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更35天,疑問對立僵持,自我解惑:優秀量變才會帶來質變的飛躍


日更35天,疑問對立僵持,自我解惑:優秀量變才會帶來質變的飛躍

日更35天,疑問對立僵持,自我解惑:優秀量變才會帶來質變的飛躍

這是堅持日更的第三十五天,許多事情參雜在一起,常常不能專心地坐下來認真寫作。每天晚上臨近十二點,都會有種莫名地焦慮,覺得自己似乎有個任務沒有完成,梗在心頭的便是“日更”,今天,我便要說說,到底要不要為了“日更”而“日更”?

既然自己拋出了一個問題,那麼今晚就正對這個辯題來一場小小的辯論。

正方:為了“日更”而“日更”,有必要!

反方:為了“日更”而“日更”,沒有必要!

<code>正方論述:
為了“日更”而“日更”有必要。/<code>

為了“日更”而“日更”有必要 !

因為你心中惦記著這件事,因此無論如何哪怕是為了完成一項任務,哪怕是走形式,走過場,湊字數,你都會努力地想方設法地去完成它。

就像健身,你每天都在堅持,只不過,有時候你既完成了有氧鍛鍊,又完成了重量練習,讓自己的身體得到全方位的舒展。然而,總有時間不夠,意志不夠的時候,你也會只是簡單地跑跑步,或者短途地散步,更或是入水輕輕鬆鬆地游泳了幾下子,但不管怎麼說這些都是鍛鍊,都在為達到我們強身健體的目的在踐行。反之,如果平時不怎麼鍛鍊,時間相隔久了,身體乳酸堆積過多,一時間想要開展全方位的鍛鍊反而會更難,結束運動之後還會各種腰痠背痛。

或許日更就像健身,每天都有思考,哪怕只是在簡單地準備素材,也都是在為了達成“寫作”這一宏觀目的在行動。因此,正方觀點認為:為了“日更”而“日更”,有必要!

日更35天,疑問對立僵持,自我解惑:優秀量變才會帶來質變的飛躍

日更35天,疑問對立僵持,自我解惑:優秀量變才會帶來質變的飛躍

<code>為了“日更”而“日更”,有必要?
反方論述:/<code>

為了“日更”而“日更”,沒有必要!

“寫作”應該是隨性隨心的,而不是為了虛無的形式而敷衍筆觸。真正的寫作表達,直抒胸臆,講究情景交融或靈感四溢,絕非出於某種目而進行無意義無營養的表達。堅持認真對待筆耕,才會慢慢養成豐富和內涵的寫作素養,作品才能積累神韻慢慢走向上乘。

好文章不侷限於字數,不然不會有三行情詩;好文章也不侷限於形式,不然就不會有形散神不散的優美散文;好文章更不在乎是否有圖片,不然在自媒體橫行之前的漫長歲月裡,無圖的紙質書籍不會獨居風騷數十年之久的。

真正的傳世大作,定不是量產就夠的,猶如《呼嘯山莊》的作者艾米莉勃朗特,一生僅這一步作品,但足以讓其傳世天下,成為名著。諸如此類的文學著作與巨匠還有許多,不甚枚舉。

出於大乘寫作的終點召喚,筆者應更重視日常對自身文學素養的提升,多閱讀,多轉換,精緻自己的作品,而非簡單無意義地流水記賬,畢竟長此以往,對文風的形成,以及自己寫作主體線路的定位都未必是件好事。因此,反方的觀點認為:為了“日更”而“日更”,沒有必要!

日更35天,疑問對立僵持,自我解惑:優秀量變才會帶來質變的飛躍

日更35天,疑問對立僵持,自我解惑:優秀量變才會帶來質變的飛躍

<code>為了“日更”而“日更”,沒有必要?/<code>

說說我自己的看法:

日更我還是會堅持的,但是嚮往成為一名“大家”,我認為僅僅是日更還是遠遠不夠的,閱讀,思考,轉換,輸出,僅僅完成這幾步也是不夠的。我始終相信,好作品源於對生活與生命的感悟。

行走太匆匆,甚至來不及認真思考,又怎能誕生出對生命長河有深刻冥想的作品呢?於此同時,筆觸切不可生疏,猶如作畫,好似技藝,一旦沒有勤加練習,必定會提筆忘字,寫文忘句。

並非中庸之談,日更有日更的重要性,它將幫助我們形成自律的習慣,而精緻地日更,才應該成為每一位想在寫作道路上成就自己的筆耕者的嚮往境界。真理總是樸素而偉大的,我相信:

“量變是質變的必要準備,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

“質變不僅可以完成量變,而且為新的兩邊開闢道路”

因此,日更的道路,我會始終堅持下去,並且會越總越篤定,越走越自省,越走越明晰,最後遇見自我寫作世界裡的朗日乾坤。

日更35天,疑問對立僵持,自我解惑:優秀量變才會帶來質變的飛躍

日更35天,疑問對立僵持,自我解惑:優秀量變才會帶來質變的飛躍


不僅要日更,還要爭取“更”地漂亮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