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法案》:當“恐怖伊恩”不再恐怖

《兒童法案》:當“恐怖伊恩”不再恐怖

BBC出品的《兒童法案》這週五就要在英國上映了。

卡司集齊了艾瑪·湯普森,斯坦利·圖奇和菲恩·懷特海德,並由伊恩·麥克尤恩親自擔任編劇,這部電影的確是很值得期待了。

或者說,伊恩·麥克尤恩的作品,本身就足夠讓人期待。

(插預告片)

伊恩·麥克尤恩是我非常喜歡的英國作家之一。

1975年以短篇小說集《最初的愛情,最後的儀式》出道,並憑藉這部作品拿到了毛姆文學獎。三年後出版短篇小說集《床笫之間》,並因這部作品更加大膽尖銳陰鬱絕望的敘事而獲得“恐怖伊恩”的名號。

《兒童法案》:當“恐怖伊恩”不再恐怖

他的恐怖呢,“不是妖夜幽魂的心理恐怖,不是尖聲驚叫的感官恐怖,是揭開石頭、發現下面有蟲子、並發現蟲子活潑潑地蠕動著、那種形而下無法轉換為形而上的、生命本身的恐怖”。

讓人恐怖的並不是故事情節,而是敘述的冷靜與主角的冷漠。這種獨樹一幟的恐怖風格,讓伊恩·麥克尤恩的作品深刻又引人深思。

《兒童法案》:當“恐怖伊恩”不再恐怖

《兒童法案》是伊恩·麥克尤恩14年出版的作品。雖然電影要等到週五才會在英國上映,且目前國內還沒有引進計劃,但單純作為一部小說,《兒童法案》也依然是高質量佳作。

高級法院女法官菲奧娜雖然擁有成功的職業生涯,但與丈夫傑克的家庭生活並不和睦。丈夫的外遇更是讓她陷入了對自己人生的懷疑裡。

《兒童法案》:當“恐怖伊恩”不再恐怖

與此同時,菲奧娜審理的一起由於宗教信仰,父母拒絕給17歲身患白血病男孩輸血的案件,讓菲奧娜與17歲的亞當產生了聯繫。

由於亞當只有17歲,所以當他的父母因為宗教信仰而拒絕給他輸血時,醫院為了保障兒童活下去的權益,向法院提起了訴訟。

而身為法官的菲奧娜為了讓判決更合理,於是決定親自去醫院看看這個17歲的男孩。

《兒童法案》:當“恐怖伊恩”不再恐怖

他們在病房裡談詩歌和藝術,他們歌唱然後誦讀,在這次見面後,菲奧娜做出了強制輸血的判決。

“一個孩子不應該為了宗教獻出自己的生命。”

《兒童法案》:當“恐怖伊恩”不再恐怖

然而故事並沒有結束。

亞當深深地迷戀上了菲奧娜,他不斷地給菲奧娜寫信,把菲奧娜當做自己的救命稻草。

他請求搬過來菲奧娜一起生活,請求進入菲奧娜的生活。他跟隨菲奧娜,甚至遠遠的跟著菲奧娜到出差的地方。

《兒童法案》:當“恐怖伊恩”不再恐怖

菲奧娜強制輸血的判決擊碎了亞當對宗教的信仰,與此同時,菲奧娜則像是一個新的信仰,拯救了亞當。

可菲奧娜拒絕了亞當的一切請求。

她以為自己會漸漸淡出他的腦海,成為他情感教育歷程中一個微小的身影。但這一切並沒有按照菲奧娜預想的發展。

《兒童法案》:當“恐怖伊恩”不再恐怖

亞當的白血病復發了。

這一次亞當已經年滿十八歲了,他出於本人意願,拒絕了輸血。

《兒童法案》:當“恐怖伊恩”不再恐怖

《兒童法案》相比於伊恩早期的作品,已經不那麼恐怖了。

在《兒童法案》裡伊恩溫和的講述了這個故事,用音樂和詩歌的插入將整個文本的節奏放的很緩。

但將敘事變得溫和、不再讓讀者有“倒吸一口涼氣”之感後,伊恩一直以來對倫理困境的探索是沒有消失的。如同《最初的愛情,最後的儀式》裡八個從青少年男性視角出發的短篇故事一樣,也如同《贖罪》將一切的起因安排在13歲的布里奧妮身上一樣,伊恩還是把焦點集中在了青少年。

《兒童法案》:當“恐怖伊恩”不再恐怖

《兒童法案》在開頭引用英國《兒童法》的那句:“法庭在裁決與兒童有關的事宜時,兒童的利益是至高無上的”。

可是,法庭對兒童的責任到哪裡才是恰好呢?

菲奧娜的判決是強制亞當輸血,擊碎了亞當的宗教信仰,但當亞當將菲奧娜當做新的信仰時,菲奧娜完完全全拒絕了亞當。

《兒童法案》:當“恐怖伊恩”不再恐怖

菲奧娜的職責只侷限於法庭內嗎?對於法庭外亞當的需要,可以完全置之不理嗎?

可完全置之不理真的有錯嗎?

或許,這部作品的魅力就在這無法解答的倫理困境裡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