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視辣控
趣談答案:三千人滅一個國家肯定不可能的,當時這個三千越甲可吞吳,指的是越王勾踐被俘獲的時候,他身邊只剩下了三千部隊。
事件回顧
越王勾踐的這一次從墮落到崛起的歷程衍生出來了一個成語,這個成語叫臥薪嚐膽。
我曾經查過吳國和越國兩個國家的恩怨情仇,後來發現這兩個國家的恩怨竟然斷斷續續地延續了近50年。
這是一個什麼概念?意味著吳國和越國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裡面一直有的矛盾和衝突,而且他們兩個國家非常的不友好。
公元前496年的時候,吳王在進攻越國的時候死掉了,在死之前他希望自己的子孫為他報仇。
再比如公元前494年的時候,吳王又擊潰了越國,越國幾乎亡國。
再再比如,當吳王夫差差一點把越國給整沒了的時候,越國臥薪嚐膽多年,經過隱忍之後,又進行了大量反撲,最終把吳國給折騰沒了。
而我們所說的三千越甲可吞吳,當中的三千越甲指的就是公元前494年的時候。
只不過公元前494年的時候越國並沒有那樣慘,不是三千越甲而是五千兵。
簡單來講,越王開開心心的率領著自己的小夥伴和吳國打架,打來打去發現自己的所有部隊都死光光了,只剩下了5000人,退守在了一個小地方。
緊隨其後越國便通過美人計向吳國求和,希望能夠實實在在當吳國的好朋友,每次見到吳國都俯首稱臣。
而吳王夫差因為為人比較驕橫,更多的時候好臉面,被別人這麼一頓吹捧,頓時就找不到東西南北了,樂呵呵地答應了越國的請求。
沒錯,這就是事實
三千越甲可吞吳演變出來了兩個效應,這兩個效應我們在這裡談一點。
第1個效應是四大美女之一,在此揚名天下。這個美女就是西施。
第2個效應就是驕兵必敗,與此同時,勝利的部隊也很有可能走向這一條道路。
越國的確打敗了吳國,甚至把吳國都打沒了,但是沒有想到的是越國的首領在打贏這場戰爭之後,越發的驕橫起來,越發得不把民心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
緊隨其後的便是越國越發的衰弱,最終慢慢的也沒了。
歡迎大家關注@趣談唐宋元明清 ,歷史研究者,優質歷史領域創作者,每日分享新鮮歷史冷知識,解決歷史趣問題,愛你們!
趣談唐宋元明清
都別搶,我來答。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嚐膽,三千越甲可吞吳兩幅大概創作於明末清初的輓聯,具體作者尚有爭議,並不是蒲松齡寫的。
這裡面有兩個典故,一個是說項羽滅秦之戰,一個是說越王勾踐消滅吳國。前聯下句表達的都是經過不懈的奮鬥和努力後終於達到某種目的。
這倒也符合明末清初的形勢。
“三千越甲可呑吳”肯定是一種藝術性的描寫,屬於一種比較誇張的豪邁手法,就像“女真不滿萬,滿萬不可敵”一樣屬於一種口號性的情感宣洩。
越王勾踐想要憑藉三千人就想消滅吳國,顯然是不現實的,吳國沒有那麼弱和不堪一擊。
因此“三千越甲可吞吳”其實是指越王勾踐通過臥薪嚐膽之後,終於消滅了吳國,這就照應了上聯的“有志者、事竟成。”
所以這是古代人的心靈雞湯。
①吳國的實力
吳國強盛於闔廬時代,闔廬通過不合法的手段上臺,他刺殺了自己的父親,從而繼位。
但吳國卻在闔廬時代大放光彩,從楚國逃出來的伍子胥成為了闔廬的重臣,在伍子胥的輔佐下,吳國的實力有了進一步提升。
公元前506年(闔閭九年),吳國聯合唐國和蔡國一起進攻楚國,三國聯軍順利的攻進楚國都城,迫使楚昭王棄都逃亡。
比至郢,五戰,楚五敗。楚昭王亡出郢,奔鄖。鄖公弟欲弒昭王,昭王與鄖公奔隨。而吳兵遂入郢。子胥、伯嚭鞭平王之屍以報父讎——《史記》而伍子胥只好掘出死去多年的楚平王,這就是“伍子胥掘墓鞭屍”的來歷。
最後楚國還是在秦國的幫助下,才迫使吳國退兵,否則楚國極有可能面臨更大的損失。
這是吳國和楚國之間的矛盾。
前504年(闔閭十一年)的時候,吳王闔廬再次派遣太子夫差攻打楚國,迫使楚國把國都從郢遷到了鄀。
由於在闔廬九年的時候,越國曾經偷襲過吳國。
所以在闔廬十九年,吳國出兵攻打越國。但是在這場戰爭中闔廬戰死,臨死前傳位給夫差,要求他給自己報仇。
闔廬使立太子夫差,謂曰:“爾而忘句踐殺汝父乎?”對曰:“不敢!”於是,吳越之間的樑子就這麼結下了。
②臥薪嚐膽和“三千越甲可吞吳”
夫差退兵回國以後,開始加強軍事訓練和國家治理,國家慢慢的就變得強大起來。
而越王勾踐繼位三年以後,他聽說吳國一直在準備報復越國。這讓他有些擔憂,畢竟敵人一天天變得強大並不是什麼好事。
因此越王勾踐決定先發制人,把還沒有完全準備好的吳國消滅在搖籃裡。
當時勾踐的謀臣范蠡勸阻勾踐說:
“不可,臣聞兵者兇器也,戰者逆德也,爭者事之末也。陰謀逆德,好用兇器,試身於所末,上帝禁之,行者不利。”不過范蠡說的這一套玄學的意味,難怪勾踐不聽他的。
實際上勾踐的決策並沒有錯誤,把還沒有壯大起來的敵人消滅在搖籃裡,這無疑是正確的。
不過出人意料的是,越國卻在戰爭中失敗,吳國派出了全國的精銳士兵,一舉擊敗了越國軍隊。想來這其中應該有一種渴望復仇的鬥志激勵了吳國軍隊。
當時勾踐率領僅存的五千士兵被圍困在會稽,形勢十分危急。
范蠡於是建議勾踐向夫差稱臣,換取對方退兵。萬般無奈之下,勾踐只好派大夫文種去議和,表示願意帶著妻子到吳國去當人質。
文種通過賄賂吳國大臣伯嚭的方式順利達成了這一議和,當時伍子胥竭力反對,他認為這是上天給吳國消滅越國的機會,不能答應這個條件。
但是吳國夫差沒有聽從,於是答應了議和條件。
勾踐五年(前492年),越王勾踐帶著大臣文種和范蠡以及自己的妻子到吳國去稱臣,面對送行的越國群臣,勾踐當時的表現為“仰天太息,舉杯垂涕,默無所言。”
勾踐到了吳國以後,屈辱性的給吳王下跪,後來還專門給吳王養馬,可以說恥辱到了極點。
後來由於勾踐表現的不錯,吳王就放鬆了警惕,於是就把勾踐放回了越國。
而勾踐回國以後臥薪嚐膽,時刻不忘復仇。
為了瓦解吳王的鬥志,越王勾踐還把西施、鄭旦兩個美女獻給吳王,讓吳王從此夜夜笙歌,逐漸喪失了鬥志力。
這叫“壯內弱外”,除了使用美人計意外,越國還用離間計的方式順利離間了夫差和伍子胥之間的關係,使得伍子胥被命令自殺。
伍子胥自殺前留下遺言說:
必樹吾墓上以梓,令可以為器;而抉吾眼縣吳東門之上,以觀越寇之入滅吳也。而這時候的吳國實際上也不弱,“十四年春,吳王北會諸侯於黃池,欲霸中國以全周室”,可見這時候的夫差還是挺有野心的。
只不過沒有把越國放在心上,而是打算爭霸中原,甚至取代周王室。
但這時候他犯了一個錯誤,他前去會盟的時候,把精銳都帶走了,留下一些老弱殘兵。這就讓越國鑽了空子。
吳王北會諸侯於黃池,吳國精兵從王,惟獨老弱與太子留守。勾踐抓住這個機會發兵攻擊吳國,他出動了多少人呢?
乃發習流二千人,教士四萬人,君子六千人,諸御千人,伐吳。可見“三千越甲可吞吳”這種說法是站不住腳的,吳國也不是紙糊的老虎。
當時吳王夫差正在會盟,所以他表現的還挺有趣,因為擔心被諸侯知道了嘲笑。畢竟你要來爭霸中原,結果老窩都快讓人家端了。
所以當時這件事誰也不知道,夫差把它隱瞞下來,另一面又派人送厚禮給越王,和他議和。
吳告急於王,王方會諸侯於黃池,懼天下聞之,乃秘之。吳王已盟黃池,乃使人厚禮以請成越。越自度亦未能滅吳,乃與吳平。夫差回家以後也不說要報仇,結果四年以後越國再次出兵攻打吳國,這一次吳國沒有抵抗住,終於被越國消滅。
當時夫差像當初勾踐派大臣到王宮裡求和一樣,也派大臣到越國去求和。
勾踐原本打算同意,但是在范蠡的阻攔下沒有成功,夫差直到大勢已去,只好自殺謝罪,臨死前要求以發覆面,因為他沒有臉去見地下的伍子胥。
吳國就此滅亡。
而越國的實力達到巔峰,得到來自周王室的認可,成為一方盟主。
周元王使人賜勾踐胙,命為伯。正因為勾踐知恥而後勇,在失敗以後沒有一蹶不振,而是臥薪嚐膽,努力提高國家實力,最終才打了一場漂亮的翻身仗。
而當明朝面臨滅國的危險時,所以明朝臣子就希望借用這個典故來激勵大家,希望可以像當初的勾踐一樣,只要堅定意志,就能重新復國。
但是清朝統治者顯然沒有給明朝這個機會,而是趕盡殺絕,一鼓作氣消滅了明朝。
當時夫差正因為沒有聽從伍子胥提出的意見,才最終導致亡國,可見這也是越國沒有被滅國的重要原因。
所以說對待敵人不能心軟吶。
關注【圍爐談史】,每天閱讀深度歷史內容喲~
圍爐談史
勾踐能一舉成為春秋霸主,離不開越國的“三絕”,即文種、范蠡和計然。
越王勾踐戰敗後,智囊團范蠡和文種紛紛獻策,提出了迷惑對方,休養生息,等待時機,一舉殲滅的完整復國攻略,而計然則是勾踐的“財神爺”,讓越國恢復國力,壯大經濟實力。
迷惑對方
范蠡提出,讓勾踐送上厚禮,自稱為奴侍奉吳王。於是勾踐派文種去吳國求和。第一次沒有成功,文種又獻計,讓勾踐去賄賂吳國太宰伯嚭,這個人重利忘義,貪圖富貴,可以幫助勸諫吳王。於是越國就用美女和寶物賄賂伯嚭,伯嚭果然起了作用。
勾踐回國,把范蠡送去吳國做人質,同時還派出文種到處蒐羅美女,加以調教送給吳國,西施就是文種花了兩年時間才在西湖湖畔找到的浣紗女,帶到越國精心調教培養了三年,送給了吳王夫差,用以迷惑君心,擾亂朝綱。
休養生息
勾踐有一位春秋時期的“巴菲特”,這個人就是計然。勾踐在計然的計策下大力發展經濟,使得越國有足夠的財力去征戰。計然提出,想要充盈國庫,就要掌握好貨物的“時”和“用”,也就是貨物的生產時間和他的用途。要遵循兩者之間的規律。乾旱的時候就要造船,水澇的時候就要備車。農民生產的糧食,如果糧價每鬥二十錢,農民的利益就會受損;如果糧價每鬥九十錢,就會讓商人的利益受損。農名利益受損,就會打消中糧的積極性,不去開墾種田;商人利益受損就會影響錢財的流通。因此要嚴格控制糧價在三十錢和八十錢之間,這樣雙方都能獲利,錢幣就能流通起來了。
除了定糧價,計然還提出來平倉論。也就是國家出面收購糧食,在饑荒年間,官府將存糧平價出售,調整物價。計然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提出平倉論的人,這種理論直至今天也仍然被廣泛應用。計然還分析研究了各種貨物的盈缺,尋找物價貴賤的趨勢,貴到極點就會轉賤,賤到極致也會返回到貴。所以看到賤到極致的時候就應該像看到珍寶一樣把他買回來,貴到極致的時候就應該像糞土一樣把他拋售。
計然共提出了七種促進經濟發展的計策,勾踐只用了其中五種,只這五種計謀就讓越國在十年之間恢復壯大了綜合實力。
時機成熟,一舉殲滅
勾踐曾幾次想出兵攻打吳國,都被范蠡勸住了,稱還不到時候。直到公元前482年,吳王夫差舉全國之力到黃池與晉國會盟。范蠡認為時機成熟,勾踐率軍攻破吳國城門,殺了吳國太子。吳王夫差從黃池回國,不得不派人與勾踐講和。勾踐快準穩狠,又足夠能忍耐,所以才能一舉成功。此後越國實力越來越強,9年內幾次征戰吳國,吳國國力漸衰,最終夫差被困在姑蘇山自殺身亡。
歷史裡的女人
勾踐臥薪嚐膽,最終滅吳靠的可不是區區一些人馬,“三千越甲可吞吳”,三千隻是詩詞的修飾詞而已,吳國當時是強國,可不是區區三千精銳越國武士就可以滅亡的。
公元前496年,越王勾踐即位,同年,勾踐大軍在檇李大敗吳國軍隊。公元前494年,勾踐作戰失利被吳軍敗於夫椒,勾踐本人被俘,被迫向吳求和。三年後被釋放回越國,返國後重用范蠡、文種,臥薪嚐膽使越國國力漸漸恢復起來。公元前482年,吳王夫差興兵參加黃池之會,以彰顯武力率精銳而出。越王勾踐抓住機會率兵而起,大敗吳師。夫差倉卒與晉國定盟而返,與勾踐連戰慘敗,不得已與越議和。公元前478年,勾踐再度率軍攻打吳國,在笠澤之戰三戰三捷大敗吳軍主力。公元前473年,破吳都,迫使吳王夫差自盡,滅吳稱霸,以兵渡淮,會齊、宋、晉、魯等諸侯于徐州(今山東滕州南),遷都琅琊,成為春秋時期最後一位霸主。因其“臥薪嚐膽”的典故,勾踐如今已經成為中華民族不懼怕失敗與屈辱,敢於拼搏的楷模形象。
可以看出勾踐滅吳第一戰是趁吳國主力外出偷襲吳國,背後一刀讓吳國元氣大傷,即使如此,吳國底子尚在,此戰之後勾踐依然用了整整九年時間才最終完成滅吳大業,這可不是區區三千越甲所能完成的。
勾踐滅吳實際上謀劃已久,能最終滅吳主要得益於以下幾點:
第一,十年生聚,十年教訓,以增強國力。
第二,臥薪嚐膽,以奮發自強。具體措施有以下:第一政治方面,提倡愛民,使民富而國強。第二外交政策,”結齊、親楚、附晉,以厚吳“孤立吳國。
第三國防建設,增建國都會稽城。
第四軍事訓練, 任用范蠡推薦的楚人陳音為教師,教練將士習用弓弩和擊劍。
第五獎勵生育,以增加兵源。
第六刻苦自歷,即著名的臥薪嚐膽。
第七陰謀策略。以謀士文種提出的”七術“為主要方略。七術為一,重捐大量貨幣,賄賂吳國君臣。二,選送良材巧匠,使吳國大起宮殿,耗費其財物。三,採用美人計迷其心,而亂其謀。四,貴价氽糧,空其儲蓄,疲勞其民。五,買通喜好奉迎的大臣,打破對越國的謀略。六,挑於敢於”進諫“者與吳王的矛盾,使之互相殘殺。七,訓練甲兵以承其敝。
勾踐這個人我很不喜歡,鳥盡弓藏,兔死狗烹這個成語講的就是勾踐,越王勾踐滅了吳國,在吳宮歡宴群臣時,發覺范蠡不知去向,第二天在太湖邊找到了范蠡的外衣,大家都以為范蠡投湖自殺了。可是過了不久,有人給文仲送來一封信,上面寫著:“飛鳥打盡了,彈弓就被收藏起來;野兔捉光了,獵狗就被殺了煮來吃;敵國滅掉了,謀臣就被廢棄或遭害。越王為人,只可和他共患難,不宜與他同安樂。大夫至今不離他而去,不久難免有殺身之禍。” 文仲此時方知范蠡並未死去,而是隱居了起來。他雖然不盡相信信中所說的話,但從此常告病不去上朝,日久引起勾踐疑忌。一天勾踐登門探望文仲,臨別留下佩劍讓文仲自刎,文仲明白勾踐的用意,悔不該不聽范蠡的勸告,只得引劍自盡。
我家的貓叫皮蛋
不請自來
三千越甲可吞吳,這個伏筆從夫差擊敗越國的時候就已經埋下了。
公元前493年,勾踐不聽范蠡的勸告,準備先發制人討打吳國,吳王夫差動用精銳,在夫椒大敗越軍,勾踐被迫退守會稽,而夫差包圍了會稽。勾踐終於聽從范蠡的勸告求和,於是派大夫種求和,同時賄賂吳國太宰嚭(pī),讓嚭替自己向夫差進言不殺自己。伍子胥不肯,執意讓夫差滅亡越國,夫差不聽,撤回了吳國。
一,勾踐勵精圖治,臥薪嚐膽,任用賢能
勾踐回國,在范蠡的建議下,政務交給了大夫種,范蠡和大夫柘稽去吳國當兩年人質,自己親身耕作,夫人親手織布,吃飯從未有葷,不穿華麗的衣服,對賢人彬彬有禮,能委曲求全,體恤百姓。這才有了後來家喻戶曉的故事“臥薪嚐膽”。
這裡可以看出,勾踐吸取了第一次失敗的教訓,聽從了范蠡的建議。
二,夫差不識賢能,盲目自大
過了兩年,吳王夫差不聽伍子胥先伐越、再攻齊的諫言,討伐齊國,夫差在艾陵大敗齊軍,俘虜了齊國的高、國氏回吳,但吳國也損失了許多精銳。伍子胥說:“你不要太高興”夫差漸起殺心。
勾踐以借糧為由,揣測夫差對越國的態度,伍子胥不借,而夫差不聽。伍子胥說:“吳王不聽我的勸諫,吳國兩三年沒畢竟成為廢墟”。太宰嚭藉此誹謗子胥。夫差開始不信,派伍子胥出使齊國,聽說伍子胥把兒子委託給鮑氏,大怒。待伍子胥回國,將伍子胥賜死。伍子胥死前,說:“一定要把我的眼珠掛在吳國都城東門上,以便親眼看到越軍進入都城”。伍子胥死後,夫差重用嚭,讓嚭執掌國政。吳國漸危。
吳王夫差北上會盟諸侯,勾踐趁機進攻吳國,吳國只剩下老弱殘兵,不敵,夫差當時正和諸侯們簽訂盟約,礙於面子,夫差並沒有聲張,並秘密派人去越國求和,雖然此時越國佔據上風,但吳國的底子不錯,勾踐認為此時自己也無法滅亡吳國,就同意了求和。
後來越國再攻吳,吳國滅亡,夫差認為自己有愧於伍子胥,自盡。
三千越甲可吞吳有失偏頗,畢竟這個時候的吳國已經衰弱了。
日暈三更雨
我從″吞吳″前奏,到″吞吳″過程,再道出″吞吳″玄機;來回答這個問題。
越王勾踐(約公元前520年―公元前465年),姒姓,本名鳩淺,古時華夏文字不同,音譯成了勾踐,又名菼執,夏禹後裔,越王允常之子,春秋末年越國國君,《荀子·王霸》認定的春秋五霸之一 。
前奏:
越王勾踐元年(前496年),吳王闔閭得知允常去世的消息,於是出兵攻打越國。在檇李(今浙江嘉興南),勾踐派敢死的勇士向吳軍挑戰,排成三行,步至吳軍陣前,齊聲吶喊著自刎身亡。吳軍看得出神,越軍趁機襲擊吳軍,吳軍戰敗,越國大夫靈姑浮用戈攻擊吳王闔閭,斬落吳王闔閭腳拇指。吳王闔閭被迫撤軍,軍隊退至七里,吳王闔閭因傷重去世,吳王闔閭臨終前,告訴兒子夫差說:“一定不要忘記向越國報仇。”
兵敗求和
越王勾踐三年(前494年),勾踐聽說吳王夫差日夜秣馬歷兵,準備攻打越國。勾踐決定先發制人,在吳國未發兵之前討伐吳國。范蠡勸阻,勾踐不聽繼續發兵。夫差聽說之後,派遣全部精銳攻打越軍,在夫椒擊敗越軍。勾踐僅以五千兵退守於會稽,吳軍進而圍困越軍。
越王勾踐追悔不已,范蠡建議勾踐向吳王夫差請和,併入吳國為臣,於是勾踐令大夫文種去吳國交談。表示越王勾踐願意入吳,攜妻帶子為臣。吳王夫差同意勾踐之請,相國伍子胥反對此事,認為上天要吳國滅越,不能同意越王的請求。
文種回到越國後,將吳國的態度告訴了勾踐。勾踐聽聞決定殺妻滅子,與吳國決一死戰。文種認為吳國太宰伯嚭生性貪財,可以送予財貨,以離間吳國君臣。勾踐認為可行,就派人送予伯嚭財貨美女,伯嚭果真接受了越國的賄賂。去對吳王夫差進言:“若繼續進攻越國,必然使得勾踐殺妻滅子,焚燒宮室,與吳國拼死一戰,到時會越國上下同心,僅剩的五千人會同仇敵愾,到時會更難從中取利。”吳王夫差認為有道理,接受了越國的請和。伍子胥告誡吳王:“如今賜良機,不滅越,此後將會追悔莫及。”吳王夫差不聽伍子胥之言,赦免了越王勾踐,並從越國撤軍。
三個月後,勾踐入吳稱臣。夫差讓他們夫婦倆在闔閭的大墳旁邊一間石屋裡,叫勾踐給他餵馬。范蠡跟著做奴僕的工作。夫差每次坐車出去,勾踐就給他拉馬,這樣過了兩年,夫差認為勾踐真心歸順了他,就放勾踐回國。
勾踐回國後,時刻不忘受辱的情景。勾踐在自己的屋裡掛了一隻苦膽,每頓飯都要嚐嚐苦味,提醒自己:不能忘了在吳國的苦難和恥辱經歷!他身著粗布,頓頓糲食,跟百姓一起耕田播種。勾踐夫人帶領婦女養蠶織布,發展生產。勾踐夫妻與百姓同甘共苦,激勵了全國上下齊心努力,奮發圖強,早日滅吳雪恥。勾踐又採用大臣建議,賄賂吳王,麻痺對方;收購吳國糧食,使之糧庫空虛;贈送木料,耗費吳國人力物力興建宮殿;散佈謠言,離間吳國君臣,施用美人計,消磨夫差精力,使其不問政事,殺害伍子胥。
越王勾踐還出臺了促進越國人口增加的法令。通過一系列發展生產與提升軍隊戰鬥力的措施來使越國富國強兵,具備了伐吳復仇的能力。
乘虛而入
公元前482年,吳王夫差率領精兵北上″黃池會盟″,僅留老弱與太子留守,越王勾踐乖機伐吳。派遺善於水性的水軍二千人,訓練有素的戰士四萬人,受過良好教育的核心近衛軍六千人,技術型軍官一千人,攻打吳國。殺吳太子。吳王夫差緊急回國,越國自覺無力滅吳,迫使吳國求和。
公元前478年,越國再度率領大軍攻打吳國,在笠澤大敗吳軍,吳國自此一蹶不振。
滅吳稱霸
公元前476年,越王勾踐再次伐吳。公元前475年,越兵圍困吳國。公元前473年,越兵攻入吳都,吳國滅亡。越王勾踐本想把吳王夫差流放甬東(今舟山一帶),給他百戶人家,讓他住在那裡。吳王說:“我老了,不能再侍奉越王。我後悔不聽(伍)子胥之言,讓自己陷到這個地步。”於是自殺而死。越王滅掉吳國,殺死了太宰伯嚭,至此,越國成為春秋五霸之一!
總結:綜上所述,所謂″三千越甲可吞吳″,只不過是蒲松齡的文學修辭語句。但不可否認的是,越國從敗國到勝國;從弱到強;以弱勝強,這是歷史事實。滅吳國的玄機就是舉國上下同心同德,奮發圖強,共雪國恥的這種精神!
它才是致勝的法寶!
漫步在竹林一一2019年秋於君山
漫步在竹林
勾踐在吳國缺糧的時候將煮熟的糧種送給吳國,且乘夫差北上黃池爭霸的時候,趁虛而入,攻入吳都姑蘇,殺吳太子。夫差返國後被迫向勾踐求和。不久,勾踐再次攻吳。勾踐二十四年(前473年),越軍圍困吳都三年後終於破城。夫差困於姑蘇山上,求降不得而自殺,吳亡。
侃劇觀歷史
越國和吳國當時春秋時期本來就屬於邊緣地帶的蠻夷之地。
人口稀少,文明程度較低。
就跟原始人部落差不多。
雲端的曼徹斯特
吳越鬥爭,吳王先勝後敗。越王先敗後勝。為什麼?
。吳王扶差戰勝越王,丞相伍子胥諫言將越王殺之以除後患,吳王不從,並說:勾踐已成吳家奴,何患之有,伍子胥說:我不想當越浮,即吊死在城門上,臨死說:我要看越兵進城。吳王不作為事說:老奴自作自受。
。越王勾踐在吳國當了一年奴棣,吳王見他很老實,同意放他回國,在有歷史上著名的‘’臥薪嚐膽‘’,滔嗨三年,招兵買馬,積草屯糧,到兵強馬壯時一舉起兵伐吳,吳王大敗虧輸,被越軍浮之而殺之。所以說傲兵必敗。史後,楚霸王項羽,三國蜀漢關羽,呂布都死在目空一切,視人無物。請君事成別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