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性中國:東漢將士血戰西域,一場史詩般的遠征!

誠既勇兮又以武,終剛強兮不可凌。

身既死兮神以靈,子魂魄兮為鬼雄!

——戰國[楚·屈原·《國殤》]

謹以此詩獻給東漢堅守西域而死難的將士們!

不需要悲傷,對這些將士們只有如敬天神般的仰慕!

不需要眼淚,他們是中華民族血性男兒,只為這些將士們的幹雲豪氣而驕傲!

血性中國:東漢將士血戰西域,一場史詩般的遠征!

公元74年,耿恭以司馬之職隨大軍經略西域,創建西域都護府,與匈奴作戰。

耿恭字伯宗,東漢開國大將軍、雲臺二十八將之一耿弇之侄。後漢書評價耿恭慷慨多大略,有將帥才。

先出擊車師後國,車師投降,東漢設置西域都護府,經略西域,大軍還朝。耿恭升戊己校尉,僅次於將軍,留守金蒲城;另一將關寵為戊己校尉,駐軍柳中城,各數百人。

公元75年三月,匈奴二萬騎兵突然攻擊西域車師國。耿恭急派兵三百人救援,路上與匈奴大軍遭遇,以寡擊眾,全部戰死。匈奴攻破車師國,轉攻金蒲城。

當初留給耿恭僅數百人,救援戰死三百,耿恭手下人數更少,只能據城搏戰,耿恭用毒藥塗箭。告訴匈奴:"這是漢家的神箭,中箭者必有異常。"匈奴中箭者,疼痛難忍,傷口潰爛,都大為吃驚。

恰遇暴風雨天氣,耿恭兵雖少,卻不失時機借雨出擊偷襲,殺傷眾多。

匈奴恐懼,互相傳說:"漢兵有神相助,真可怕啊!"於是撤兵。

血性中國:東漢將士血戰西域,一場史詩般的遠征!

耿恭認為疏勒城傍有澗水可以固守,五月棄金蒲城,引兵佔據。七月,匈奴又來攻擊,耿恭率眾將士勇猛衝擊,匈奴騎兵四散奔走。

匈奴人多,在城下斷絕澗水,長期圍困疏勒。耿恭在城中鑿井取水,深十五丈不見出水,將士渴極,榨馬糞汁以稍緩口渴。

耿恭拜井,為吏士祈禱。稍後便有水泉湧出,將士都喊萬歲。吏士在城頭向匈奴揚水示意。匈奴想不到城中竟然有水,以為神明,再次撤去。

血性中國:東漢將士血戰西域,一場史詩般的遠征!

此時,最艱難的時候到了,漢明帝駕崩,無人顧得上派出救兵;西域諸國皆叛,焉耆、龜茲攻殺都護陳睦,匈奴也圍關寵於柳中。車師國又叛,與匈奴聯合攻擊耿恭。意味著西域諸國投降匈奴都已成為敵人,而自己外無救兵,只有靠自己了。

耿恭不為所動,堅守數月,糧盡,將盔甲上的皮革和弓弩上動物的筋腱都煮著吃了。內無糧草,外無救兵,耿恭與士兵相互激勵,以誠相待,誓同死生!然而在如此惡劣環境下,戰士們卻是不斷地死去,僅剩餘幾十人。匈奴知道耿恭艱苦至極,打算誘降耿恭。

單于派遣使者招降耿恭,說:"如果你能投降,當封你為白屋王,給你美女做妻子。"耿恭誘騙使者上城,親手擊殺,將屍體放在城上火烤。匈奴使臣屬下望見,嚎哭而去。單于大怒,更增兵圍困耿恭,卻始終不能攻下疏勒城。

血性中國:東漢將士血戰西域,一場史詩般的遠征!

起初,柳中城守將關寵已經上書求救,正值漢章帝新即位,即召開公卿會議。多名大臣認為路途遙遠險惡,不宜救援。

司徒鮑昱說:"今天派人到危難之地,著急時卻將他們拋棄不救,對外,是對匈奴強暴的縱容,對內則是不救死難的將士。今後邊疆無事尚可,一旦匈奴再度侵犯邊塞,陛下將怎樣派遣兵將?再說兩地將士各僅餘數十人,匈奴圍困數月不下,可見將士雖少卻盡了最大努力。可令敦煌、酒泉太守各將精騎二千,多張旗幟,加快前行,以救危急。匈奴疲弱已極的兵力,必不敢當,四十天左右,足以回到邊塞。"

於是皇帝派軍七千餘人,於公元76年正月,與柳中守軍會師攻擊車師,攻交河城,斬首三千八百級,俘獲三千餘人,各類牲畜三萬七千頭,匈奴逃走,車師復降。

此時關寵已經死難,王蒙等諸將便打算退兵回國。在此之前,耿恭曾派遣軍吏範羌至敦煌領取兵士冬季服裝,範羌因此隨王蒙軍出塞。範羌堅持去疏勒城救援耿恭,諸將不敢向前,便分兵二千人與範羌,從天山北迎接耿恭,遇大雪深達丈餘,在朔風怒號中,全軍艱難翻越天山,行走數千裡趕到疏勒。

城中夜間忽聽兵馬聲,以為匈奴又來。範羌城外大喊:"我是範羌。大漢派遣大軍迎接耿校尉。"城中呼應萬歲。開城門,眾人相擁涕泣。第二日,全軍撤離疏勒城迴歸玉門。匈奴派兵追趕,漢軍且戰且行。

眾將士過度飢困,從疏勒出發時尚有二十六人,沿途不斷死傷,三月回到玉門,僅存十三人,都衣衫籃縷,容貌脫相。

血性中國:東漢將士血戰西域,一場史詩般的遠征!

玉門中郎將鄭眾相擁耿恭涕淚,為耿恭及將士梳洗換衣。上奏章說:"耿恭以單兵固守孤城,當匈奴之衝,對數萬之眾,連月逾年,心力困盡。鑿山為井,煮弩為糧,出於萬死無一生之望。前後殺傷醜虜數千百計,卒全忠勇,不為大漢恥。恭之節義,古今未有。"

耿恭十三人及範羌至洛陽,皆受封賞。

耿恭從去到回達兩年之久,以數百守軍抵禦數萬匈奴,經歷了一場幾乎絕無勝算的戰鬥!然而,真正絕望的不是耿恭,而是匈奴,他們以數萬騎兵的優勢,又裹挾了整個西域投降的各國,足以打一場較大規模的戰爭,卻征服不了大漢僅存數十的殘兵,屈服不了耿恭及眾將士的意志。

數百將士在內無糧草外無救兵,極端惡劣的條件下,寧可戰死、餓死、病死,卻始終無一人投降!

而範羌率兩千人的隊伍,奔行數千裡,翻越大雪覆蓋的天山,歷盡艱辛,只為救出二十六人!

血性中國,從來不會屈服於任何外敵!

血性男兒,自古就有悍不畏死的忠勇之士!

耿恭等十三勇士及西域死難的將士們就是榜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