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平臺”“給獎補”“給機會” 高品質科創空間政策細則來了

給平臺

  • 支持在科創空間共建功能型平臺
  • 引導高校院所科技成果向科創空間落地
  • 支持創新創業載體在科創空間聚集


給獎補

  • 建立高新技術企業大孵化體系
  • 支持科技企業建立研發機構
  • 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


給機會

  • 開展科創空間供需對接
  • 提升新經濟準獨角獸科創企業顯示度
  • 支持入駐企業享受“首臺套”“首批次”“首版次”優惠政策


3月13日,成都市產業功能區及園區建設工作領導小組第六次會議舉行,成都今年將建設1000萬平方米高品質科創空間。


科創空間既是產業基礎能力和公共服務平臺的主要承載區,也是未來產業生態功能和市民生活空間的集中展示區。13日,記者從市發改委獲悉,由市發改委等18部門聯合出臺的《成都市建設高品質科創空間政策細則》(以下簡稱《細則》)印發。


《細則》圍繞高品質科創空間規劃建設、片區開發建設、企業招引、主導產業發展、科創企業發展、科創企業服務創新、營商環境優化等16個方面提出了54項具體政策措施,通過“給平臺”“給獎補”“給機會”全方位推動高品質科創空間建設。


“給平臺”“給獎補”“給機會” 高品質科創空間政策細則來了


片區開發建設

建立高品質科創空間企業退出機制


1000萬平方米高品質科創空間如何具體實施?


《細則》提出,推進科創空間片區開發建設。推動片區公建配套建設。結合全市基本公服“三年攻堅”行動,按照成都市產業功能區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三年行動計劃,大力推動高品質科創空間公服配套與片區基礎設施和生產設施的同步建設、同步投用。


同時,強化高品質科創空間企業招引。建立科創空間企業准入的評價指標體系;由科創空間所在產業功能區管委會定期(一年期)發佈和調整(半年期)科創空間入駐企業招引需求清單,建立企業招引目錄;給予頭部企業和重大項目“一事一議”政策支持。


值得一提的是,《細則》還提出,建立高品質科創空間企業退出機制。由科創空間所在產業功能區管委會負責跟蹤科創空間入駐企業的運行情況,定期(一年期)提出評價需求,組織同行及專家進行聯合退出評審。經過評審,可整改提升的企業,通報限時整改;無法整改的企業,限時退出。


給平臺

最高500萬元經費補貼支持創新創業載體落地


《細則》提出

支持在科創空間共建功能型平臺。圍繞高品質科創空間科創企業急需的創新服務需求,支持建設市級科技資源共享服務平臺,提供公益性、共享性、開放性基礎支撐和科技資源共享服務,對符合條件的,

按近三個年度平臺建設投入30%給予最高200萬元補貼。


“給平臺”“給獎補”“給機會” 高品質科創空間政策細則來了


引導高校院所科技成果向科創空間落地。聚焦產業功能區主導產業,支持高品質科創空間與國內外知名高校院所、國家級創新平臺等,圍繞技術創新、產品研發、成果轉化、示範應用推廣等方面開展項目合作。


支持創新創業載體在科創空間聚集——

  • 對新建市級科技創業苗圃、科技企業孵化器、科技企業加速器、雙創載體聚集區,分別一次性給予30萬元、50萬元、100萬元、150萬元經費資助;
  • 對新認定的國家級孵化器,一次性給予100萬元經費資助;對綜合評價優秀的創新創業載體運營機構每年給予最高100萬元的經費補貼;
  • 對利用閒置廠房、樓宇和存量土地等改(擴)建為創新創業載體的建設(運營)方,給予其實施場地改造及公共技術設備設施購置等發生的費用總額的20%最高不超過500萬元經費補貼;
  • 對新引進的國內外知名創新型孵化器運營機構入駐科創空間建設創新創業載體,給予最高不超過500萬元的一次性經費補貼。


給獎補

最高1000萬元支持企業加大研發投入


根據《細則》,將建立高新技術企業大孵化體系。按照達標即準原則,設立“科技型初創企業-入庫科技型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創新型領軍企業”的梯度培育庫。引導行業優質創新資源為入庫企業提供針對性服務和精準化支持,加速企業成長壯大。對首次認定通過的高新技術企業,由市和區(市)縣按1∶1給予獎補,其中市本級一次性給予15萬元資助;對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的企業到期後重新認定通過的,市本級給予一次性5萬元資助。


“給平臺”“給獎補”“給機會” 高品質科創空間政策細則來了


支持科技企業建立研發機構


支持科技型中小企業聯合國內高校、科研院所共建市級產學研聯合實驗室,對符合條件的,一次性給予30萬元資助。支持行業重點高新技術企業牽頭組建市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對符合條件的,一次性給予50萬元資助。支持科技型企業牽頭組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以及其他國家級創新平臺,對新獲批建設的,一次性給予300萬元配套資助。


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


支持企業建立研發準備金制度,按照企業上年度研發投入增量的3%-10%給予最高100萬元補貼。對企業圍繞“5+5+1”產業,面向市場需求自主立項、先行投入,開發“硬核科技”重大創新產品的,給予最高200萬元的後補貼。引導行業龍頭企業牽頭建立產業技術創新聯盟,開展行業標準制定、共性技術研發及產業鏈協同創新,可給予最高1000萬元支持。


給機會

支持入駐企業享受

“首臺套”“首批次”“首版次”優惠政策


《細則》還提出“給機會”。開展科創空間供需對接。將新經濟科創企業技術(產品)聯合攻關,管理研發人才需求,項目協作配套,外部融資以及企業新技術、新產品、服務和解決方案等供需信息納入城市機會清單進行發佈;召開應用場景沙龍等活動,選擇機會清單中與活動相關的主題,開展供需信息精準對接,實現場景構建需求落地落實。


“給平臺”“給獎補”“給機會” 高品質科創空間政策細則來了


提升新經濟準獨角獸科創企業顯示度——

支持新經濟準獨角獸科創企業開拓外地市場,對年度市外銷售收入超過1億元、5億元、10億元的企業,分別給予30萬元、50萬元、100萬元的一次性獎勵。


支持入駐企業享受“首臺套”“首批次”“首版次”優惠政策——

支持新經濟科創企業重大裝備首臺(套)、新材料首批次、軟件首版次市場化應用,符合條件的最高給予250萬元補助。


全方位支持

優先支持科創空間企業上市融資


根據《細則》,還將加大金融、人才等全方位支持。優先支持科創空間企業上市融資。對擬在滬深交易所上市的科創空間企業,發行上市申請被中國證監會正式受理的(已發放的除外),給予100萬元獎勵;對首發上市的科創空間企業,按實際募資淨額(扣除發行費用)的1%給予最高不超過 350萬元獎勵。


“給平臺”“給獎補”“給機會” 高品質科創空間政策細則來了


在人才方面,推動“蓉漂計劃”在高品質科創空間落地落實。鼓勵高品質科創空間區域內創新創業人才(團隊)申報“蓉漂計劃”,經評審入選“蓉漂計劃”的,A類人才每人給予300萬元資助、B類人才每人給予200萬元資助、C類人才每人給予120萬元資助,青年項目和海外短期項目人才每人給予60萬元資助,頂尖創新創業團隊每個給予500萬元資助。


加強科創空間與職教產業園協同發展。支持在蓉高校和職業(技工)院校根據“5+5+1”產業細分領域發展需要調整學科(專業)設置,給予最高2000萬元補貼;支持在蓉高校、職業(技工)院校與科創空間規模以上企業合作開展人才培養,給予最高500萬元補貼;對合作建設學生實訓(實習)基地的給予最高100萬元補貼。同時,推進人才安居政策措施在科創空間落地落實。


此外,《細則》還提出,強化新型基礎設施保障,聚焦科創空間信息化發展,加快推進千兆光纖寬帶覆蓋和5G基站及配套設施建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