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人讓日本海軍從世界第一覆滅

這人讓日本海軍從世界第一覆滅

——二戰中美國出了多大力?

邵旭峰


從上上個世紀末期(1894年),美國經濟總量開始雄踞世界第一,其工業製造尤其軍工製造業之強大無與倫比,二戰中,美國同時撐持著歐洲和亞洲戰場。

美國二戰期間大約建造了140艘航母和兩棲攻擊艦,900多艘其他各型軍艦,總共生產30萬架各型戰機,光援助蘇聯飛機就超過1.3萬架。坦克和自行火炮超過8萬輛,230萬輛各種車輛,其中包括吉普輕型偵察車超過50萬輛;各種火炮50萬門,各種槍超過1200萬把(挺)·····

但話說回來,二戰前期乃至於到中期,世界最強大的海軍,都是日本海軍——這支海軍,是在日本明治維新的推動下,在從天皇的勵精圖治到民眾的全面奮發的基礎上成就的,是經過1894年甲午海戰全殲北洋艦隊、1904年全殲俄國太平洋艦隊,1941年珍珠港海戰幾乎全殲美國太平洋艦隊的戰火中發展起來的。

這人讓日本海軍從世界第一覆滅

你可以發現,不到半個世紀,日本海軍幾乎掃平了整個環太平洋的所有強大海軍。

但也就是從珍珠港海戰開始,日本海軍急速走向沒落。

嚴格來說,是經過與美國的珍珠港海戰,到中途島海戰,到萊特灣最後決戰中徹底沒落覆滅了。

前兩次海戰,都與一個人直接相關。這個人就是南雲中一。

這人讓日本海軍從世界第一覆滅

珍珠港海戰,各方面的史料眾多,日本利用美國國會的意見不統一,軍方的麻痺大意,偷襲美國太平洋艦隊雲集的珍珠港得手,大獲全勝,差點全殲美國太平洋艦隊。

這人讓日本海軍從世界第一覆滅

但卻也給美國留下喘息之機,就是沒有攻擊美國在珍珠港的油庫,還有停泊在港灣之外的剩餘航母和軍艦。

如果攻擊美國油庫,美國軍艦將再也無法在太平洋中部立足,將不得不全部撤到西海岸,這樣,日本就能直接將戰火燒到美國本土,最終鹿死誰手還真不一定——至少美國的重工業基地和製造廠將被重創,美國軍力將被全面壓制和回縮,美國將無法擔當二戰總後勤和總裝備部的角色,歐洲戰場也可能無法逆轉,世界前途也未可知。

這人讓日本海軍從世界第一覆滅

在珍珠港海戰中,負責航母編隊的南雲中一在前兩波攻擊極其順利的情況下,卻下令終止第三波攻擊,並全面返航。

關於南雲中一為什麼要下令返航、而不是“宜當乘勇追窮寇”,直到今天,仍然是軍屆一迷。

南雲中一是水雷專家,卻被任命為艦隊指揮員。在偷襲珍珠港前,南雲中一極力反對攻擊珍珠港,但山本五十六堅持,最終勉強受命。

這人讓日本海軍從世界第一覆滅

主觀上和情感上不想徹底掃蕩美軍,應該是主要原因。


下面看看中途島海戰——

在珍珠港海戰後,美國國內開始全力生產軍艦和戰機,以恢復太平洋艦隊戰力、強化大西洋艦隊,並支援其他國家。

同時也高度重視情報機構建設——珍珠港的虧吃太大了,而呆板的日本人卻比較忽視這點,加上美國科技尤其是雷達的發展,所以在中途島海戰的時候,日本在綜合戰力上遠超美軍,但美國卻可以做到知己知彼——針對日本動向調動和部署軍力,日本卻更多靠一線將領的原始判斷。

即便如此,如果日本能發揮自己所長,就沒啥章法,就平推過去直接打,對艦攻擊和空戰並重,互相不要太遠,能互相呼應,對方的情況隨時能掌控和應對,這樣,美國還是打不過。

但日本偏偏要捨棄自己所長,分散兵力,且各自都完全暴露在美國情報與探測之下,只能被集中優勢兵力予以攻擊。

即便如此,美國要各個擊破,還是吃力,搞不好會被分散的一支反吞。

這裡最大突破口,還是出在南雲中一身上,他面對不明敵情,兩三次讓航母戰機更換彈藥——一會兒換成魚雷一會兒換成對地炸彈耽誤了攻擊時間,同時卸下的魚雷炸藥就堆放在甲板上,三艘手忙腳亂的航母,被到來的美國戰機全部擊沉——更多是直接引爆了甲板彈藥。

然後美國越戰越勇,在別的編隊也取得重大突破。


最後是菲律賓萊特灣海戰——人類史上最大規模的海戰,也是日本帝國海軍的覆沒之戰。

這人讓日本海軍從世界第一覆滅

在中途島海戰之後,美國海軍實力上升,日本海軍下降,到萊特灣海戰時候,美軍總體已經佔了上風。

這場海戰,美國和日本,都可算是賭國運之戰,誰輸,誰就在太平洋無法立足。

這人讓日本海軍從世界第一覆滅

雙方可謂傾盡全力投入,總共21艘航空母艦、21艘戰列艦、170艘驅逐艦與近2000架軍機參與了戰鬥

直接導致美日海軍此消彼長的第一人南雲中一沒有參與,但另一個“南雲中一”卻擔任主要職務之一,就是第二艦隊司令長官慄田健男,下轄當時日本也是世界最強的戰列艦大和號、武藏號,還有長門號,以及其他重巡洋艦和驅逐艦等。

這人讓日本海軍從世界第一覆滅

這支艦隊本來是去攻擊在萊特灣登陸的美國艦隊和作戰人員。小澤治三郎率領的第三艦隊——航母特混編隊負責攻擊前去救援的美國航母編隊。

這個作戰計劃本來很好,更好的情況是負責護衛登陸部隊的哈爾西竟然在等不到日本艦隊之後,去其他海域尋找戰機,規模最大的登陸部隊純粹沒有保護!而慄田健男艦隊在即將到達萊特灣登陸區域時由於沒有發現美國艦隊而撤退!慄田健男認為又有埋伏或又中計了。

在撤退途中,美國艦隊開始收攏和追擊,幾乎全殲慄田健男艦隊,同時也對小澤艦隊造成殺傷,小澤決定與美艦全面決戰,美國艦隊卻後退撤退,時的小澤最終得以將大部分軍艦帶回。

萊特灣海戰後,日本海軍精銳基本喪失殆盡,只剩幾艘航母和幾十艘驅逐艦和傷殘的戰列艦。

在萊特灣海戰中,假如慄田健男能堅決執行作戰計劃,堅決攻擊登陸部隊和護衛艦隊,然後美國海軍救援,再與小澤艦隊混戰,必將重創美軍——其受損應該遠大於日本,海上局面再次逆轉。

但歷史從來不按照假設演進。

綜合而言,日本擁有當時世界最強大的海軍,但最終戰敗,去除其他因素,就說純軍事因素,最主要是兩點:一個,美國有了雷達,等於增加了千里眼順風耳;另一個,是日本一線指揮將領的

古板呆滯,日本軍人是最講忠誠於天皇國家民族的,但任何事都有兩名面性,就是限制了靈活機動性,很難就戰場形勢隨機調整——即便如此,這種情況和滿清權力集中國家一線將領不想也不願意積極主動尋找戰機力戰是有根本不同的——能躲就躲,能跑最好,不敢也不想負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