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飯都成問題,我還在乎什麼信用?”可失信後,又要面對什麼?


“吃飯都成問題,我還在乎什麼信用?”可失信後,又要面對什麼?


有些人努力是為了更好地生活,有些人僅僅為了活著,就已經花光所有力氣了。

疫情當下,很多人都在逾期的邊緣,或者已經發生了債務危機。此前還在努力地工作,哪怕是以貸養貸,都不希望自己的徵信受損。

可是受此次疫情的影響,很多行業都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打擊,收入銳減甚至是失業,在被傳染病支配的恐懼之下,能活著,能吃上飯都已經不容易了。

“吃飯都成問題,我還在乎什麼信用?”可失信後,又要面對什麼?

失信被執行人,數字正在持續增長

此前,就有很多負債人表示,“我連吃飯都成問題了,我還在乎什麼信用?”

我國自古以來都非常看重誠信,可是當生存都困難的情況下,人們已經不敢再奢望什麼信用了。

目前,失信被執行人的數量已經達到近1500萬,而這個數字還在繼續增長。有很多人已經出現全面逾期,但因為尚未被起訴、執行,所以還未進入這個行列,可見實際數量,將會有多少。

“吃飯都成問題,我還在乎什麼信用?”可失信後,又要面對什麼?

失信被執行人將面臨什麼?

第一,限制消費

首先,一定是限制消費,不能入住高檔酒店,不能乘坐飛機、高鐵。如果真是有錢卻不還,那麼可以說聲“活該”,可是那些真正創業失敗的人,被這樣限制之後,又如何“東山再起”呢?

都說創業的路上,堆滿了創業失敗人的白骨,在這個人人都想成就一番事業的年代,又有多少人在失敗之後,被徹底打入“地獄”,而永不得翻身?

第2, 家人、子女受影響

且不說家人也可能被限制消費,子女也是不能進入貴族學校、私立學校讀書的。有些高校也會拒絕失信被執行人的子女入學,就更不用提軍校、警校了。

子女無法考取公務員,也無法進入企事業單位工作,有些公司也會在招聘員工的時候,進行背景調查,把失信被執行人的子女拒之門外。

而對失信被執行人的“狂曬”,定製彩鈴,也讓他們的家人被曝光在陽光之下,甚至影響未成年子女的身心健康。

“吃飯都成問題,我還在乎什麼信用?”可失信後,又要面對什麼?


雖說甄別“失信被執行人”,似乎勢在必行。應該大力限制那些有錢不還的人,卻該給那些有真實困難的人一些機會。但是理想總是豐滿的,實際上又會怎樣?

在負債人難以保全自己的信用的當下,或許可以通過一些方法,去避免自己被起訴、執行。現在已經全面復工,跟銀行去積極協商,才是真正可以“自救”的方法。


在負債的重壓之下,每個人的心態不同,但是“破罐子破摔”是真正不該有的。我們要活著,更要為了好好活著而加油、努力。

或許,徵信是一時半會回不來的,但是規避被起訴、面臨邢責,卻要被提上日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