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與朋友同遊寫下一首詩,其中一句十分高明,堪稱夸人的典範

林語堂先生曾說:蘇軾是個無可救藥的樂天派。蘇軾的樂觀豁達感染了無數人,這也是他的詩詞能夠流傳至今的原因。不過無論多麼樂天的人都會有傷心難過的時候,更何況是蘇軾這位情感豐富的大文豪,他也有過人生的低落,他思念亡妻也曾寫下“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他被貶官後也曾寫過“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面對困境他也會有“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的體會。

蘇軾與朋友同遊寫下一首詩,其中一句十分高明,堪稱夸人的典範

人生遭遇挫折不可怕,最怕的是永遠沉淪,一蹶不振。傷心過後,能夠重整旗鼓,能夠自我解惑,走出陰影,這樣的人生才是精彩的。而蘇軾就是那個能夠自我療傷,並且還能順帶著把讀者勸慰的人。在蘇軾的詩詞裡總能找到令人豁然開朗,會心一笑的句子,這樣的詩句安慰了無數人失落傷感的心,令人走出陰霾,重新面對人生。

蘇軾與朋友同遊寫下一首詩,其中一句十分高明,堪稱夸人的典範

蘇軾能夠有如此豁達心胸,也要感謝他的許多朋友,蘇軾性格豪爽,善於交友。正是不同的朋友在他困難的時候伸出援助之手,幫助他一起面對人生,才能讓他如此樂觀和豁達。蘇軾在杭州任通判的時候,正是他仕途失意之時,不過杭州的美景讓他暫時忘卻了自己的煩惱,反而能縱情山水,盡情遊玩,很是愜意。一次他邀請兩個朋友同行,一起遊覽當地名勝西菩提寺,他將這次出行寫了首詩,記錄了自己的心情和歡樂:

《與毛令方尉遊西菩提寺》

北宋.蘇軾

推擠不去已三年,魚鳥依然笑我頑。

人未放歸江北路,天教看盡浙西山。

尚書清節衣冠後,處士風流水石間。

一笑相逢那易得,數詩狂語不須刪。

整首詩寫得詼諧幽默,既有對朋友的褒獎,也有對自己的調侃,算得上是蘇軾鮮有人知的一首好詩。“推擠不去已三年,魚鳥依然笑我頑。”開篇蘇軾就將自己調侃了一番,“推擠”二字十分形象,這是說自己被排擠在權力中心之外已經有三年了,此時的蘇軾已經在杭州做官三年了,既然無法回到京城,自己也很難得到重用,這種“推不去擠不走”的狀態完全和蘇軾此刻相吻合。雖然仕途艱難無望,但是蘇軾卻依然樂觀。就連魚兒和鳥兒都在笑話他的頑固愚鈍了。這裡的“頑”意味著愚鈍,正是蘇軾不合時宜,不願意隨波逐流,仍舊任性的不斷作詩譏刺新政的表現。

蘇軾與朋友同遊寫下一首詩,其中一句十分高明,堪稱夸人的典範

“人未放歸江北路,天教看盡浙西山。”詩人杭州之任,雖屬自願請行,但也形同放逐。但是蘇軾不願改變自己,所以他的迴歸京城之路遙遙無期,不過蘇軾仍舊很幽默,他把這看成是天意,是上天為了讓他欣賞看盡江浙一帶的美景。這是蘇軾的豁達與樂觀態度,自然而然的就引出了這次的出行。

蘇軾與朋友同遊寫下一首詩,其中一句十分高明,堪稱夸人的典範

“尚書清節衣冠後,處士風流水石間。”蘇軾同行的兩個朋友都是清雅脫俗之人,蘇軾用了兩個典故把二人好好誇了一番。“尚書清節衣冠後”引用的東漢末毛玠的典故,其人清正之士,後任魏國尚書。因為友人毛縣令也姓毛,所以蘇軾誇他是毛玠之後,這樣的誇讚不露聲色地將對方的清廉正氣一筆道出。“處士風流水石間”引用唐末詩人方乾的典故,方幹是唐代知名隱士,終身不仕,隱居於會稽鑑湖之濱,以漁釣為樂,時號“逸士”,所以詩人稱他是“風流水石間”。這兩句用同姓的兩位先賢來誇讚自己的好友,實在是用心良苦,自己與名士交友,自然十分歡喜。這兩句也經常被人引用,作為夸人的妙句,不得不承認,蘇軾的這兩句夸人實在太高超,也難怪他能廣交好友呢。

蘇軾與朋友同遊寫下一首詩,其中一句十分高明,堪稱夸人的典範

“一笑相逢那易得,數詩狂語不須刪。”最後兩句更是真情流露。人生能夠相逢就是有緣,既如此當寫詩一首作為紀念,不過這幾句詩寫得潦草,乃我率真狂放的本色之言,不必過於認真。這當然是蘇軾的自謙,也能看出蘇軾待人的真誠。

蘇軾與朋友同遊寫下一首詩,其中一句十分高明,堪稱夸人的典範

​縱觀此詩,蘇軾展現了自己真誠、樂觀、幽默的形象。他說是“狂語”這當然是自謙,這首詩雖然算不上是他的經典之作,但是其中兩句夸人的方法,實在值得人們學習,他在詩中的自嘲和調侃,對自己人生艱辛的樂觀態度和豁達心胸,都值得後人們反覆琢磨。對朋友真性情,對自己很詼諧,這樣的蘇軾正是我們人生的引路人,彷彿一位平易近人的人生導師,將自己的坎坷不平用幽默的話語說出來,讓人們在會心一笑之餘,也能體味人生百態,勇敢面對挫折。你喜歡蘇軾的詩嗎?歡迎留言評論,我們一起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