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變成機器人了

時至今日,已經沒有人再去探討“時間碎片化”對人的負面影響。在電梯裡、地鐵上甚至是午飯時間的辦公室,我們一邊享受著移動互聯網的便利,一邊任由工作和生活被打碎成零碎的時間片段。

這曾是一個引發普遍關注的大眾話題,人們難以靜下心來思考、不再能花幾個小時去閱讀,那時我們在思考時間碎片化是否會導致人的淺薄,不過,這樣的擔心已經被一種新的聲音取代:

“碎片化時間是新技術的衍生品,誰越早接受並利用它,誰就能越早進入未來。”

你变成机器人了

是這樣的嗎?自時鐘發明以來,人對時間的焦慮感從未如此強烈,15 秒的短視頻、5 分鐘的文章、半小時的外賣、當日達的快遞,多一點時間都讓人不耐煩。為了迎合消費者,移動互聯網巨頭 APP 越來越人性化,但我也注意到他們的員工正在發生微妙的變化:

人變得越來越像“機器”。

“機器人”

在北京無比擁堵的城市空間中,身著橙色和藍色制服的外賣送餐員加速駛過人行道、自行車道、機動車道和十字路口,已經被取締數次的電動車成為城市送餐系統的“高鐵”,保證你能在冬天吃上溫熱的飯菜。

你变成机器人了

我們稱送餐員為“外賣小哥”,他們大多不是本地人,操著東北、華北各省的口音,在飛馳的電動車上反覆向你打電話確認地址,還不斷陪笑臉:“這單馬上就超時了,我能提前點一下送達嗎?”

我們和他們的溝通,是機械式的,因為大部分時候,所有對話都被軟件預設好了。這讓他們更像是機器人。

外賣行業的繁榮對送餐員來說絕不是什麼喜事。事實上,外賣平臺承諾的幾乎苛刻的 30~40 分鐘送餐時間,最大的受害者是就外賣送餐員。

簡單搜索熱門微博,你就能看到不少關於他們的新聞。比如因遲到遭到辱罵:

你变成机器人了

因遲到被拳打腳踢:

你变成机器人了

因遲到而遭受安全威脅:

你变成机器人了

我們都經歷過外賣送餐遲到,有時會遲到一小時以上,這時感到不耐煩甚至憤怒是人之常情。

我們也都見過馬路上飛馳的送餐員,他們為了準時送達不惜違反交通規則,但還是會因為餐廳出餐慢、道路路況差、雨雪大風天氣等因素而無法按時送達。

三分鐘,在一個人的生命長河中完全可以忽略不計的時間,此時變得無比重要。對送餐員來說,它意味是否會產生高額罰款,導致自我甚至一個家庭的崩潰;對你來說,失去生命中的這三分鐘,飢餓會摧毀你的意志,也摧毀你作為消費者的尊嚴。

作為一個富有同情心的城市人,此時的糾結是這個時代獨有的感受:“我應該給遲到的外賣送餐員一個差評嗎?

你变成机器人了

物流網絡是現代中國取得的另一個重要成就。中國大地如此廣袤,一座座網點、集散中心和菜鳥驛站密集地覆蓋了絕大部分主要城市甚至鄉村,從北京、上海的市中心,到喜馬拉雅山腳下,快遞起步價都不超過一杯咖啡的價格。

更不用說速度。2016 年 3 月,馬雲在參加亞洲博鰲論壇時曾提出一個具體的數字:不管什麼商品,全國 24 小時、全球 72 小時送這個宏大的目標在僅僅三年後已經有實現的苗頭:2019 年雙十一,凌晨下單的淘寶訂單,在早上 8 點已經有超過 200 個城市的消費者收到快遞。

換句話說,睡覺之前剁的手在吃早餐時就已經收到了。

快遞員拉近了世界的距離,讓每個人都從中受益,但他們仍然會因為幾分鐘的遲到而遭受苦難。比如因派件遲到十分鐘被侮辱:

你变成机器人了

因派件遲到五分鐘遭到毆打:

你变成机器人了

還有送貨遲到跪地求饒的快遞員:

你变成机器人了

在古代,人們以“一盞茶”、“一袋煙”作為時間的度量衡,茶涼了、菸絲燒成灰了,這段時間也就消逝掉了。

但是,現代社會的時間被銫原子鐘所精確定義,每 2000 萬年才誤差一秒。消費者苛求的已經不是在時間中能產生的價值和活動,而是時間本身。也正是對時間的苛求,造就了 O2O 終端服務人員的困境。

你变成机器人了

異化的人

點開一個外賣軟件,首頁上餐廳的列表就標明瞭距離和送達時間;當你選擇一家餐廳下單後,訂單頁上又顯示著送餐員的實時位置,以及所花掉的送餐時間;如果訂單超時,你還能看到超時的時間,以及平臺賠付的紅包金額。

這還不夠。如果你實在等得不耐煩,下面還有三個選項供你選擇:催單、電話騎手和在線聯繫。

你变成机器人了你变成机器人了

“時間”是外賣送餐員的業績標準。當他們進入這個龐大的城市送餐系統中時,就已經被想象成流水線上的一段傳送帶,只要供應電力,就能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一定距離的位移。反過來講,任何“偶然”和“意外”都是不應出現的系統漏洞。

對外賣平臺來說,送餐員是“最後一公里的解決方案”,而不是一位有創造力的企業僱員,發明了工業流水線的亨利·福特所說的話,留給中國的外賣平臺仍然有效:

“我想僱的明明是一雙腿,怎麼就來了一個人呢?

你变成机器人了

以時間為鐵律的送餐機制逼迫人的自我異化,讓人為了保證業績而寧願變成機器:餐廳是輸入端、平臺是人工智能算法、用戶是輸出端,獎懲機制不僅保證系統實現自我優化,也保證“送餐員”這段代碼能沒有怨言地穩定運行。甚至,有時同送餐員對話,也如同面對機器:

“可以快點嗎?”

“都一個小時怎麼還沒到?”

“這份不要了,你退回去吧。”

……

“對不起,這份免費給您,可以請您撤銷差評嗎?”

不僅是送餐員、快遞員,各行業都有這樣的“機器人”存在。從流水線上、立交橋下,到城郊小鎮、高山深谷,他們僅僅是機器人時代全面到來前的過渡方案,誰最接近機器人,誰就是優秀員工。

也正因如此,你才能在高速公路收費站裡看到這樣的奇觀:

你变成机器人了

事實上,不僅是這些基層的服務者,你的辦公室中也存在“機器人”:在線上談工作時,由於沒有面對面交流的實感,你會不知不覺中把同事當成通知機器人,除了“好的”、“收到”外再沒有其他對話。下面是公司同事的真實對話:

你变成机器人了

公司裡也可能有這樣一個角色,每天發佈通知和信息,但是從來收不到任何回應,把他的微信名備註成“群管理小助手”不會有任何違和感:

你变成机器人了

有時,我覺得自己在同事眼裡也是個機器人。

工作的樂趣

中國的幾個主要城市自 2008 年以來迅速躋身國際都市行列,依靠市場規則與人工智能、大數據結合,中國創造了世界上最勤勞的服務業從業者。強大和智慧的交通物流體系不僅關係到消費者的利益,也是國家工業發展的保障,是每一個國民創造更多社會財富,享受更多基礎設施的前提。對於這樣的變化我們理應喜聞樂見。

但面對這樣的中國奇蹟總有一種難以名狀的感覺:一方面覺得這些變化是合理的,但是卻一眼能望到它的盡頭——不穩定的廉價勞動力必然被更可控的機器或人工智能所取代,歷史的車輪似乎沿著正確的道路,駛向錯誤的房間

你变成机器人了

在為後輩提出工作上的建議時,我聽到很多人這麼說:“你要發現工作中的樂趣,那是支撐你享受工作的關鍵。”

所謂工作的樂趣,就是當一份工作可以讓你發揮才能或技能、感到有意義、並能獲得合理的薪水。反之,如果一份工作讓人感到難熬,希望有朝一日能夠擺脫它的時候,那一定是哪裡出了問題。

對於 O2O 終端服務人員來說,付出勞動與獲得薪水之間,的確少了一些驅動力。

正如上文所說,這些服務業從業者客觀上創造了舉世矚目的奇蹟,任何人都無法忽視這點。但我們應該問自己的是:企業和消費者是否給了他們尋找自我意義的空間?

歸根結底,無論是外賣還是快遞,我們出於人本精神也不能將其看作機器,期待他們僅僅做好“一雙腿”的工作,畢竟始終是一個個勤勞的“人”在支撐體系的運轉。

你变成机器人了

被溫暖的我們

當我們談到工作的樂趣時,總是第一時間想到創意、創作類工作,認為這類工作能創造有趣的事物,寫一篇文章、畫一幅畫、拍一部電影,聽起來就很“有意思”。

其實,參與任何工作只要能意識到主觀意識能對客觀世界產生有益的影響,人們就能感受到工作的意義。

換句話說,一個能夠讓從業者發揮主觀能動性的行業,才是可持續的行業

比如,我最近常去的一家電影院裡,偶爾當電影結束時,清潔工人會在一旁提醒:“別走,有彩蛋。”這裡的票價並不高,絕不是什麼高端影院,但這樣簡單的一句話卻可以打動在場的觀眾,以至於主動帶走垃圾的人數明顯比其他影院更多。

再比如,辦公室樓下的超市裡,打飯的阿姨每次都對我說:“小夥子,多吃點。”然後盛上我絕對吃不下的量。

當一個人熱愛並享受自己的工作時,才能對身邊的人釋出善意。這些沒有硬性規定的、主動做出的事情總是更打動消費者。

在這個冬天,當我出差需要預約禮橙專車去機場時,司機會儘量提前到達,耐心等候不催促,僅僅是為了讓我能少一點在寒冷的戶外等待的時間。

你变成机器人了你变成机器人了

<< 滑動查看下一張圖片 >>

再比如,車內溫度適宜,保持乾淨整潔沒有異味,還有為你準備好的手機充電線、瓶裝水、雨傘

你变成机器人了你变成机器人了

<< 滑動查看下一張圖片 >>

這些禮橙專車司機們,工作使命就是把乘客從城市的一個點安全送往另一個點,他們每天不知道要和多少人打交道,重複駛過多少熟悉的路段,還是有足夠的驅動力讓他們能做出比基本職責“多一點點的事”

做出這些“多一點點的事”,不會給司機帶來額外的收入,也不會縮短每一單的時長,但是當你上車時,每一位司機都會問候:“溫度合適嗎?”這時,你才能明確感受到,坐在駕駛座的並不是機器,而是一個有溫度的人。

也正是從一次簡單的問候開始,才讓這個冬季的寒冷減半

你变成机器人了
你变成机器人了

<< 滑動查看下一張圖片 >>

生命並非由時間組成,生命度過時間,留下溫暖的回憶。今天的城市生活如此忙碌,生命的密度被壓縮得前所未有,我們往往對幾分鐘的時間難以釋懷。苛求這幾分鐘,你會讓這些 O2O 終端服務人員進一步陷入困境,放下這幾分鐘,卻能讓一個正在“機器化”的行業變得有溫度。

文章要結束了,O2O 終端服務人員的困境能夠解決嗎?在今天這個仍在高速前進的中國社會是不可能的,但是當我們去歌頌“中國速度”時,應當想到的是背後勞動者所面臨的、不僅是經濟上的困境。只有那時,社會發展的代價才不以犧牲一部分人為前提。☁️

這個冬天,滴滴出行旗下專車品牌禮橙專車推出“讓寒冷減半”促銷福利,新用戶首單五折、所有用戶冬季出行全國通用 50 元券包,讓你能在科技公司所提供的服務中,感受到人的溫度。點擊可獲取更多優惠信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