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一座您沒有見過的宋塔

商水壽聖寺塔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建於北宋明道二年(1033年)。明嘉靖六年(1527年)的《壽聖寺重興碑》載,“壽聖寺創於宋,兵燹於元,復建於我朝正統紀元之初。”又載,“壽聖寺塔系宋時建,高九級今存。”該塔在元末戰亂中遭重創,明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進行過大的整修。

推薦一座您沒有見過的宋塔

壽聖寺塔為九層樓閣式磚塔,平面為六邊形,現高41.5米,基部每邊長4.2米。塔身砌磚400毫米×200毫米×65毫米。除二、八層塔身有南北對照各一券門外,餘層塔身均在南側闢券門,塔室內砌有盤旋踏道,七、九兩層為豎井塔道。

臺基高0.35米,條石外邊長5.7米。一層塔身邊長4.2米,高6.5米。正南面闢券門,高2.4米,寬1.15米,1.65米處起拱券,券邊寬0.25米,用楔形磚起券而成。塔室內南北寬1.7米,東西長1.75米,原有石門楣、石門框、石門枕皆殘,材質為青石,完整的門為1998年重修時安裝。殘存的石門楣上刻有四行文字,內容為:“明道二年癸酉歲三月一日丙寅時卯寅日葬舍利院主僧□□建□□功德塔。”塔身各隅砌倚柱,柱頭間有額,寬0.35米,厚0.05米。額上為塔簷。簷仿木結構,塔身轉角處砌角柱,柱間用磚做出額坊,柱頭上用磚做平板枋。其上是青磚磨製的斗拱,為雙抄五鋪作。每面11朵補間,補跳令拱上施撩簷枋再做出圓形簷橡和方形飛及望板。再向上為反疊澀七層,二層磚做出束腰。上部用磨製的蓮瓣磚逐層疊出三層,蓮瓣磚上壓一層臥磚,與塔心室及門道底面平,其上是二層塔身。西南面正中距地表0.80米處各砌裝飾性破子根窟一個,寬1.6米,高0.75米,距地面0.8米,凹於牆內0.05米。東北、西北壁均無裝飾。塔室內成平面方形,自3.5米處開始逐層疊澀收斂,與四面形成八角藻井,直至頂部,西牆靠南部有拱門,高2米,寬0.75米。從門內順磚砌臺階,可盤旋進入第二層塔室。

從五層開始,外倚柱由方形改為圓形。

推薦一座您沒有見過的宋塔

從第七層開始,改為上下豎井方洞,當地俗稱叉踏級,井的東西壁有對稱、均勻的腳踏磚窩。八層室內正中有直徑0.7米的石柱礎,上飾二週凹飾紋,中豎直徑0.36米的木剎柱,直通塔頂,其柱頭從塔頂露出0.1米,在塔的中心。九層底至層簷高1.5米,每面寬1.6米,門高0.68米,門寬0.5米,這級層簷借用下層的斗拱整齊排列並承託重力。有用磚砌成的高0.3米的圍牆承託塔剎底座,形成塔的天宮。

塔頂為葫蘆狀鑄鐵塔剎,高2.5米,底座直徑1.80米,整體紅褐色。塔剎鑄有“大明嘉靖貳拾玖年九月吉日”“典服安朝周府伺伴讀王頂監造奉御官吳璽”等文字,下部鑄有“河南周府施捨西華小瑤集壽聖寺塔一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