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裝電視劇經典插曲——故鄉的原風景

故鄉的原風景

故鄉的原風景》,原名《故鄉の原風景》,是日本陶隕大師宗次郎的曲目,透過清新悠揚的陶笛樂音,闡述他對於自然萬物與山川土地的感懷。曾在TVB《鹿鼎記》(陳小春版),《神鵰俠侶》 (古天樂版)中出現。

《故郷の原風景》是陶笛大師宗次郎先生的名曲。宗次郎先生師從香山久先生,學習陶笛是在栃木山的一個村莊裡,學成之後移居到栃木縣東部的茂木町居住,那裡的自然風景是很美的,那裡有美麗的淡水河那珂川,盛產鯰魚。說到故鄉的原風景的創作背景,和自然風景是分不開的,還有另一點,是充滿禪意的生活方式,如同禪宗的"自性清淨"說,講究的是最上之禪,從空出有,如蓮花之清淨不染,SOJIRO(即宗次郎先生)在遠離塵囂的環境中,自己製作陶笛,並且進行耕田,種植等農作(他還說過陶笛就是對空氣的耕種)才會有這樣出塵的作品誕生。

歌詞

樂器:十二孔C調陶笛

作曲:日本陶笛家宗次郎

填詞:徐光中

片片相思 順著江河下

絲絲懷想 隨著風兒牽掛

涓涓愛戀碧泉般無瑕

幽幽笛音 縈繞谷崖

蕭蕭的落木啊 枯葉將飄向誰家

驀然的回首 映紅霞

殘陽似血

笑靨如花

妍妍紅日 浮在長河上

明明皓月 依著湖波盪漾

清清思戀 蓮荷般幽香

慼慼琴聲 沁潤心房

南飛的群雁啊 今晚將棲息何方

夢中的人兒 愁容悵

嬋娟之下

駐足守望

片片相思 順著江河下

絲絲懷想 隨著風兒牽掛

涓涓愛戀 碧泉般無瑕

幽幽笛音 縈繞谷崖

妍妍紅日 浮在長河上

明明皓月 依著湖波盪漾

清清思戀 蓮荷般幽香

慼慼琴聲 沁潤心房

賞析

不同人有不同的故鄉,千萬人對本曲有千萬種感受。在每一個夜深人靜的夜晚,總會想起兒時的故鄉,春日裡故鄉的小溪邊,成群結隊的羊群,踏著溪邊的青草,咩咩細語的低吟,我總會坐在對岸的石頭上,細心的數著:一隻兩隻,············ 一陣清風吹過,牧羊人的羊鞭一甩,咩咩細語的低吟伴隨著東去的溪水,漸漸的不見了蹤影·········

生機

音樂響起,思緒飛到那遙遠的地方去了。那是一個冬天的末尾,原野上到處還是皚皚白雪,故鄉山中的樹梢上還滿是冰稜花;小河雖然還被冰凍著,但已經能夠聽到冰下傳來的"嘩嘩"流水聲了。儘管這還是冬天的景象,但春天畢竟是不可抗拒地來臨了。

太陽出來了,那萬丈光芒照耀著大地上的一切。小河開始解凍,河面上開始出現一個個圓圓的洞,冰兒不再團結成一塊,水面上不時有浮冰在飄流;樹梢上的冰稜花開始消失,樹兒露出它本來的面目,冷藏一冬的大山終於透露出些許的生氣。主旋律響起來了,萬物在復甦,大地上的一切開始復活,小鳥在歌唱,花兒在春風中搖擺著美妙的身姿跳舞,小魚在水中快樂地吐著泡泡……好一派北國之春的景象,故鄉,沉浸在春天的歌聲裡,萬事萬物共同在譜寫一曲春之歌,春天的戀歌。

寂寥

瑟瑟寒風,孤仞萬重山,天高地闊,縱馬馳奔。一聲塞外鈴鼓,搖墜長河落日圓;夕照殘陽似血,鄉關日暮是何處?仗劍獨行天涯客,臨風勒馬憑高處,不識舊時飛雁,任高天流雲飛渡。這時的一聲長笛音韻,刺穿故鄉雲邊的天際破空傳來,彷彿是響起來的兒時頑伴們的呼喚……

立馬黃沙高崗處,南望中原。任男兒鐵石,不敢回看來時程,臨風無言。解徵轡,御雕鞍,放馬山野,燃一堆篝火,伴泉澗松風,惆悵婆娑,燒一壺烈酒,藏一片冰心於玉壺,醉倒萬里鄉愁。鐵甲寒衣扶相擁,望孤月,醉依松下山泉石,夢伴山澗流水聲。魂遲奔,故園近……

故土仍在雲天處。從此胡笳柳笛聲,不帶簫音過玉門。長亭盡頭更短亭,塞外遠山殘雪裡,夜寒清風笛簫音,竟成風中凝咽聲,遠山,孤峰,塞外碧寒天影中,一彎落沉下弦孤月,竟自重複昨日夢,且待白髮征夫還,埋骨故園慰夢魂。揮淚處,影緲時,一騎風沙絕塵去…

《故鄉の原風景》使人徹底感受孤寂,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意境中……

悲涼

該曲作為神鵰俠侶配曲時,當小龍女跳崖的那一刻,這首音樂的悲涼氣息被髮揮到了極致,可以說和劇情配合的天衣無縫,幽怨的旋律刻畫出了楊過的悲傷和無奈的心情。高聳的山峰,瑟瑟的寒風,無一不襯托出劇情中場面的悲涼,加上陶笛深邃的旋律,那種生離死別的感覺彷彿感染這每一個觀眾。往事在眼前浮現,腦中徘徊,但已是物是人非,此時,只有這首音樂能夠表達一切,無需贅言……

無言勝有言

對於這首樂曲,曾有過很多版本的填詞,也曾有人極力反對為其填詞。因為樂曲的意境已經遠遠超過了樂曲本身,任何填詞,都會侷限對其意境的延伸。事實上,好的音樂總是這樣的,它總能承載不同年代,不同環境下,不同人的情感和生活。也許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自己獨一無二的故鄉,和從故鄉一路走來的獨特人生,所以才會對此曲有著不同意義的解讀和感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