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億房企的遠慮與近憂

2019年房地產行業千億房企增加至36家,其中數量增長最快的是1000-2000億梯隊,從2018年的4家增加到8家,數量翻倍。而且還有中南置地、金科集團兩家企業已經衝到2000億門口。

在兩千億陣營中,有世茂房地產這種“猛男”,也有龍湖集團這類穩重派,華潤、招商這樣的國企,以及2019年最受關注的企業之一:新城控股。這個陣營沒有萬碧恆融保、中海、綠地這類企業那麼耀眼和全面,卻各有各的衝規模招數。

論增速,2019年兩千億陣營的銷售增速要高於3000億+企業,說明它們衝勁兒更猛,但在TOP5紛紛提高權益比強化利潤數據的時候,兩千億陣營還是視規模為第一,說明規模會影響到企業節奏。

但兩千億陣營內部,權益低、利潤差、區域佈局也兩極化,甚至相近的銷售額可以差出近一倍的利潤――戴著“規模”的鐐銬起舞,各有各的喜憂。

座次之爭與權益之困

五年前業內還在說“千億是生死線”,但現在競爭門檻又被抬高了,想要在拿地、融資成本、多元化發麵均衡發展,擠進2000億才會活得更好。

2019年兩千億房企梯隊中有“8+2”家,8個正式軍,2個預備役。

其中,成功度過經營危機的新城控股“斷臂求生”,最終將業績排名穩定在行業第八。在最為激烈的”三家搶十”之戰中,世茂憑藉著收割泰禾、萬通、明發等房企資產,一路將規模“買”上第九。而按照財報數據,2019年華潤和龍湖的銷售業績同樣都是2425億元,並列第十。

NO.12-17位的招商、陽光城、金地、旭輝、中南和金科也在座次上有進有退,彼此之間最大的差距也不過是160億元的距離。

2000億房企梯隊在2019年保持了高增速,截至目前已經公佈的官方數據中,它們的銷售額同比增幅在15%-68%之間,最低也有15.1%。相比之下,TOP5企業中,去年銷售額增長超過20%的只有融創一家,低於等於10%增幅的有三家,佔了6成。

2000億房企梯隊看重規模,“排位賽”打的如火如荼,但真正論起攸關發展含金量的數據,這10家房企的平均權益佔比還不到70%。

除了權益銷售金額突破2000億的新城之外,其餘9家2000億房企權益金額都仍在1000億量級,權益佔比也集中在60%-70%之間,佔比最低的旭輝甚至只有55%。

對比一下2018年和2019年數據,就能發現兩千億梯隊房企權益佔比下降明顯,顯然用了更多表外槓桿來衝規模。例如最近猛到比肩融創的世茂,權益比同比下降了16.48個百分點。而且10家企業中有8家都在這樣做。

通過大幅收攏合作項目以提升項目銷售額,這是開發商短期實現業績增長的慣用伎倆。但權益過低帶來的不僅是業績含金量的縮水,同樣也意味著利潤和營收與發展規模的不對位。

舉個例子,2019年旭輝的銷售額是2006億元,和2018年龍湖的業績一模一樣,但去年的旭輝和前年的龍湖相比,營收、利潤規模都不到後者的1/2。

一邊是高增速下同一陣營裡的座次競爭,另一半卻是利潤、營收等核心財務指標的備受質疑。要規模還是要質量?看來各個房企有不同的答案。

不過,站穩2000億之後,在大方向上還得跟著TOP5的大哥們走――提升權益佔比和利潤。

在2019年業績發佈會上,旭輝集團董事長林中再次重申,要從成本管控上用“擰毛巾”的方式尋找合適的利潤空間,還給出了提升權益佔比的三年計劃“今年60%、明年65%、後年70%”。

同樣在拿地上採取措施的還有龍湖。2019年,龍湖新增項目權益建面佔比73.5%,同比上漲10.9個百分點,今年前兩月進一步增加至76.7%。

塊頭大了,增肌不增肥才是正確選擇,畢竟好看的財務指標多了,成本才能降下來。

三四線時代結束了

五年時間從200億到1860億的金科、三年業績翻兩番的中南置地以及三年衝上行業第八的新城……2000億陣營裡的半數企業都是在上一輪土地紅利期從三四線衝上來的“黑馬”。

然而當三四線紅利消退、“黑天鵝”帶來的影響持續擴大,安全邊際更高、抗風險能力更強的一二線城市成了開發商們的下一個“避風港”。

2019年,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同比下降0.1%,銷售額則同比增長6.5%;而在“黑天鵝”影響下,2020年一季度,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同比降26.3%,銷售額降24.7%。從某種程度上看,這表明驅動增長的主力市場,正在向價值更高的一二線城市及核心城市群迴歸。

走出三四線、迴歸一二線成了2000億房企們不約而同的選擇。如果還有需要加碼的三四線城市,它們更願意用另一種表述:都市圈、城市群。

截至2019年底,在新城控股1.24億平方米的土地儲備中,一二線城市佔比已經超過38%,長三角區域三四線城市佔比36%。典型的西南房企金科也開始摘掉身上的川渝烙印,把大本營重慶的土儲佔比降到29%,而華東、西南(不含重慶)、華中、華南、華北分別達到22%、18%、16%、7%、5%。

以龍湖、世茂為代表的“老牌”房企,也開始收回三四線城市的擴張步伐,重新轉向一二線城市發力。

2019年,龍湖在一線城市的土地投資金額達到155億元,佔比同比增加7.2個百分點至14.0%,另有68%的投資金額用於二線城市擴張,三四線城市投資佔比縮小至18%。城市能級的提升進一步推高了拿地均價,2019年龍湖新增土地項目的成本在6391元/平方米,同比漲幅超過15%。

在一二線城市擁有72%以上貨值的世茂,則開始向多元化投資模式尋求土地擴容。2019年,世茂新增土地項目115個,新增貨值約5000億,其中67%都為收併購項目,通過福晟獲得的舊改資源潛在貨值也已經超過4000億。

反觀土地儲備60%以上集中在三四線的中南置地,2019年新增土地儲備同比下降39%,拿地金額同比下降26%。隨著原董事長陳凱出走新力,“85後”女總裁陳昱含接任,原先在三四線大肆收割的“大躍進”式風格開始慢慢轉向,“要在山東、浙江、江蘇去做深耕,在廣東、大灣區立志破局”。

但對於習慣三四線套路的開發商來說,走出來僅僅只是戰略調整的第一步。如何在虎狼環伺的一二線城市爭的一席之地,又如何持續擴大聲量平衡全國佈局,或是是擺在2000億房企戰略轉向之後更深層次的問題。

地產開發之外的第二、第三曲線

從政策輪番調控到土地紅利消退,“白銀時代”的口號喊了這麼多年,住宅開發預期見頂已經成了行業裡公認的事實。當“賣房”不能再給出更光明的未來,另外的業績增長去哪裡要?到了2000億規模之後,房企也開始加碼地產之外的第二、第三曲線。

比較有前瞻性的新城、華潤、龍湖已經在商業地產、物業服務等投資物業賽道上走出了自己的模式。2019年,華潤在購物中心、寫字樓、酒店業務等投資物業的營業額已經達到120.3億元,同比增長26.3%。而龍湖已開業商業中心已達39個,累計開業面積達到377萬平方米,整體出租率99%。

然而儘管投資物業毛利率非常可觀,甚至能達到住宅銷售的2-3倍,新業務的營收佔比也要普遍高於TOP5房企。房企“五虎上將”的主流聲音是迴歸基本盤,萬科的新業務銷售佔比甚至是下降的。

商業、物業、酒店、文旅……地產開發之外,房企能選擇的方向有很多,但普遍都沒有走出可以與住宅匹敵的發展曲線,因此“廣撒網”的多元化佈局成了地產之外的最佳嘗試。

2020年,新城計劃新開30座吾悅廣場,商業管理年租金收入目標為55億元。但董事長兼總裁王曉松也坦言,沒有企業扛得住商業管理源源不斷的現金投入,公司也在尋找吾悅廣場的退出機制。

世茂許世壇表示未來兩年物業、酒店等板塊將分拆上市,還第一次提出了“大飛機”戰略,“以地產開發為核心主體,酒店、物業、商辦、文娛為堅實雙翼,高科技、醫療、教育、養老、金融*等投資,成為世茂平衡發展的關鍵尾翼”。

金科也在傳統地產之外加入科技產業投資運營、生活服務、文化旅遊康養領域,提出“四位一體”的戰略升級,謀求更多發展空間。

面對 2020

當紅利消退、突發事件來襲,穩定性成了考驗2000億房企的最高要素。

對於2020年,已經公佈銷售目標的企業中,旭輝和世茂的目標都是同比增長15%,龍湖相對謹慎地提出了7.2%的增速目標,增速最快也最有底氣的金科更是將增速定在22%。2000億陣營中的絕大部分都對未來充滿希冀。只有變故頗多的新城主動下調了銷售目標,將業績預期定在了2500億元。

但2020年第一季度結束,其中暫時落後的中南置地已經被排名第一的華潤拉開了173億的距離,二者業績分別為215.9億元、389.1億元。只有招商蛇口與世茂房地產將降幅維持在了10%以內。

2020年已經2000億房企的遠慮與近憂過去三分之一,“黑天鵝”帶來的影響也還將持續。如何“活下去”、如何“活得比別人更好”,既是2000億房企擺在眼前的近憂,同樣也是攸關生死的遠慮。

時代的河流拐向另一個方向,企業的巨輪也該隨之調整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