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散文 :夢裡葦鄉


王日安


「原創」 散文 :夢裡葦鄉

記憶中的故鄉是一條小河牽著的一個小小的野村,名不見經傳。

到了夏天,小河兩岸長滿了碧綠的蘆葦,哇聲鼎沸,鳥語蟲鳴。蘆葦是久根植物,只記得有人秋收,卻不見有人春播。蘆葦塘的旁邊就是我那老少爺們世代居住的村落。

「原創」 散文 :夢裡葦鄉

小河蜿蜒不盡牽向遠方,沒有人知道流向何方。炎熱的夏天,在河邊乘涼的老人們曾經說過,它的歸宿是大海。

故鄉的人們早出晚歸、辛勤耕作,過著自足的生活。誰家的兒子娶媳婦、姑娘回門,都要殺豬宰羊,在院子裡搭上涼棚,擺上幾桌純樸的家鄉菜,端上幾壇濃濃的家鄉酒,把全村的老少爺們都請來,共同慶賀。那時侯沒有現代樂器,請來兩個琴師,拉上幾首婉轉的曲子,再派上幾支蘆笛,吹吹打打,就能把婚事搞的轟轟烈烈、熱鬧非凡。

吹蘆笛是村子裡大人孩子們最為愉快的事情。蘆笛製作簡單、材料豐富,只不過在秋後收割蘆葦時留點心,弄幾根直溜滑滕、木質較好的蘆葦就足夠了。

父親是村裡的吹笛高手,他能用簡單的蘆笛吹出"魚家姑娘在海邊","大紅棗香又甜"等好多悠揚的曲子。更為有趣的是,早晨他能用蘆笛把我家散養的鴨子吹進蘆葦蕩,到了晚上再用蘆笛把它們喚回家中。笛聲醉了我的鄉野、醉了我的叔朋、醉了我孩提時代許許多多數不清的夢。

早晨推開木窗,微風拂動著一片望不盡頭的蘆葦蕩,小河粼粼,葦蕩深深,葦香陣陣,蘆笛聲聲,吹進了我那少不更事的心靈,吹走了我幼稚的童年。


「原創」 散文 :夢裡葦鄉

好多事情現在都記不得了。只記得十五歲那年的夏天,我考上了縣裡的一中,父親和我的班主任撐著一條小木船載著我和行李走出了村子。告別了家鄉,告別了親人,小船在蘆葦蕩中晃晃悠悠的穿梭。父親又吹起了那首我最愛聽的"小河流水嘩啦啦的響",笛聲在蘆葦蕩中飄蕩開來,餘音嫋嫋。父親索性把斗笠掛在背後,站在船頭,那認真投入的情景與那結實健壯的臂膀是一副怎樣的水墨畫呀!那時候我真是年紀太小,還沒有出村,離家的惆悵與孤獨便湧上心頭。臨別時老師送給我一隻蘆笛,意味深長地說:"孩子,不要想家,總想家是做不成大事的,你是咱村第一個考上一中的學生,冷點熱點咱都不怕,就怕沒志氣呀!想家的時候就吹一隻蘆笛曲子,想想就過去了——"


「原創」 散文 :夢裡葦鄉

沒想到我從此真的摘去了斗笠,脫掉了蓑衣,告別了笛聲。這一別就是三十年。時光荏苒,歲月如梭。父親那條鐵錚錚的漢子也按部就班的走完了他那艱難而平淡的一生。生活的利劍也在我年輕的臉上刻下了幾道成熟的年輪。父親走了,留下的除了那條早已派不上用場的小木船,還有讓我回味一生的永遠講不完的故事和那令人沉醉流連的笛聲。父親臨終時斷斷續續地告訴我:"勤儉生財,奢侈敗家。"這句話讓我咀嚼至今,久久難忘。漸漸地,我讀懂了父親那句話:不該得到的要捨得放棄,已經得到的要百倍珍惜。

葦鄉的故事講不完,離別的思緒隨著白髮的平添越斬越苦,越理越亂。那條小河早已變換了容顏,昔日的蘆葦蕩已不復存在,但它卻是我走出葦鄉的唯一出路,從那裡我邁出了人生的第一步。而那快蒸騰的熱土卻不時的散發出濃郁的鄉情,淡淡的韻味,令我不時地駐足、不時地回望、令我夢繞魂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