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定製”監護的道路,預約自己的美好未來

意定監護制度的核心理念,是尊重人的自主決定,是指正常成年人通過意定監護協議(辦理公證),按照自己的意願,提前指定失能失智時的監護人,監護關係不再受血緣、婚姻關係的約束。


加入“定製”監護的道路,預約自己的美好未來

一、“意定監護”火了的原因

在《民法總則》實施前,“意定監護”僅在《老年人權益保障法》中體現,並未引起很大的社會反響。但當“意定監護”制度被納入《民法總則》,適用人群從具備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老年人擴展到成年人後,徹底“火”了。隨著法律的優化升級,孤寡老人、與子女關係緊張的老人、獨居人士、子女有心智障礙的家長、婚姻危機的夫妻、同性伴侶等群裡終於可以加入“定製”監護的道路。

二、瓊瑤阿姨與平鑫濤兒女的鬧劇


加入“定製”監護的道路,預約自己的美好未來

2015年,瓊瑤阿姨的丈夫平鑫濤先生患上了“失智症”,身體機能在逐漸退化,逐步喪失自理能力。雖然平先生在遺囑寫明,“當我病危的時候,請你們不要把我送進加護病房……無論是氣切、電擊、插管、鼻胃管、導尿管……通通不要,讓我走得清清爽爽。”但是,當平先生真正昏迷不醒,在決定醫療措施時,他的三個兒女和瓊瑤阿姨發生了激烈的衝突。兒女們認為父親未到“病危”之時,堅持要求插管;而瓊瑤阿姨則認為平先生失智前已明確表達不插管,讓他有尊嚴的死去才是對其最大的尊重。最後,以瓊瑤阿姨“含淚投降”,平先生插管告終。試想一下,如果臺灣有意定監護制度,平先生在失智前,已通過意定監護的程序指定了其失能失智時的監護人為瓊瑤阿姨,這場隔空互撕的鬧劇應該可以避免。

三、佛歌與女友的故事

佛歌與女友是同性戀者群內所知的第一例辦理相互意定監護的戀人。2017年是倆人在一起的第十年,佛歌和女友想去國外以A卵B懷的方式孕育對方的孩子,然後回國生產。兩人希望在一系列手術過程中,伴侶能為自己做決定,因此聊到了意定監護。對於佛歌她們的訴求,長沙公證處經過一番討論後,最終同意辦理。這是法治的進步,是社會的包容。

我們的世界是多元的,同性伴侶也應該被承認並得到尊重。


加入“定製”監護的道路,預約自己的美好未來

四、意定監護的制度的魅力所在

我國《民法總則》第三十三條規定, 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成年人,可以與其近親屬、其他願意擔任監護人的個人或者組織事先協商,以書面形式確定自己的監護人。協商確定的監護人在該成年人喪失或者部分喪失民事行為能力時,履行監護職責。依據該法條的上下文意理解,

我們可推知意定監護是優先於法定監護而被適用的,這也是“意定監護”制度的魅力所在。


五、已經在行動的城市

為了配合“意定監護制度”的實施,北京、上海、深圳、重慶等城市的公證處均有推出關於意定監護協議的公證業務,但需要注意並不是這些地區的所有公證處目前都開展了該項業務。辦理前,需要詳細瞭解清楚。

“意定監護”之路任重而道遠,還需要政府、法律人士、社會團體、廣大群眾更多得關注和努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