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柴静《看见》:万物流宗,没有人是孤岛

01

周星驰在《大话西游》中说过一句家喻户晓的经典台词:

“曾经有一份真诚的爱情摆在我面前,我没有珍惜,等到失去的时候才追悔莫及,人世间最痛苦的事情 莫过于此。如果上天能给我一个重新来过的机会,我会对那个女孩子说三个字:我爱你。如果非要给这份爱加上一个期限,我希望是,一万年。”

2013年,周星驰执导《西游降魔篇》,在影片中,他用“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对《大话西游》中的这句台词做了照应,在网上引起了很多影迷的讨论。

同年,周星驰接受了央视记者柴静的采访,在这一则采访中,柴静问周星驰为何在《西游降魔篇》中要回应以前在《大话西游》的那句台词时,周星驰回答道是因为对这几句话有情意结,而柴静对此给出了自己的解读,她说:可不可理解说,这是一个不由分说的想法,就是,我就想在这个时候,说出我人生中想说的这句话?

周星驰非常动容,连续对柴静说了两次“谢谢”,流露了高山流水,终遇知音的感慨。

重读柴静《看见》:万物流宗,没有人是孤岛

柴静采访周星驰

02

这则采访在网上广为流传,很多观众认为柴静的采访更像是朋友之间的交流,如同流水一样平静,却自有力量。

这一年,是柴静在央视的第十三个年头。

2000年,柴静还是湖南卫视“新青年”栏目的一个文艺主持人,时任央视新闻中心评论部副主任的陈氓发掘了柴静,让她进入央视成为《东方时空·时空连线》的主持人。

2003年她从“时空连线”到刚性采访的“新闻调查”当任出镜记者,再到2011年担任的“看见”栏目的主持人,十年的央视职业生涯,被她记录在一本23万字的《看见》一书中。

重读柴静《看见》:万物流宗,没有人是孤岛

03

正如柴静在书中的序言中所写的那样:

“人”常常被有意无意忽略,被无知和偏见遮蔽,被概念化,被模式化,这些思维,就埋在无意识之下。无意识是如此之深,以至于常常看不见他人,对自己也熟视无睹。

要想“看见”,就要从蒙昧中睁开眼来。

柴静以冷静、客观的角度,深刻剖析了中国社会十年变迁所发生的重大事件,她的身影活跃在新闻报道一线。

从2003年的非典,到2008年汶川地震、北京奥运,再到华南虎真假风波、著名的药家鑫案件,她所记录的,所做的新闻调查中,给观众和读者提供了另一个理性的角度,使我们更加深刻认识社会,认识事情的因果,形成理性思考问题的思维。

重读柴静《看见》:万物流宗,没有人是孤岛

而她所阐述的这些新闻纪实当中,有很多事件在十年之后,依然有着震慑人心的力量。

今年新春爆发新型冠状肺炎,武汉封城,全国高度戒备,此举让不少人联想到了2003年的非典。而柴静正 是当年在前线报道非典的第一批记者。

柴静在书中写道:比恐慌更可怕的是轻慢

如果说17年前非典疫情处理不当的教训是一种警示,那么17年后的今天,当新型冠状肺炎爆出之后的种种举措,包括疫情的实时更新,火神山雷神山的先后建立,以及武汉封城,全民自我隔离等等,正是从当年非典的教训之中得来。

在《看见》一书中还收录了药家鑫的案件。这起案件引起了全国的广泛关注。作为音乐学院大有前途的钢琴专业的学生,在开车回家途中撞了人的药家鑫,在莫名的恐惧当中拿刀当场捅死了当时只是受伤的张妙,在这个案件的判决中,药家鑫被判处死刑。

一个大有前途且受过高等教育的高材音乐生,为何会在撞人之后,第一时间不是想着救人,而是冲动到再次加害受害人?这个问题同样困扰着我们。

很多人只关心法院对此案的判决,而柴静却从中抽丝剥茧,了解药家鑫的成长环境与经历,深刻剖析了药家鑫案件对我们当下时代警惕的意义,以及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重读柴静《看见》:万物流宗,没有人是孤岛

04

在刚刚过去的2018年,有两起家暴事件冲上热搜,在网上引起了轩然大波。

先是知名演员蒋劲夫家暴日本女友,事隔不到一年,蒋劲夫再次对乌拉圭新女友进行了家暴。后有papi酱公司签约的仿妆博主宇芽遭前男友家暴,宇芽接受采访时曾痛苦回忆道:“我当时像玩具一样,直接摔到地上,狗就站在我旁边。”

而早在十年前,柴静曾在“新闻调查”中做过一期名为《沉默的尖叫》的采访,主要报道了遭受家暴的妇女存在的问题。

这些长期遭受着丈夫家暴的妇女,在反抗当中失手杀死了自己的丈夫,因此她们的后半生都将在监狱里度过。

当时大多数这样的妇女在被判刑时,法官并没有参考到家暴这一项,柴静所做的这些努力,或多或少推进了法律中关于家暴这一块的健全。

在《看见》里,柴静做完了这一期的采访后,曾写下:他能经受的,我必经受。

电影《流浪地球》地球中曾有过这样一句话:最初没有人在意这场灾难,这不过是一场山火,一次旱灾,一个物种的灭绝,一座城市的消失。直到这场灾难和每个人息息相关。

当年这些社会边缘的小人物看似离我们很遥远,但是万物流宗,没有人是孤岛。

重读柴静《看见》:万物流宗,没有人是孤岛

05

与其说柴静在《看见》中记录的是个人十年央视记者生涯的成长历程,不如说是一场关于思想的颠覆。

采访不是一个人的事,采访有了对话,有了其他人,就有了思想的碰撞,有了“人与人生命的往来”。

而这种往来,我所理解的是“共情”,又或者是“毫无交集的生命开始互相渗透”。

鲁迅曾说: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

但是,人类可以沟通,也可以往来,可以以“理性唤起理性”。

一个社会的包容性,看的其实就是组成这个社会的人群,他们思想的包容性。

柴静在书中写:

我试着尽可能诚实地写下这不断犯错、不断推翻、不断疑问、不断重建的事实和因果,一个国家由人构成,一个人也由无数他人构成,你想如何报道一个国家,就要如何报道自己。

《看见》一书在2013年首次发行,销量迅速飙升到100万册,成为当年现象级的一本畅销书。

以《看见》一书的角度所呈现的柴静不仅是一个有责任感、有担当的媒体人,也是一个有人文关怀的年轻记者,和拥有一点理想主义的主持人。

重读柴静《看见》:万物流宗,没有人是孤岛

06

然而,在这本书之外,关于她本人的争议也随之而来。

柴静的同行,凤凰卫视的知名记者闾丘露微在微博发文暗讽柴静在此书中过度包装自己,并指出柴静的采访有表演成分的虚假嫌疑。

闾丘露微在《说说电视记者这一行》一文中指出:“如果一个记者,做新闻只关心新闻中的人,而不是新闻事件背后的原因,那就变成了一个单纯的倾听者,这是不称职的。”

“如果只是关注人而不去寻求这个遭遇背后的原因,那这样的新闻报道是不合格的。当然,这样做会很安全,也很讨巧,但是最终受益的,是媒体人本身,却不是公众。”

闾丘露微作为知名的战地记者,三进阿富汗前线做现场报道,成为第一位进入职权腹地喀布尔的华人女记者,同时,她也是唯一一个在伊拉克战争时期在现场报道的华人女记者,被誉为“战地玫瑰”。

同行的质疑与诘问,使柴静迅速登上了风口浪尖。

2013年年底,柴静从央视低调离职,消失在公众的视线中。

时隔二年,柴静带着她本人以雾霾调查为主要内容的纪录片《穹顶之下》回归观众的视野。

重读柴静《看见》:万物流宗,没有人是孤岛

这部纪录片在短短的六天时间里,掀起了轩然大波,然而仅仅在六天之后,这部纪录片被禁播,迅速从各大平台下架。

在这部纪录片中,柴静所引用的数据不够精准严谨,经不过科学的推敲,以及在片中过度渲染了个人情绪,使得这部纪录片已经不是一部客观的介绍雾霾的纪录片。

她本人在《看见》一书中写调查华南虎事件,曾说“精准是一件笨重的事”,而她本人却在这部纪录片上犯了最为严重的错误。

从此在她的身上,赞美与争议,相伴而生。

不由想起《看见》一书中摘录的上海特区法院院长吴经熊自传中的一句话:唯有完人才够资格向罪人扔石头,但是,完人是没有的。

世上并没有完人,完人是不存在的。

如果不评价柴静本人,只评价这本书本身,《看见》,依然是一本值得一看的书。


重读柴静《看见》:万物流宗,没有人是孤岛



《看见》读书笔记:

1,失败并不可怕,放弃才是。

2,教育,是人与人之间,也是自己与自己之间发生的事,它就不停止,就像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触碰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3,一个国家由一个个具体的人构成,它同这些人创造并且决定,只有一个国家能够拥有那些寻求真理的人,能够独立思考的人,能够记录真实的人,能够不计利害为这片土地付出的人,能够捍卫自己宪法权利的人,能够知道世界并不完美、但仍然不言乏力不言放弃的人,只有一个国家拥有这新的头脑和灵魂,我们才能说我们为祖国骄傲。只有一个国家能够珍重这样的头脑和灵魂,我们才能说,我们有信心让明天更好。

4,一个不关注真相的民族,是一个没有前途的民族,一个不追求真相的社会,必然是一个堕落的社会。

5,《朝日新闻》的编辑说:“一个人忘掉过去可能有自我净化的作用,但是一个国家的历史就不同了,尽量掩盖,假装这类事根本没有发生过,难道对我们民族的良知没有损害么?”

6,她承受这一切,就像接受四季来临。

7,有的笑容背后是咬紧牙关的灵魂。

8,可能媒体会有偏见,世界任何一个国家都这样,但纠正偏见的最好方式就是让意见市场流通起来,让意见与意见较量,用理性去唤醒理性。

9,实际上这个世界上没有好人和坏人,只有做了好事的人,和做了坏事的人。

10,保持对不同论述的警惕,才能保持自己的独立性。探寻就是要不断相信、不断怀疑、不断幻灭、不断摧毁、不断重建,为的只是避免成为偏见的附庸。或者说,煽动各种偏见的互殴,从而取得平衡,这是我所理解的‘探寻’。

11,万物流变,千百万年,谁都是一小粒,嵌在世界的秩序当中,采访是什么?采访是生命的往来,认识自己越深,认识他人越深,反之亦然。

12,他人经受的,我必经受。

13,生和死,苦难和苍老,都蕴涵在每一个人的体内,总有一天我们会与之遭逢。

14,为了一个目的,哪怕是一个正义的目的,就像车轮一样狠狠辗过人的心,也是另一种戾气。

15,人们还能笑的时候,是不容易被打败的。

16,当一个人关心别人的时候,才会忘记自己。

17,一个国家由人组成,一个人也由无数他人构成,你想如何报道一个国家,就要如何报道自己。

——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