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賣號源將列失信名單!掛號究竟難在哪?徹底解決只需兩招

6月18日,國家衛健委官網發佈《關於就危害醫療秩序進行聯合懲戒有關問題的回應》稱,因倒賣醫院號源被列為失信行為人的比例將近50%,且主要集中在北京等少數地區。

掛號,就醫的首要痛點

作為患者就醫的第一道程序,掛號成為各方利益關注的焦點。“掛號難”一度成為影響醫療環境的主要難題,曾幾何時,各大醫院門口,“黃牛黨”遍佈,往來兜售專家醫生號,儼然一副“醫療生意場”。

倒賣號源將列失信名單!掛號究竟難在哪?徹底解決只需兩招


其實,掛號難題一直都是個“偽難題”。在很多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二甲醫院甚至地方醫院,掛號都不是難題,甚至很多北京等一線城市的著名醫院,很多醫生的號也不難掛。真正難掛的號是個別知名醫生的號。

掛號問題的背後,體現的是大家的就診習慣和醫療資源不平衡所致,許多患者出於自身健康需求考慮,優先選擇較為知名或專業能力高的醫生就診,所以造成了醫療資源的“頭部效應”,也給了很多黃牛可乘之機。

互聯網掛號治標不治本

為了緩解掛號難問題,不少地方推出微信小程序、公眾號、自動掛號機等渠道。早在1995年,一些醫院開通了電話預約掛號服務。1998年,隨著政府上網工程的開展,衛生信息化也提上日程。1999年9月,已經有企業與相關部門合作,通過北京市衛生局網站開通了集中式的網絡預約掛號服務。

倒賣號源將列失信名單!掛號究竟難在哪?徹底解決只需兩招


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眾多互聯網公司也加入掛號服務這個醫療“第一戰場”,全國性、區域性的掛號平臺層出,雖然一定程度上解決了掛號空間時間上的痼疾,但背後曾存在隱憂。

據悉這些平臺拿號源的方式不同,有的醫院是建一個號池,有七八個入口,誰掛走算誰的。有的醫院,則是拿固定比例的號源分配給相應的平臺,比例大小不一。但無論哪種方式,其實解決的只是流通渠道問題,而並未從根源解決醫療資源不平衡以及信息不對等的問題。

打破醫患信息牆只需兩招

近年分級診療等體系正逐漸改變醫療資源過於集中的問題,將常見病、慢性病等就診留在社區或鄉鎮,減少三甲醫院資源佔用。然而基層醫療資源的不平衡並非能快速協調,短期內解決掛號難更重要的在於藉助於互聯網等手段打破醫患信息牆。

倒賣號源將列失信名單!掛號究竟難在哪?徹底解決只需兩招


“破牆”有兩層意思:一是打破老百姓與醫生之間的互通障礙,中國260萬名醫生中,至少有幾十萬名並不非常知名但有一技之長的醫生,只是缺乏宣傳渠道,而在名院名醫光環下的只是極少數,從而造成了“全國人民奔協和”;二是打破醫療服務技術強,通過遠程會診、AI助診等新興技術,讓基層醫生能夠看更多病,並在實踐中快速提升專業技能,實現基層醫療能力的補齊。

倒賣號源將列失信名單!掛號究竟難在哪?徹底解決只需兩招


以上兩個方面,結合醫改政策趨勢,正在催生兩個新鮮事物的產生:醫生集團化和前置醫師平臺。所謂醫生集團,就是將有多點執業需求的醫生集團化經營,挖掘有專長的醫生,擴大其執業渠道,推廣個人品牌,惠及更多患者。而“前置醫師”平臺,則是將基層醫生群體通過互聯網醫療平臺的方式,前置於醫療場景的終端,作為患者與專家聯通的橋樑,通過遠程會診、線上培訓等方式多看病,看好病,並提升專業技能。

如果以上兩類模式能夠發展普及,讓老百姓選擇更多,讓醫生能力更強,讓就診場景限制更少,掛號難問題必將迎刃而解。

你遭遇過掛號難題嗎?認為該如何徹底解決呢?歡迎在評論留下你的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