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授銜時,為啥會出現旅長是大校,而副旅長是中將的情況?

縱談古今,深挖您所不知道的河北歷史,大家好,我是“青史君”,歡迎關注“青史觀”,每天為您帶來新鮮、有趣、乾貨滿滿的歷史故事。


今天,我們為您聊的是建國後解放軍授銜的故事。


諸位都知道,解放軍正式的首次授銜是在1955年,彼時諸多老革命獲得將銜。但是其中也有一些比較“奇特”的現象,比如抗戰時期曾任過旅長的軍官在1955年時只是大校軍銜,而副旅長反而是中將,這是為啥呢?


1955年授銜時,為啥會出現旅長是大校,而副旅長是中將的情況?

張維翰


我們不妨來舉例子說明下。


1939年3月,在河北新成立的八路軍120師獨立第一旅,旅長為河北任丘人高士一,而副旅長是王尚榮,政委系朱輝照。1940年4月,在山東整編成立的129師新八旅,旅長是河北邯鄲人張維翰,副旅長是大名鼎鼎的王近山。再比如,1939年10月成立的冀中警備旅,旅長是河北人王長江,政委是曠伏兆。


1955年授銜時,為啥會出現旅長是大校,而副旅長是中將的情況?

王近山將軍


再來看1955年的授銜情況。王長江和張維翰都是大校軍銜,而曠伏兆、王近山都是中將。高士一後來轉業到地方工作,沒參與授銜,他當年的搭檔王尚榮和朱輝照都是中將。按理說,政委和旅長是平級,副旅長比他們要低一級,為啥授銜時卻不是這樣?


原因是,當時的新成立的旅,士兵成分複雜,八路軍很講求政治領導工作,就是務必要求部隊的純潔性,所以政委的作用表現的很明顯。另外就是,張維翰和高士一此前受過教育,有較高的地位,他們當旅長是聚攏部隊人心的作用。


1955年授銜時,為啥會出現旅長是大校,而副旅長是中將的情況?

高士一


但是對比起來,張維翰和高士一軍事指揮經驗不是很豐富。所以八路軍才會根據實際情況,派出王尚榮、王近山等有著10多年革命經驗的戰將來擔任副旅長,實際上負責部隊的具體作戰指揮。


而王長江屬於比較特殊的情況,他的資歷比起很多老紅軍要差很多。後來在1955年授銜時有“三八不上將,紅軍不下校”的說法,這都影響了王長江和張維翰的授銜。


1955年授銜時,為啥會出現旅長是大校,而副旅長是中將的情況?

王長江


特別是,1955年授銜並非以一個人一時職務的高低為準,而是以授銜時的職務高低和級別、戰功、資歷等因素來進行評估。簡單來說,就是要以運動變化的眼光來看事物,而不是靜止固定的眼光。當時的張維翰是邯鄲軍分區的司令員,而王長江是菏澤軍分區的司令員,這些都影響了他們的評銜。


而曠伏兆、王近山、王尚榮、朱輝照都已經是副兵團級的領導。雙方職務和級別差距很大,自然而然,張和王是大校軍銜,而曠伏兆等人則是中將了。


1955年授銜時,為啥會出現旅長是大校,而副旅長是中將的情況?

王尚榮將軍


有的朋友甚至會拿出邢仁甫、段海洲曾經擔任過旅長、軍分區司令員職務的資歷說話。說他們如果一直在革命隊伍中,或許會獲得中將甚至上將軍銜。這毫無疑問都是對基本史實的不尊重,依照他們的資歷和戰功,能拿到少將軍銜已然不錯了,如果奢求中將、上將軍銜,那就是搞笑了!


1955年授銜時,為啥會出現旅長是大校,而副旅長是中將的情況?

朱輝照將軍

好了,今天我們的故事就說完了,歡迎關注我們下次發佈的文章。您也可以留言來說您想聽的故事,想了解的歷史,我們儘量滿足您的要求,講給您聽。


本號已與“維權騎士”簽約,本號內文章未經許可,嚴禁轉載、抄襲,違者必究!請您文明評論,杜絕謾罵、攻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