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得天下,霸王留威名,各自遺篇難分伯仲

項羽和劉邦爭奪天下的故事傳頌至今,他們各自留下了不朽的詩篇,《垓下歌》和《大風歌》

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

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劉邦得天下,霸王留威名,各自遺篇難分伯仲

項羽

項羽是一位叱吒風雲、不可一世的英雄。他驍勇善戰,力能扛鼎,縱橫沙場,所向無敵。他在推翻暴秦統治的戰爭中立下不朽功績,為後世所稱頌,而最終兵敗垓下、自刎烏江的結局又令人惋惜。這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他欲憑私智,以武力征服天下的錯誤思想決定的。欲稱王應以德服天下,而非武力以德得民心,得民心方能長久得天下。所以最後項羽只能在作品中慨嘆“時不利兮騅不逝”,認識到自己時運不濟,駿馬也難以奔馳。然而,他雖知必敗,可他一人斬漢將,殺數人,受傷十餘處,最終自刎烏江,仍不時英雄本色。使我們不禁為項羽的英雄末路深表同情。歌中最後為虞姬而感到惋惜。正所謂英雄氣短,兒女情長,英雄雖有別於普通人,可英雄也有七情六慾,因此最後提及虞姬實乃人之常情。有情有義,方為真英雄。

大風起兮雲飛揚。

威加海內兮歸故鄉。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劉邦得天下,霸王留威名,各自遺篇難分伯仲

劉邦

《大風歌》雖短,只有二十三個字,可其“志氣慷慨,規模宏遠”(宋·葛立方《韻語陽秋》卷十九)令人歎服。歌僅三句,首句風起雲飛寫創業時的艱難,好像可見其一掃群雄,欲奪天下,縱橫疆場之豪情;次句,已無天下紛亂之情景,“言已靜也”(唐·李善《文選注》卷廿八),寫威震天下成業後的榮耀;三句,居安思危,故思尋猛士守邊疆,寫得天下後守業的憂慮。前後三句,文辭流暢,語義連貫,銜接自然,一字一句皆為歌者心聲,作為征服天下的英雄,歌中心靈慨然之語將帝王之度盡顯無餘。正可謂“天縱之英作也”(梁·劉勰《文心雕龍·時序》)

自嘆:往事越千年,英雄淚已幹,談笑隨風散,獨留不朽篇!

如果喜歡本文,請點擊關注,互相交流學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