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地千畝國際健康峰會中心項目落戶河南鄢陵

國家土地資源是經濟和社會發展中最重要的、有限的戰略資源。當前,隨著我國工業化、城鎮化的迅速發展,侵犯農民權利的“圈地運動”此起彼伏,以形形色色的名義與藉口,侵佔農民土地的現象趨向愈演愈烈之勢。

土地徵佔後卻不能解決農村人口轉移和勞動力的安置,由此引發激烈的社會衝突。用地需求與土地供給之間的矛盾越來越突出,耕地總量逐年減少。近幾年來國家出臺了一系列嚴格保護耕地、從嚴管理土地的政策措施。

各地競相仿效,近年來,不少開發商在當地政府授權下打著建設各種特色小鎮,康養度假區等文旅項目跑馬圈地,但在後期的開發運營中卻已跑偏。

造成大量房屋被拆遷,土地閒置,尤其是耕地資源的嚴重浪費,農民與地方政府的矛盾激化也就不足為奇了。

河南省鄢陵縣柏梁鎮孔莊村及張坊村村民反映,該縣在沒有嚴格履行徵地審批手續和公告的情況下,違規佔用他們附近幾個村的耕地地、水澆地等數千畝,挖湖建廟,其中建設鄢陵縣國際健康峰會中心項目圈地1000多畝。

民們不願意賣地,但也無奈,政府還拿不出徵地手續,多處反映沒有人管,2018年起就動員房屋拆遷了,到現在安置房還沒有建好。

在張坊村,村民張勝利無奈的告訴本網,政府強行佔用我們村的土地,每畝地補償30000多,至 53600元不等,這點錢花完了怎麼辦,我們沒有了土地,又沒有其他收入,以後的生活該怎麼辦?

我就是張坊村的失地村民,現在一分地也沒有種了,只能打點零工,每天80元,前年的工資還沒給,峰會中心圈的多是好地,畝產小麥和玉米均1000多斤,荒廢幾年啦就是不讓村民耕種,才圈起來不久,以前荒草一人多高,勞民傷財呀,坐在峰會中心的除草工張大紅說。

這次政府部門以每畝地50000多元的價格徵收,然後又以高價賣給上海和鄭州的老闆從中謀取利,苦了我老百姓。

問村幹部為什麼這麼底,讓他們拿補償標準也沒有,房屋拆遷了,我們住的房屋雖然不太好,但是總有個窩吧,安置房沒影了,什麼安置房,住新房還有掏錢買,賣地錢加上拆遷費還不夠買新房的,這不是變著法坑老百姓嘛。但是實話實說我們孔莊村裡七八十歲老人都送敬老院安置啦,村民孔海說。看著一地被拆遷的房屋殘垣斷壁,臉上寫滿了無奈,無地可種的村民只能在這片廢墟中開闢一塊自留地耕種花生。

幾家花木公司正在談判中,峰會中心圈地的決心不會停留下來。(以上均村民姓名均為化名)

村民的反映很快得到印證,鄢陵縣國際健康峰會中心項目建設一事確切。2020年3月29號,全國疫情高峰期,也沒能阻止開工儀式的如期舉行。鄢陵國際健康峰會中心奠基儀式在鶴鳴湖風景區內的長壽山福壽廣場冒雨在疫情期間舉行,縣長李東嶺出席儀式並宣佈開工,花木產業集聚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蔣濤主持儀式。

多家媒體報道稱:鄢陵國際健康峰會中心項目計劃採用江南蘇派建築風格,整體項目坐落於該縣平原林海中,背靠長壽山,面朝鶴鳴湖,山環水繞,碧水輕舟,盡顯尊貴與典雅,恰似一幅標誌的康養示範畫卷。

儀式上,常務副縣長韓宏濤致辭,縣委、縣政府將一如既往落實分包領導、責任單位、項目單位“三位一體”的項目建設推進服務機制,全力為項目建設營造良好的政務環境,同時也希望項目業主和施工單位牢固樹立“質量第一”的理念,緊緊抓住當前項目建設有利時機,科學調度,交叉施工,高效推進,爭取早日竣工,早日創造效益,為鄢陵經濟社會發展做出積極貢獻。

這家峰會中心項目到底佔地多少畝?有沒有經過職能監管部門的批覆?從鄢陵縣自然資源局用地審批股田股長提供的河南省人民政府豫政土(2017)739號文件上顯示,鄢陵縣2017年度第四批鄉鎮建設徵收土地共31.1285公頃,摺合計為466.9畝,峰會中心項目用地就在其中,至於政府供地該項目多少不清楚,田股長如是說。

該局土地利用股李股長表示,關於鄢陵縣峰會中心項目用地多少畝,數字記不清了,大概是290 多畝吧,可以到中國土地市場網查詢,有交易記錄。

一邊有政府批覆幾百畝,一邊是群眾投訴千餘畝,是否少批多佔、未批先佔,還是魚肉百姓土地?我們相信,真相不會等待太久。

近年來,有的特色康養社區以“別墅類”住宅為賣點,大肆宣傳。建房蓋樓,投資上去了,滿足了地方政府政績考核要求。但如果沒有產業支撐,這樣的小城鎮最後有可能會演變成“空心鎮”。

其中包括不少基於地產思維而打造的“康養地產”項目。房地產高壓管控環境之下,地產商都在謀求從“開發商”到“運營商”的轉型,康養項目也不能例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