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優秀的人,都能將書中知識轉化為自身能力

真正優秀的人,都能將書中知識轉化為自身能力

胡適曾在《為什麼讀書》中談到:我們為什麼要讀書呢?那可有三點:

第一,因為書本是學問、智識、經驗之記錄、人類之遺產,讀書就是要接受這部遺產來做基礎,再去發揮而光大。

第二,因為要讀書而讀書。

第三,因為要解決我們的困難,所以要讀書。

在碎片化信息氾濫的當今社會,一年能讀100本以上書的人已不在少數,但若是問他是否將書中的知識都運用到了學習、工作和生活中,那可就未必了。

其實讀書還是需要講求正確的方式,如果讀100本書也沒有任何改變,只是單純追逐數量的話,漸漸地,就能和雖只讀過1本但能獲得切實提升的人拉開差距。

正如胡適所說,讀書是解決困難的,當我們閱讀一本書,帶著目的和問題去讀、去想、去思考,就一定能得到收穫。

1

有個日本人他想了解如何使用虛擬貨幣、想知道數據區塊鏈會給產業帶來哪些影響以及接下來會引發什麼變動,他就去買了本《虛擬貨幣革命》來讀:

讀完後,他第一次瞭解了數據區塊鏈不僅對比特幣、對所有的數據管理也會產生巨大影響;

接下來,他繼續學習了虛擬貨幣革命、通貨革命、數據區塊鏈等相關領域的知識,為了掌握最新的動向,閱讀所有相關報道,儘量參加國外的相關會議;

3個月以後,他已經全部理解虛擬貨幣革命、數據區塊鏈的相關動向,達到能給人講解的水平;

他還以“給社會和產業帶來的影響”為題寫了5~6篇博客,並受邀去做演講;與從事數據區塊鏈的幾家風險企業取得聯繫,把握實際狀況;

整個過程下來,他從不懂到懂、再到運用,真正做到了將書中的知識轉化為自身實力。

這個日本人就是日本作家赤羽雄二,他曾在麥肯錫公司工作14年,作為諮詢師的他,在工作中經常碰到各種領域的知識,為了能在繁忙的工作中保證閱讀時間和效率,他總結了一套獨特的讀書技巧,並寫成了一本《麥肯錫精英高效閱讀法》的書,即使每天只讀30分鐘,也能切實吸收書中知識,不斷提升自身實力。

真正優秀的人,都能將書中知識轉化為自身能力

赤羽雄二閱讀虛擬貨幣書籍並熟練運用到自身的工作中的這套方法,其實就是一種在“讀書檔案”上寫明目標、付諸行動的閱讀方法

2

那什麼是“讀書檔案”閱讀法呢?

“讀書檔案”閱讀法就是每讀完一本書,就要寫一篇“讀書檔案”,讀過每本書後自己會有哪些新發現,行動上會有哪些變化,都要記錄下來,並確認推進到何種程度。

假如每個月讀4本書,一年就可以寫出48個“讀書檔案”,將這些“讀書檔案”放入一個文件夾中,可以不斷添加新的檔案。

“讀書檔案”由4個部分構成:

1 閱讀這本書的目的

2 讀書後的感受

3 閱讀這本書後,會採取哪些行動

4 三個月之後要做些什麼

真正優秀的人,都能將書中知識轉化為自身能力

我們分別來說一下:

1 閱讀這本書的目的

首先要寫出閱讀此書的目的,這樣就能明確為什麼會選擇這本書,以及當初抱有什麼樣的目的來閱讀。

讀書時思考“為何要買這本書”、“是否應該讀這本書”,把這樣的問題記錄下來,就可以消除我們心中的疑慮。

2 讀書後的感受

在這個部分,真實地寫出讀過這本書後自己有了哪些收穫,或者“這本書讓我覺得很失望”也可以,只要寫幾行字,再次翻看時就能立即回憶起這本書的價值。

讀過一定數量的書之後,有時可能會忘記讀過的內容,所以很有必要製作讀書檔案。

3 閱讀這本書後,會採取哪些行動

閱讀一本書後,應立即寫下今後的行動計劃,儘可能寫出具體事項,在重新翻閱這些檔案時可能會有“為什麼要寫這段話”等疑惑,這樣做能幫我們回憶起當初的目的。

為了不浪費讀書時付出的時間和金錢,我們要下定決心:“讀過這本書後,我要這樣做,以有更大的改變”和書友一起讀書,發表讀後感時,可以向大家宣佈“我一定要這樣做”,只有這樣才能堅定自己的信念。

這也是製作“讀書檔案”與只寫讀後感的差異。

4 三個月之後要做些什麼,有什麼樣的改變

在檔案表右下方記錄讀書後的行動結果,寫下3個月之後想要做些什麼,有什麼樣的改變。

每讀完一本書後都要寫檔案,這也是與提升自我有直接聯繫的重要內容。

真正優秀的人,都能將書中知識轉化為自身能力

查爾斯.漢迪

3

“管理哲學之父”查爾斯.漢迪在《思想》中說:

“知識雖然是基礎,但隨時可以拋棄,要學會將推理應用於個人生活”。

他是在英國第一個開辦管理課程“高效經理人”的人,也不斷在項目中證實“知識必須聯繫實踐”的看法,他在晚年回憶道,自己後來把拉丁語、希臘語、歷史和哲學的細節忘了個精光,但這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學會了獨立思考,學會了將推理運用於個人生活。

海爾集團首席執行官張瑞敏讀完德魯克的書後,根據當時企業的實際情況創造了“日清”工作法,即“日事日畢,日清日高”,通過日清工作法的推行,一個瀕臨倒閉、開不出工資的集體小廠不僅迅速扭轉了虧損,而且提高了整體管理素質,解決了當時在管理上普遍存在的無效、無序的問題,在行業中以劣勢小廠戰勝許多優勢大廠,摘取了中國冰箱史上的第一枚金牌,這枚金牌要歸功於“日清”工作法,更要歸功於德魯克先生。

真正優秀的人,都是將書本知識結合自身靈活運用的典範。

對於同一本書的讀法,有的人讀完書就忘了、有的人會總結歸納、有的人會展開研究,而那些厲害的人,一定能將書本的知識結合自身靈活運用,不斷提升自己的價值。

真正優秀的人,都能將書中知識轉化為自身能力

彼得.德魯克

通過學習赤羽雄二的《麥肯錫精英高效閱讀法》中的“讀書檔案”閱讀法我自己的感受是:

讀完一本書要記錄下來,要結合自身行動,否則將沒有什麼收穫,比如前段時間我閱讀《精要主義》這本書:

我的閱讀目的是瞭解什麼是精要主義者?他們是怎樣做的?那樣做有什麼好處?

讀完後發現自己需要學習在工作與生活中要做減法。

後來,我採取了不大包大攬所有事的方法,不同工作分配給不同的人來做,自己的重要事項一定要做到最好。

三個月之後真正做到做事最少、但最好,在實踐中積極貫徹“Less is More”的理念。

真正優秀的人,都能將書中知識轉化為自身能力

我們可以事先打印20頁類似這樣的空白讀書檔案並放入文件夾中、隨身攜帶,並定期回顧這些檔案的內容,可以利用休息時間在檔案上的條目旁寫下評價:

非常好

勉強完成任務

不太好,沒有成果

完全沒有做好

這樣我們將會仔細挑選每一本書,並能真正做到將書中的知識轉化為自身的能力。

趙周在《這樣讀書就夠了》中說:

“高級學習者,一定能將推理用於個人生活”。

朱光潛也在《談讀書》中提到:

“知識必具有個性,才配說是‘自己的’,假如你把一部書從頭到尾如石塊一樣塞進腦裡去,沒有把它變成自己的,你至多也只能喝那部書的刻板文字或留聲機片上的浪紋差不多,它不能影響你的生命,因為它在你腦海裡沒有成為一種生命。”

願我們都能精進我們的閱讀方式、走出閱讀的困境,真正將書中知識轉化為自身實力,不斷提升自己,讓讀書成為我們工作和生活的利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