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慕蓉:生命裡,有一種永遠的等待

席慕容1943年10月15日出生於四川,成長於臺灣,現代女詩人、知名畫家。父親母親均是來自內蒙古的蒙古人。席慕容的全名是穆倫席連勃,意即大江河,“慕容”是“穆倫”的諧音《父親的草原母親的河》這首歌在內蒙古家喻戶曉,廣為流傳。它的詞締結著一家兩代、半個多世紀尋根的夢,它的曲縈繞著億萬中華民族子孫心靈的共鳴。

席慕蓉:生命裡,有一種永遠的等待


在《沒有見過的故鄉》中席慕容說“小時候最喜歡的事就是聽父親講故鄉的風光,冬天的晚上,幾個人圍坐著,纏著父親一遍又一遍的訴說那些發生在長城以外的故事。我們這幾個孩子都生在南方,可是那一塊從來沒有見過的大地的血脈仍然蘊藏在我們身上。

席慕蓉:生命裡,有一種永遠的等待


靠著父親述說的祖先們的故事,靠著子在一些雜誌上很驚喜的被我們發現的大漠風光的照片,靠著一年一次的聖祖大祭,我一點一滴的集聚起來,一片一塊的拼湊起來,我的可愛的故鄉便慢慢成型了。而我的兒時也就靠著這一份拼湊起來的溫暖,慢慢地長大了。

席慕蓉:生命裡,有一種永遠的等待


1998年在內蒙古衛視“草原往事”節目的銀屏上,席慕容面對古老的土地,虔誠下跪,捧起一抔熱土揣在胸前;撲伏在如毯的草原上,她像孩子一樣折斷了一片草葉並捧在手心,她用心地嗅著,像一下子進入了久遠的夢境……

席慕蓉:生命裡,有一種永遠的等待

6歲那年,遠在德國思念家鄉的父親,就是這樣在異國的土地上折斷一根草,他很陶醉地說:對了,就是這個味道!你聞一聞吧,這就是我們家鄉蒙古高原上草原的味道……此時,閃動的淚花再也控制不住地流下了……

席慕蓉:生命裡,有一種永遠的等待

曾是軍人的父親帶著母親在50年代初就到了臺灣。那年從德國回到臺灣後,他和母親依然是做夢都想回到草原啊!可他們到死都沒有如願!日日夜夜,他們那句到死都不變更的話常常回響在我耳邊:孩子,我們去不了了,將來你一定要回我們的草原,因為我們的根在那裡……

席慕蓉:生命裡,有一種永遠的等待


40多年了,爸爸、媽媽,我終於來到草原了!說到這裡,席慕容已淚流滿面!此時,坐在電視前的德德瑪老師也為之動容,並通過烏蘭託噶的介紹,結識了席慕容,在德德瑪老師的倡議下,席慕容作詞,烏蘭託噶作曲,德德瑪演唱,這樣才有了這首傳世名作《父親的草原母親的河》。

席慕蓉:生命裡,有一種永遠的等待


 父親曾經形容草原的清香

 讓他在天涯海角也從不能相忘

 母親總愛描繪那大河浩蕩

 奔流在蒙古高原我遙遠的家鄉

 如今終於見到這遼闊大地

 站在芬芳的草原上我淚落如雨

 河水在傳唱著祖先的祝福

 保佑漂泊的孩子,找到回家的路

 啊!父親的草原

 啊!母親的河

 雖然已經不能用不能用母語來訴說

 請接納我的悲傷 我的歡樂

 我也是高原的孩子啊

 心裡有一首歌

 歌中有我父親的草原母親的河

席慕蓉:生命裡,有一種永遠的等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