煜豐頓玉鬆:溯源“汴京烤鴨”,傳承餐飲文化

煜豐頓玉松:溯源“汴京烤鴨”,傳承餐飲文化_大豫創業者

寫在前面:中國餐飲企業的平均壽命為2年零8個月,而“煜豐”至今已有近13年曆史,頓玉松認為這其中最重要的是“捨得”,是舍與得之間的劃分線。

對產品和服務的精益求精,將成為他恆久的自我鬥爭。

開端

早在1986年,頓玉松便已入了廚師行。

入行之初他在嵩山飯店工作,後進入鄭州稅務賓館,因工作表現突出,被派去四川、廣州等地各學習了一年,在升至科級幹部,前景一片開闊之時,他卻覺得目前狀態與自己的人生追求並不符合,一番思慮掙扎,他最終決定辭職下海。

下海之後的頓玉松做起了包廚,2002年,一度拿下了將豫財賓館的營業額從不足50萬提升至118萬的極佳業績,不足之處在於,作為級別較高的國營企業,豫財賓館的標準化、程式化運營提供給新穎創意的發揮空間是相對有限的,對於追求變革和創新的頓玉松來說,束縛感頗重。

時間一晃到了2004年,在武漢舉辦的全國第四屆烹飪大賽中,頓玉松穩紮穩打地拿到了金牌,慶功宴上一片祝福和溢美之詞。到了第二天,慶功宴上的興奮被濃郁的失落感完全淹沒,他登上黃鶴樓面對濤濤江水,困惑又惆悵:昨天的一切都已是過去,那麼,明天該做什麼?又能做什麼?

包廚已越來越讓他覺得痛苦,因為有近一半的時間和精力都在馬不停蹄地找下一份工作,那樣的生活狀態與蒲公英無異,隨風而起,不著天地,漂泊感極重。面對江水,他暗下決心要創造自己的未來。

於是,2005年,頓玉松創立並註冊“煜豐”品牌,寓意為陽光照耀的地方就有我們豐收的果實,充滿了對美好生活的希望。之後,他開始在實際工作中無數次模擬煜豐的未來雛形,包括產品結構、工作流程等各個方面,準備工作足足做了兩年。

直至2007年5月17日,煜豐美食福彩路店正式開始營業。

煜豐頓玉松:溯源“汴京烤鴨”,傳承餐飲文化_大豫創業者

定位

從2007年到2013年,煜豐的經營可謂一直順風順水。

2014年,危機感來襲,頓玉松敏銳地意識到隨著餐飲行業的競爭越發激烈,未來一定是品牌餐飲的時代,於是在2014年中秋節之前對店面進行了大規模重裝,並開始尋找品牌定位。

在此過程中,他開始梳理烤鴨的發展脈絡。據宋朝典籍《東京夢華錄》記載,汴京烤鴨才是烤鴨源起,而非外界盛傳的“北京烤鴨”,只是“一隻鴨子的外交”讓烤鴨得到了空前發展。

但大眾由於缺乏對烹飪文化的追溯和研究,普遍認為市場上名聲最響的北京烤鴨才是正宗的烤鴨鼻祖,整個河南市場也沒有一家烤鴨以“汴京烤鴨”命名,幾乎是清一色的“北京烤鴨”。

頓玉松決定做第一個豎起“汴京烤鴨”大旗的人,因為“總得有人去做這件事”。

在他看來,作為河南餐飲從業者,需要為河南餐飲做一些事情。未來,即使“煜豐”不存在了,在烤鴨的歷史上,頓玉松仍舊是讓“汴京烤鴨”走進大眾眼中的先鋒,這將成為不容改變的歷史和事實。

煜豐頓玉松:溯源“汴京烤鴨”,傳承餐飲文化_大豫創業者

溯源

既然豎起了“汴京烤鴨”的大旗,便無論如何都要做最地道的“汴京烤鴨”。

要地道就必須“溯源”。

溯源的第一項便是吃法,早在一千多年前,河南人到底是怎麼吃烤鴨的?

烹飪大典一部部地查下來,頓玉松發現當時人們談論最多的便是“乾糧”,但並無具體歷史記錄記載乾糧的具體模樣,按照乾糧是把糧食做熟了帶走上路這一思路,乾糧該是“烤制”而來,再加上河南的高爐燒餅由來已久,或是“乾糧”的不二之選。

但高爐燒餅個頭太大,又厚實,搭配烤鴨實在不妥。頓玉松回想起小時候跟著父母趕廟會,最喜歡吃燒餅上面沾滿芝麻的那一層皮,黃焦酥脆,滿口面香味,於是開始著手對高爐燒餅進行改良,費盡心思去掉“面舌頭”,做成精緻的空心燒餅來搭配烤鴨。幾片烤鴨,幾根蔥絲,加上少許蔬菜、哈密瓜條,再淋上幾勺麵醬,口感何其豐富!

耗時大半年,在麵點房的徒弟幾度崩潰之後,頓玉松終於成功研發出了搭配汴京烤鴨堪稱一絕的“頓式燒餅”。

吃法敲定後,還有第二個問題:北宋時期,是用什麼爐子烤的汴京烤鴨?

頓玉松與河南眾多烹飪研究者一起探討,一致認為是煤爐,那麼,在北宋的皇宮和達官貴人的府邸,做烤鴨的爐子又長什麼樣呢?

於是,頓玉鬆開始從烹飪歷史研究者跨行到工藝美術界,與搞工藝的大師們一起交流。得出的答案是,首先一定是銅器,其次,銅器必然承載了當時的文化。

歷時近一年,頓玉松將一點點查資料還原出來的北宋鴨子的形狀,結合北宋時期皇家貴族器物上用得最多的回形紋,再輔以宋徽宗的瘦金體,終於還原出了汴京烤鴨最古老的烤爐,一款具備皇家氣派和魅力以及傳統文化符號的銅爐,大氣又厚重。

若干年後,這些設計圖紙,樣品製作,都可能成為極有價值的古董,作為“匠人文化”的載體長存於此。

除此之外,頓玉松在餐具上也頗費了一番功夫。

他認為烤鴨是大菜,餐具需要有辨識度,遂與餐具製造商溝通,表述了自己想要的效果,但由於對方從未見過頓玉松所描述的餐具類型,因此遲遲沒有進展。思來想去,頓玉松自己動手做了一個模型,並模擬擺盤之後的效果,各個角度都幾乎無死角之後才確定下來餐具式樣。

燒製的過程也不消停,因為餐具比較高,泥胚很容易變形,廠家一度想要“罷工”,在頓玉松承諾願意承擔所有成本之後,才勉為其難地繼續燒製,經過不斷調整優化,餐具終於在第五次進窯後燒製成功,頓玉松一看,夠漂亮!

至此,從吃法到烤爐,再到餐具,汴京烤鴨逐漸找回一千年前的模樣。

煜豐頓玉松:溯源“汴京烤鴨”,傳承餐飲文化_大豫創業者

底氣

在為員工培訓汴京烤鴨的歷史文化淵源過程中,頓玉松發現員工普遍缺少該有的狀態,顯得底氣不足,缺少情懷。

他有些生氣和失落,“全世界認識中國的第一道菜就是烤鴨,河南作為烤鴨文化的發源地,影響了全世界,身為河南人的我們在談及這些的時候難道不是應該驕傲和自豪的嗎?

所有人都知道北京烤鴨,但有幾個人瞭解汴京烤鴨?作為一個播種烤鴨歷史文化的使者,讓更多人去了解我們汴京烤鴨的歷史,把汴京烤鴨宣揚出去,來獲得外界對河南餐飲文化的尊重,這不光榮嗎?”

年輕一代由於缺少追溯歷史的習慣,已經逐漸忘卻了以往中原文化的光輝和燦爛,普遍缺乏地域文化認同。

“所以我們這一代的責任是,應該為年輕人留下更多歷史的痕跡和元素,給他們足夠的時間去體驗、感受、撫摸、聯想,儘可能減弱與歷史的脫節,來延續千年的文化,千年的精神,這些才是真正的財富。”頓玉松徐徐道來。

煜豐頓玉松:溯源“汴京烤鴨”,傳承餐飲文化_大豫創業者

誤讀

從歷史到現在,在數不清的行業都被淘汰掉之後,“吃”作為人類的第一文化,依然蓬勃發展。

也由此吸引了大批從業者的進入,層出不窮的餐飲店,一波接著一波,大有“你方唱罷我登場”之勢,大家普遍認為,餐飲業是門檻較低的行業,行與不行都可以試試看。

在頓玉松看來,這不僅是大眾對餐飲業的誤讀,更是大部分人進入餐飲行業後痛苦萬分的根源所在。

餐飲行業看似簡單實則非常深,廚祖伊尹作為商朝宰相,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治大國,若烹小鮮”,如此可見其入行級別。餐飲中不僅有基因、品位、文化,更有系統、口號和責任,對人性的瞭解和對自然的瞭解融入在一起,才叫餐飲,達不到此種水平和境界,進入這個行業,必定痛苦萬分。

所以,才有了頓玉松下面這句話,“為了掙錢進入餐飲業,我奉勸各位,遠離餐飲業。”

文化

中國烹飪協會在四川眉山組織了場活動,頓玉松也參加了。

在整個眉山,以東坡文化發展了各項產業,人們稱之為“以一個名人影響了一座城,帶動了一座城的產業鏈邁向全世界”,文化的重要性不言自明。

看到三蘇祠被保護得那麼好,頓玉松既羨慕又痛心,“我們河南號稱文化大省、歷史大省,那我們的東西呢?我們用什麼來證實自己文化大省的身份?雖說河南地處中原、戰事不斷,摧毀了諸多歷史文物,但如果我們對文化傳承的認識足夠深刻,戰爭一停一定會及時修復還原,那是承載我們文化和歷史的存在,就此失去實在讓人痛心。”

眉山之行,頓玉松扛回來了幾十斤蘇東坡的詩詞。

餐飲協會的樊會長問他,“沉不沉?”

頓玉松的回覆擲地有聲,“不沉,可得(勁兒),看著就覺得好!”

他說讀這些書能讓自己熱血沸騰,他會對比別人的家鄉,來反思自己的家鄉該怎麼做;會讓他願意盡己所能地為自己的家鄉做些什麼,哪怕傾其一生只能做上一點點,他也要去做。

“萬事開頭難,有了第一個我這樣的人,可能就有機會影響第兩個,第三個,第一百個,第一萬個,人活著總要有點骨氣和血性,我願意充當這第一個!”

採編|曹星潔

校對、排版|曹沛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