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日本將花幾十億幫日本產業從中國轉移出去?

有些事情想想就好了,真的去做,是要出大問題的。首先一個最為關鍵的問題,日本那些產業為什麼要在中國。

我們以前總以為是我們人力便宜,擁有大量廉價的勞動力。實際上非洲和印度也擁有龐大的人口,更加廉價的勞動力,為什麼他們沒有成為世界工廠呢?

原因很簡單,除了廉價優質的勞動力,我們有一大批熟練的產業工人,龐大無比的市場,並且還有著完整的工業鏈。這種優勢是旁人無法比擬的。

如何看待日本將花幾十億幫日本產業從中國轉移出去?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由於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口罩成了全世界的硬通貨,國內很多生產線都改裝成了口罩生產線,而發達國家卻做不到,原因何在?並不是說口罩生產線有多難,而是因為不可能短期之內弄出一個完成的產業鏈來。

更有意思的在於對於有些國家來說,其人口很少,比如有些人口數百萬的國家,他平時的時候如何養活一個口罩工廠。

前二十年的時候,當時有一個很火的理論,那就是全球化。在當時的世界格局中,發達國家從事高科技行業,獲得高額利潤,而我們則是從事辛苦的製造業,為他們提供廉價優質的商品,所以發達國家的製造業紛紛轉移到我們這裡。

如何看待日本將花幾十億幫日本產業從中國轉移出去?

可問題在於我們擁有龐大的市場,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的技術越來越好,開始慢慢能夠生產高科技的產品。

對於發達國家來說,製造業轉移出去以後,國內產業工人的生活非常艱難,而且經濟空心化嚴重,這個時候,發達國家意識到問題了,所以才想出製造業迴流這一措施。

可問題在於這些製造業真的能夠轉移回去嗎?就算轉移回去了,能在激烈的競爭中存活下來嗎?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現在越多越多的人願意買國貨,為什麼?說到底還是自身的質量提高了,相比之下,更為合適。

如何看待日本將花幾十億幫日本產業從中國轉移出去?

日本這樣的國家,人力成本肯定比我們高,這種情況下,貿然把產業轉移回去只會降低企業的競爭力,根本不是什麼好辦法。更不用說我們國內很多日本的產業其主要市場就是我們國內,這種情況下把產業轉移出去,其代價是巨大的。

以美國為例,蘋果手機的生產如果全部轉移回美國,人力成本會增加多少?這部分錢誰出?

所以現在很多發達國家的製造業會從我們這裡轉移到人力成本更便宜的國家,這才是合情合理的。

至於說日本政府補貼幾十億,只能說這點錢能做的事情太有限,無異於杯水車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