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雷霆雙槍的意外之喜,看開拓者雙槍的極速墜落

開拓者雙槍的急速墜落

深度 | 從雷霆雙槍的意外之喜,看開拓者雙槍的極速墜落

2019年4月23日,隨著利拉德在距離三分線兩步遠的位置,隨著最後10秒的流逝,緩慢的拍打皮球。

直到比賽剩下1.8秒時,迎著喬治的防守,三分出手,突施冷箭,籃球在終場哨聲的伴奏之下,隨著亮起的籃板燈光,劃入籃筐,118:115!!!利拉德用自己本場比賽第50分絕殺了雷霆,將後者淘汰出局。

利拉德完成這記絕殺後,開拓者搶七淘汰掘金,打到西部決賽,雖遭勇士4:0橫掃,卻讓球迷看到了開拓者雙槍帶隊崛起的希望。

誰知,在新的賽季來臨後,卻事與願違。坎特、阿米奴、哈克里斯、特納、梅耶斯-倫納德等球員在新賽季來臨前,悉數離隊。開拓者陣容變動過大,球隊又在賽季初連遭傷病影響。開拓者的西部排名一度滑落到第十一的位置。經過後期的交易補救,如今勉強拿到29勝37負的戰績,排到西部第九,且隨時都有被身後的鵜鶘、國外和馬刺反超的危險。

雷霆雙槍的意外之喜

深度 | 從雷霆雙槍的意外之喜,看開拓者雙槍的極速墜落

而雷霆在首輪被絕殺後,徹底開啟了重建之路。將保羅 喬治送到快船,換來了亞歷山大等潛力股;隨後又將隊魂威少送到了休斯頓,換來了不被眾人看好,且已35歲的克里斯-保羅。

亞歷山大是快船31分大逆轉勇士的親歷者,保羅則是與勇士決戰過西部之巔的領袖。被勇士洗禮過的兩人,在快船與雷霆的地震級交易餘波下,聚集在了俄城,一老一少的“後場雙槍”組合,並不被大多數人看好。媒體和球迷已經開始預測雷霆會拿到哪個樂透秀來重建,預測保羅會在什麼時候被買斷時。

然而,這一老一少卻是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帶領雷霆打出40勝20負的戰績,排名西部第六,且有隨時衝進前四的希望。

開拓者——經歷了角色球員大換血;雷霆——核心球員大換血。

兩支季後賽的對手,同樣經歷了陣容改造,卻迎來了不一樣的結果。一老一少的雷霆雙槍,帶隊搶奪第四;打了西決的開拓者雙槍,卻在為季後賽而掙扎。

這樣的結局,讓人頗為意外之餘,又不得不反思,

同為後場雙槍的開拓者雙槍和雷霆雙槍的差距在哪裡呢?雷霆雙槍的打法又有哪些可以值得開拓者雙槍去借鑑的?

進攻手段和進攻區域的對比——平分秋色

深度 | 從雷霆雙槍的意外之喜,看開拓者雙槍的極速墜落

開拓者雙槍各得分手段分佈及每回合得分:

  • 利拉德主要進攻手段都是擋拆持球人佔比達到51.9%,效率為每回合1.14分;其次是,每回合得分1.08分的單打進攻和每回合得分1.15分的轉換進攻;同時,還有少量的定點投籃進攻。
  • 麥科勒姆的主要進攻手段也擋拆持球人為主,但佔比相對較低,37.3%,效率也比利拉德低,為每回合0.94分;因為是球隊的第二主攻手,所以麥科勒姆的其他進攻手段都比較均衡,每回合得分0.84分的單打進攻、每回合得分1.12分的轉換進攻與每回合1.18分的定點投籃進攻的佔比都在13.5%上下。

雷霆雙槍各得分手段分佈及每回合得分:

  • 保羅的主要進攻手段也是擋拆持球人,佔比達到49.3%,效率為每回合1.09分;其次是,每回合得分0.95分的單打進攻和每回合得分1.03分的轉換進攻;同時,還有8.5%的定點投籃。
  • 亞歷山大的主要進攻手段也是擋拆持球人為主,佔比為37.2%,效率為每回合0.97分;其他進攻手段也比較均衡,每回合得分0.99分的單打進攻、每回合得分1.17分的轉換進攻與每回合1.1分的定點投籃的佔比都在15%上下。

經過對比,可以看到,兩支球隊的後場雙核的進攻方式分佈,以及不同進攻手段的進攻效率也接近一致。

深度 | 從雷霆雙槍的意外之喜,看開拓者雙槍的極速墜落

開拓者雙槍進攻區域分佈:

  • 利拉德的進攻區域中,弧頂三分佔比達到47.16%;合理衝撞區域佔比達到32.62%;另外,又很少比例的中距離、油漆區以及底角三分進攻;
  • 麥科勒姆的進攻區域中,弧頂三分同樣是最主要得分區域,佔比達到31.85%;第二多的進攻區域是利拉德很少觸及的進攻區域中距離和油漆區。

可以看出,在進攻區域的選擇上,利拉德和麥科勒姆有著各自熟悉的進攻區域,且並不衝突。這樣一來,也很好地解決了雙槍球權分配的問題。

雷霆雙槍進攻區域分佈:

  • 保羅的主要進攻區域為中距離,佔比達到31.8%;其次是弧頂三分,佔比達到29.94;再接著是佔比為24.84%的中距離。
  • 在保羅佔比只有8.7%的合理衝撞區,亞歷山大出手佔比最多,達到35.94%。

可以看出,雷霆雙槍在進攻區域的分配上,和開拓者進攻區域的分配是一樣的。都是,各自主攻自己熟悉的進攻區域,來解決球權分配的問題。

兩支球隊的後場雙槍組合的進攻手段和進攻區域的分配的思路都是一樣的。可見,影響球隊戰績不同的原因並不在於此。

關鍵時刻的攻防對比——雷霆更勝一籌

深度 | 從雷霆雙槍的意外之喜,看開拓者雙槍的極速墜落

關鍵時刻:最後五分鐘分差相差5分以內的比賽

當我們將對比帶入到關鍵時刻但數據時,雙方的對比就有所不同了:

雷霆關鍵時刻得分10.7分3.4板1.1助攻,關鍵時刻勝場數29場,冠絕聯盟。

能夠打出全聯盟最多的關鍵時刻比賽,說明這支球隊年輕經驗不足。卻又總能在懸崖邊緣,起死回生,這其中,保羅關鍵時刻的單打能力,舉足輕重。關鍵時刻的保羅,場均可以拿到3.5分0.6籃板0.4助攻的數據,亞歷山大場均2.2分0.7籃板0.2助攻;

開拓者這邊,關鍵時刻的利拉德場均可以拿到3.2分0.6籃板0.7助攻的數據,麥科勒姆場均1.7分0.4籃板0.3助攻。在進攻數據上,雙方並無差距。

深度 | 從雷霆雙槍的意外之喜,看開拓者雙槍的極速墜落

關鍵時刻的防守上,兩支雙槍組合卻天差地別了。

在如今的小球時代,越到關鍵時刻,進攻方越是要用擋拆製造出身體錯位,來獲得進攻優勢

保羅擁有著聯盟後衛中頂級的下盤力量,即便年齡大了,但紮實的下盤,讓他可以從一防到三,偶爾還能頂防下四號位和五號位球員;亞歷山大1米96的身高,加上2米12的臂展,讓他可以利用自己腳步和臂展從一號位防守到三號位。所以,對於雷霆來說,他們的後防線不懼怕被對手針對。

開拓者則不然:利拉德身高為1米88,有沒有力量優勢。所以,縱然利拉德在關鍵時刻可以打出112.3的進攻效率值。但因為身材但原因,最後時刻總是被對方所針對,導致關鍵時刻的防守效率為117.3 ;因為這個缺點,本應該擁有一個可以防守的二號位來為自己補漏。結果自己的搭檔麥科勒姆和自己的身材相同,而麥科勒姆關鍵時刻的進攻效率高達113.9,但無奈防不住對手,防守效率為117.9。

深度 | 從雷霆雙槍的意外之喜,看開拓者雙槍的極速墜落

開拓者雙槍關鍵時刻防守能力差,也導致球隊輸掉了不少比賽。本賽季的他們一共打了29場關鍵時刻的比賽,輸了其中的13場。而雷霆一共打了42場關鍵時刻的比賽,勝率達到了69%;以這個勝率計算開拓者關鍵時刻比賽的勝場數的話,開拓者可以比現在的戰績多贏下4場比賽。算上這四場比賽後,開拓者的勝率就達到50%,剛好比勝率49.2%的灰熊多出一個勝場,回到第八的位置。

關鍵時刻的進攻能力其實不輸雷霆,導致開拓者戰績差的原因就在於球隊核心關鍵時刻的防守能力太差。

接著,我們再從傳球的角度看雙槍帶動球隊方面的差異。

傳球對比——開拓者的執著,雷霆的我為人人

深度 | 從雷霆雙槍的意外之喜,看開拓者雙槍的極速墜落

雷霆雙核的傳球

因為雷霆主教練多諾萬倡導的分享球理念,雷霆雙核更樂於為了帶動隊友跑動,撕裂防線而傳球,而不是為了助攻而傳球。所以,兩人傳球分配更加合理。

  • 保羅傳球給加里納利10.6次,佔傳球數20.2%,形成1.3次助攻;傳給施羅德10.1次,佔傳球數19.2%,形成1.2次助攻;傳給亞歷山大9.8次,傳球數18.7%,形成0.6次助攻;傳給亞當斯8.1次,傳球數15.5%,形成1.1次助攻。
  • 亞歷山大傳球給施羅德10次,佔傳球數25.8%,形成0.6次助攻;傳給保羅7.7次,佔傳球數19.8%,形成0.2次助攻;傳給加里內利6.6次,傳球數17%,形成0.6次助攻;傳給亞當斯4.8次,傳球數12.2%,形成0.6次助攻。

開拓者雙核的傳球

而開拓者的球權更多的集中於利拉德和麥科勒姆兩人手中。球隊的打法也是利拉德或者麥科勒姆弧頂擋拆,為外線製造接球就投的進攻機會。所以,兩人的傳球對象,也更加的集中。利拉德和麥科勒姆傳球佔比超過10%的球員,包括他們彼此在內,也只有三個。

  • 利拉德傳球給麥科勒姆12.4次,佔比23%,形成1.5次助攻;傳給懷德塞德10.3次,佔比19.2%,形成2.3次助攻;傳給安東尼7.3次,佔比13.5%,形成0.7次助攻。
  • 麥科勒姆傳給利拉德10.9次,佔比27.4%,形成0.4次助攻;傳球給安東尼6.7次,佔比16.9%,形成0.8次助攻;傳球給懷德塞德5.5次,佔比13.8%,形成1.2次助攻。

經過對比可以發現,雷霆雙槍的傳球次數和傳球佔比,相比於開拓者雙槍,更加的均衡,更多的接球點,也讓球權分配變得更加的合理。傳球對象的增多,會讓隊友有更加的進攻參與感,進攻積極性高了,防守積極性也自然而然的會得到提高。

深度 | 從雷霆雙槍的意外之喜,看開拓者雙槍的極速墜落

經過對比,我們可以看出:雖然同為後場雙槍。但雷霆雙槍在關鍵時刻的防守效率要遠遠高於開拓者雙槍。同時,在球的傳導上,球權的分配上來看,雷霆雙槍也比開拓者雙槍做得好。

開拓者雙槍要解決這些問題,就需要儘可能的提升自身的防守能力,同時做好傳導球的分配,帶動隊友的積極性。相信,開拓者在度過磨合期後,隨著傷病隊友的逐漸康復,擁有利拉德和麥科勒姆的開拓者依然是一支不可小覷的西部勁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