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方日記》,請不要用《武漢日記》為題

《方方日記》這幾天在網上引起了渲染波浪,可以說這是被罵出名的一本日記。在網上找了日記讀了一遍,讀下來並沒有感覺太多不妥,但是就是感覺作為純粹的個人日記,自然主觀且片面,萬不可作為《武漢日記》出版,這隻代表一個個體,萬不可代表一座城。


有人說,這日記多年後或許會成為大家瞭解這段歷史最重要的作品,甚至有人說可能問鼎諾貝爾文學獎。當然這只是網上各種評論,不可否認的是,這一日記近期成為了國內國外關注的焦點,在網友的轉發謾罵中成為一夜成名的日記。


個人感覺,方方可以發佈個人日記,可以自由自主全盤主觀的去看待事情,但既然都公開了,而且要出書了,還全球出版。既然敢出版,就本該承受網友的評判。書有好壞,觀點有對錯,評論各有千秋。而方方個人的觀點怎麼就全然對了?在方方眼裡,對她日記非議的卻被定義為“極左”?這實在不像一個作家應有的胸懷。


看了《方方日記》裡寫的,確實有些值得看的東西,可以瞭解一些武漢人在被封城後的感受,武漢受到全國的援助,受到全國捐贈的物資,是不是有讓他們感到溫暖,從其日記可以瞭解到一些。但這畢竟是一個宅家人的個人日記,其所寫的內容無非都是聽某某人說,看網上某某人傳什麼消息,所以這僅僅是一個個體所關注到的角度。而該日記出版在國外卻成了《武漢日記》?

《方方日記》,請不要用《武漢日記》為題

她一個個體所關注到的,怎麼就能代表了武漢?還有無數的醫護人員,社區工作人員,警察,等等一線人員的角度,還有很多的努力付出,並沒有得到更真實的反映。所以該日記就僅僅應該叫做《方方個人日記》,而不是《武漢日記》更不是《疫情日記》之類的。


方方所寫日記通篇讀下來並沒有特別的不妥的感受,但總是感覺偏於主觀,或者說有些片面,而要作為疫情日記來出版,讓海外的人都瞭解這種主觀和片面的信息,或許並沒有很好展示真實情況,所以也難免網友對此非議。


有些內容,跟之前網絡上普遍的罵聲一致。

《方方日記》,請不要用《武漢日記》為題

對於百步亭,網友早前也是對此有批判,其他省份的人對此很不解,方方的記錄,原來身處武漢的人也是有同感。但大型聚會還是熱熱鬧鬧舉辦了,更讓人不解。


方方的日記,其實大多隻是個人主觀感受和道聽途說的“事實”,記錄了不少網上來的,和親朋好友,群裡的一下信息記錄。其實如網友傳各類消息一樣。

《方方日記》,請不要用《武漢日記》為題

《方方日記》,請不要用《武漢日記》為題

《方方日記》,請不要用《武漢日記》為題

《方方日記》,請不要用《武漢日記》為題

《方方日記》,請不要用《武漢日記》為題

真正作者親身體會的部分,就是對於社區的改變,收到了愛心菜,被封城宅家的思想變化。

《方方日記》,請不要用《武漢日記》為題

《方方日記》,請不要用《武漢日記》為題

《方方日記》,請不要用《武漢日記》為題

這些記錄讓大家可以知道捐贈的物資也確切的分發到武漢人民手中,也算是給各位好心人一個交代。

《方方日記》,請不要用《武漢日記》為題

《方方日記》,請不要用《武漢日記》為題

《方方日記》,請不要用《武漢日記》為題

《方方日記》,請不要用《武漢日記》為題

《方方日記》,請不要用《武漢日記》為題

感覺武漢人民確實承受了很大壓力,但在日記中似乎過分渲染了“受害者”,多次提受害受難。其他地方人民也並不輕鬆的。

《方方日記》,請不要用《武漢日記》為題

其實並不僅僅是武漢人,全國各地都一樣的閉戶,很多地方也同樣同心同力去抗疫,大家都沒有覺得受害者,而是同一戰線的,是與病毒的鬥爭者。全國上下都關心和支持武漢。


這日記也有些寫得特別不堪入目的內容,也正好說明該日記的強烈主觀意識,或者說是自我為中心的記錄。

《方方日記》,請不要用《武漢日記》為題

《方方日記》,請不要用《武漢日記》為題

按方方的意思,別人評論的,批評的就是“極左”?”任···卻從來沒有···”,這種過分絕對化的表達,也發表出來,明顯就是強烈的主觀意識,自我為中心。

《方方日記》,請不要用《武漢日記》為題

《方方日記》,請不要用《武漢日記》為題

這點倒是贊同,每個人都可以記錄,但每個記錄或許僅代表個人,或某一類人,而不能代表一座城。只有把所有個體的記錄綜合在一起,那才能稱作《武漢日記》。

對於《方方日記》,並不認為其貢獻有多大,甚至很多的消息大家在網上了解的更多,更全面些。


也有人會覺得西方會用這日記來對華不利,或作為什麼負面證據之類的。其實也並不有過多擔憂,西方要是真的有其他歪想法,肯定有更多對歷史的追溯,也會有其他更有力的渠道。


只是,這一日記出版了,給別人所瞭解的便誤以為這就代表了所有武漢人,代表了整個疫情的故事。有更多一線的故事更值得說。


《方方日記》若出版,就只能叫《方方個人日記》,請不要放大到《武漢日記》。


廣學君

分享閱讀,每天多學一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