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涵控股被張大奕“緋聞”拖累股價 輿情風暴後如何求生?

“網紅或產品的負面報道會大幅影響公司表現。”

早在2019年3月遞交的招股書中如此提示投資者風險的“中國網紅第一股”——杭州如涵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如涵控股”;RUHN.O)或許不曾料想會一語成讖。

如涵控股CMO(首席營銷官)、曾有“中國電商第一網紅”稱號的張大奕與阿里“太子”蔣凡的緋聞在過去幾天裡廣受輿論討論,如今話題熱度漸漸回落,但該事件給張大奕持股的如涵控股帶來的負面影響依舊在發酵。

在美上市的如涵控股股價持續下跌。截止2020年4月21日盤後,如涵股價較4月17日下跌8.80%至3.73美元/股,總市值跌至3.14億美元。

輿論討論雖已冷卻,但如涵控股四面楚歌的困境猶在。

網紅輿論拖累如涵股價

4月17日,微博名為@花花董花花的博主(目前發佈的相關微博已刪)發佈微博並@了擁有超千萬微博粉絲的張大奕,稱“這是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警告你,再來招惹我老公我就不客氣了,老孃也不是好惹的。望自重,好自為之。”

據悉,@花花董花花的博主是現任淘寶、天貓、阿里媽媽事業群總裁蔣凡的妻子。上述微博的發佈,由此拉開了張大奕與蔣凡的緋聞大幕。

如涵控股被张大奕“绯闻”拖累股价 舆情风暴后如何求生?

公開資料顯示,張大奕是如涵控股CMO,也是如涵控股的頂樑柱。從如涵控股的財務披露數據來看,2017年至2019財年,如涵控股電商平臺分別實現了12億元、20億元、22億元的GMV。張大奕的收入貢獻佔比分別為50.8%、52.4%、53.5%,幾乎以一人之力貢獻了如涵控股過半的營收,且佔總營收的比例仍在上升。

如涵控股擁有三位頭部KOL(key opinion leader的簡稱,即意見領袖),除張大奕外,另外兩位頭部KOL對如涵控股的收入貢獻合計不超過20%。作為如涵控股業績貢獻主力,如涵控股對張大奕的依賴度高,張大奕也毫無疑問成為如涵控股的名片。

張大奕的負面輿論甚囂塵上,自然使得市場恐慌,如涵控股股價應聲“跳水”。消息發生當日,如涵控股盤前跌11%,開盤後股價一度下跌超過8%。截止2020年4月21日盤後,如涵股價較4月17日下跌8.80%至3.73美元/股,總市值跌至3.14億美元。輿情事件熱度漸消,但如涵控股的股價依舊跌跌不休。

而去年4月,如涵上市發行價為12.5美元,市值超10億美元,如今市值已經縮水超70%。

如涵控股盈利乏力

據企查查信息,如涵控股是國內最大的電商網紅孵化與營銷平臺,其前身為蘇州克里愛工貿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克里愛”)。克里愛成立於2001年,是一家以化妝品美容配件生產銷售等業務為主的公司。2015年公司改名為如涵控股,主營網紅孵化業務並掛牌新三板,2018年4月從新三板摘牌。

一年後,如涵控股於2019年4月成功登陸納斯達克,成國內赴美IPO網紅電商第一股。根據如涵控股招股書,公司CEO馮敏持股27.51%;張大奕持股15%;阿里巴巴通過淘寶中國控股持股8.56%。

作為國內最大互聯網關鍵KOL服務商,採用互聯網與直銷零售的運營模式,在第三方電子平臺上運營在線商店,如涵控股的“KOL”運營模式並沒有受到美股市場的認可。上市首日即暴跌37.2%跌破發行價,隨後,如涵控股在多個交易日內持續下跌,上市兩個月股價就已經跌至3.7美元左右,市值蒸發70%。

不僅是上市破發,去年10月,如涵控股又遭遇集體投訴的重創。數十家美國律師事務所發起的集體訴訟,稱公司在招股書中存在虛假、誤導性聲明或未披露的信息,要求對其進行調查並尋求索賠。如涵控股彼時回應稱,公司並未受任何影響,依舊正常運營。

靠張大奕一人撐起半壁江山的如涵控股,盈利問題一直是其發展難題。2017財年的總營收成本約為3.65億元,毛利2.12億元,運營虧損2182萬元,淨虧損4013.7萬元;2018財年,總營收成本6.43億元,毛利3.04億元,淨虧損8995萬元。

根據3月4日如涵控股對外發布的2020財年第三財季財報,如涵控股2019財年前三財季續虧6611.1萬,虧損擴大;淨利潤1070萬元,同比下滑31%。此外,毛利率從去年同期的38%略降低至36%;網店數量從去年同期91個減少至22個。

網紅經濟競爭激烈

網紅轉化為網紅經濟,逐步走入產業化。短視頻分享平臺的流行和移動視頻直播平臺的井噴催生了網紅經濟在2016年迎來了大爆發。在很多人眼裡,2016年儼然已經成為“網紅經濟爆發元年”。

時勢造英雄,如涵控股與初代網紅張大奕正是站在“網紅經濟”的風口浪尖,趕上了網紅時代的第一班列車,在市場中快速崛起。張大奕粉絲數從最初的數十萬上漲至現在逾1000萬,網店銷售額也水漲船高,2016年成為第一家雙十一銷售量破億的女裝店,2018年雙十一僅28分鐘就能實現銷售過億。

然而,好景不長。張大奕與如涵控股雖佔據網紅市場先機,卻也無法緊跟具有快速迭代特點的網紅經濟市場的腳步。張大奕在2017年雙十二過後坦言,“直播有點累”,“比拼時長的直播模式會讓大家產生審美疲勞,我覺得雙十二之後,這個模式會有改變,因為直播的轉化率在降低。”

事實上,近兩年在爆發式增長後的市場競爭中張大奕優勢已失,其影響力逐漸落後於李佳琦等直播帶貨新晉網紅。

2019年“雙11”預售當天,薇婭熱度值55576萬,位列第一,李佳琦熱度值33658萬,排名第二。張大奕雖位列第四,但熱度值不到3000萬,差距十分懸殊。

如涵控股也一直試圖擺脫對張大奕的依賴,積極孵化網紅新人以增強影響力帶動公司業績。截止2019年末,如涵控股共孵化159名網紅(全年增加31名),其中頭部3名,肩部12名,腰部144名。但是收效甚微,張大奕對如涵控股的收入貢獻佔比仍居高位。

根據國外研究機構Frost&;;Sullivan的預測,2020年網紅經濟的總規模將達到3400億人民幣。網紅經濟紅利也將不斷刺激產業內玩家的入場佈局,加速行業競爭。如涵控股搶灘網紅經濟的千億市場,仍需加強內功。

本文源自投資者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