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無學校”讓城裡學生爭相轉學,80後鄉村校長刷新山村中學紀錄

坐落於大別山深處的向橋鄉白水中學,2006年在老百姓心裡,是一所沒有希望的學校。

學校房舍破舊,佈局雜亂,宿舍年久失修,道路泥濘,操場長滿野草,籃球架鏽跡斑斑。夏天經常停水停電,更不要說開通網絡了。

白水中學就是一個“要老師沒老師、要學生沒學生、要條件沒條件”的“三無學校”。

“三無學校”讓城裡學生爭相轉學,80後鄉村校長刷新山村中學紀錄

誰也不曾想到,今天的白水中學能讓城裡的孩子主動轉學到這裡。學校不僅新建了教學樓、宿舍樓,還改造了運動場、綜合樓、食堂和塑膠足球運動場,辦學規模由當年的9個班發展到26個班,學生也由300人發展到1260人。

從1967年建校起到2015年的48年間,白水中學只有3名學生考上黃岡中學。然而最近三年,每年都有二三名學生考上黃岡中學,一大批農家子弟考取蘄春一中。

“三無學校”讓城裡學生爭相轉學,80後鄉村校長刷新山村中學紀錄

學校翻天覆地的變化,都是因為一個人,他就是白水中學校長——何歡。

何歡1982年出生於湖北黃梅縣。碩士畢業後,他作為一名資教生來到白水中學,擔任班主任兼兩個班的數學教學。僅用兩年時間,就被提拔為副校長。2018年,何歡還成為馬雲鄉村校長計劃的提名校長。

“三無學校”讓城裡學生爭相轉學,80後鄉村校長刷新山村中學紀錄

從教期間,他提出了創新發展的“舞臺理念”,即“人人是自己的主人;舞臺是人人的舞臺;臺上臺下都是主角”,並將其運用到白水中學的管理當中。

他不但鼓勵老師“走出去”,參加各類教學觀摩活動和教學比賽,還以學生的興趣為支點,開設了籃球、電子琴、3D打印機等20多個興趣小組,同時開展校園導遊、演講比賽、讀書會、文藝會演、體育節等活動。

“三無學校”讓城裡學生爭相轉學,80後鄉村校長刷新山村中學紀錄

幾年來,何歡努力為孩子們募集書本、學習用品和現金,從生活到學習,全方位爭取機會為學生“謀福利”。他把募集到的善款全部用在建設“未來教室”,讓孩子們可以盡情體驗無人機、載人機器人等現代科技。

“三無學校”讓城裡學生爭相轉學,80後鄉村校長刷新山村中學紀錄

像何歡這樣的鄉村教師仍在刷新著山村中學的一個個記錄,他們默默無聞地付出,只為讓農家子弟走上改變命運的道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