成本高昂科創板公司專利意識需加強 長陽科技被起訴

11月22日,長陽科技(688299.SH)發佈公告稱,公司被日本東麗株式會社起訴侵犯其專利權,訴訟涉及金額2660萬元。若敗訴,公司將不能製造、銷售涉訴產品,並按法院判決執行賠償。

對技術密集型企業來說,知識產權可謂核心競爭力之一。而科創板企業更為注重研發,很多核心技術人員均有海外背景,部分技術可以與國外領先的對標企業相比拼,和境外企業發生專利訴訟的幾率也更高。

時代商學院認為,涉訴將導致一家企業成本攀升,尤其對上市公司而言,一旦對外披露涉訴信息,公司名譽、股價等均可能受影響,應對訴訟成本高昂。而對擬IPO的企業而言,專利涉訴極有可能影響其上市進程,甚至可能導致其倒在IPO的前夜。

對上市公司而言,不管應對何種類型的訴訟,都不得不投入較高的人力、資金、時間等成本,公司的研發、生產、銷售等環節也均可能受不同程度的影響。

以此次長陽科技涉訴為例。根據華安證券出具的核查意見,按照2019年1-9月該公司銷售涉訴產品產生的營業收入、毛利情況預計,若公司因敗訴而停止銷售涉訴產品,將減少當年收入和毛利金額分別為4884.12萬元和2321.35萬元。時代商學院依此計算,減少的收入、毛利分別佔長陽科技去年全年營收、毛利的比重為7.09%、11.79%,影響可謂不小。

再以光峰科技(688007.SH)為例。7月29日,光峰科技發佈公告稱,公司被臺達電子控告侵犯其發明專利權,光峰科技3000萬元存款因此被凍結。顯而易見,凍結期間該筆存款無法用於經營,將產生較高的資金成本。此外,一場專利權訴訟,短則幾月、長則數年,將耗費上市公司大量的時間成本。

涉訴也往往影響上市公司的股價表現。就在長陽科技發佈涉訴消息後的首個股票交易日,其股價一路震盪下探,最終收跌逾11%。

而對擬IPO企業而言,涉訴極大可能影響其IPO進度,甚至可能導致其在“臨門一腳”的關鍵時刻摔個大跟頭。

來看晶豐明源(688368.SH)的例子。該公司成為科創板首家上會當日取消審核的公司。科創板股票上市委員會稱,因晶豐明源在科創板上市委審議會公告發布後出現涉訴事項,根據規定,取消審議晶豐明源發行上市申請。

也有公司因涉專利訴訟,最終未能在科創板“考場”中交上一份滿意的答卷。

10月25日,安翰科技因所涉專利訴訟結果未定,主動提出中止審核。一個月後,安翰科技主動撤回科創板上市申請文件,上交所官網11月25日顯示安翰科技已終止審核。安翰科技也對外表示,鑑於相關訴訟涉及公司主營業務,訴訟週期較長,預計無法在審核時限內徹底解決訴訟事項,故撤銷在科創板上市的申請。

目前,科創板受理的多家企業也均涉專利訴訟事項,“專利狙擊戰”在科創板已然打響。

時代商學院認為,對上市公司或擬IPO企業來說,涉訴、應訴成本高昂,應增強專利意識,建立完善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而對投資者來說,在查閱擬IPO企業或上市公司相關信息時,也應加強對訴訟風險提示的關注度,提升風險意識。

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651495819355817565&wfr=spider&for=pc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