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營銷突現“角鬥場”|品牌如何玩轉直播帶貨?

「直播帶貨」已成為大品牌線上營銷新的“角鬥場”


從新冠肺炎疫情爆發開始,至今中國經濟停擺了好幾個月。雖然國內疫情得到較好控制,各地企業開始有序復工、復產、復市……眼見國內市場開始進入恢復期。


為填補疫情期間,市場長時間停滯所造成的營銷虧空,各大企業急欲重新入局。但礙於各地疫情尚未完全過去,尤其是主要依託線下開展銷售的實體經濟,被迫加速轉戰,依託互聯網的線上營銷領域。

為了止損,必須快速銷售產品變現,是大部份廠家短期的唯一目標。因為這個核心訴求,讓原本就被各大品牌關注的「直播賣貨」,更是被推上了風口浪尖。


尤其較大型品牌,顧不上自己是否做好充分準備?營銷團隊是否足夠了解直播帶貨操作?產品是否適合直播帶貨渠道?基於絕不能晚競品一步,大膽嘗試的心態。不論是自建直播帶貨團隊,抑或是交由第三方機構主導運營,紛紛倉促進場。使得原本邏輯相對簡單的“線上賣場”,儼然變成大品牌線上營銷的新“角鬥場”。


終結簡單邏輯「線上帶貨」電商時代


目前「直播賣貨」的底層邏輯,基本還是圍繞“人、貨、場”原則在運行著。通過線上直播間,把所謂的“場”(銷售場所、場景),從線下實體店,搬到了手機移動端上。而直播間的帶貨主播,就像是形象更好、更懂得鏡頭感、更會帶節奏的“導購員”存在著。


「直播帶貨」尚有巨大演化空間


從移動互聯端出現直播平臺開始,除展現個人(主播)屬性領域之外,同時就有「商業直播」領域的存在。隨著電商平臺,多元化、細分化、個性化的發展,加上網紅經濟的推波助瀾,促進了當下直播帶貨行業的迅猛發展。


當我們稍微理性一點的審視直播帶貨行業發展,不難總結出幾種直播帶貨的模式特徵。其包括:一,重複洗腦的“叫賣式”直播帶貨。此方式相對簡單粗暴,但也不失為較直截了當,直奔主題的帶貨模式; 二,貼近賣場推銷的“導購式”直播帶貨。此方式特點為,在介紹產品過程中,充滿著基於所謂用戶痛點洞察的銷售話術,屬於讓產品功能說話的帶貨模式; 三,依託名人或KOL影響力的“代言式”直播帶貨。此方式核心為主播個人的背書及流量驅動,大部份無法聚焦產品核心賣點,更著重於相對感性的訴求。


以上不論哪種模式,基本邏輯核心都建立在“賣貨”之上。而直播帶貨領域,僅僅就產品而產品、就賣貨而賣貨嗎?難道就不能在帶貨的同時,創造更大、更長遠的價值!?


從品牌化、數字化的切入點,更好的定義「直播帶貨」


未來,勢必是以科技智能、萬物互聯為核心的數字化世界。當下大型企業品牌,如何更好理解、定義、運用「直播帶貨」平臺的功能和價值,將是應對未來如何於市場營銷,決戰數字終端的重要課題。而「直播帶貨」行業,首先必須學會不擁流量自重,通過更好理解如何在除賣貨外,進一步為品牌方創造更大價值,加速自身進化,進而不斷破界重生。那麼,當下的「直播帶貨」就可以如我們所期盼,如我們所想像:「直播」不僅能帶貨,更能帶我們走進一個數字營銷“新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