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治市人大代表就文旅融合積極建言:深挖文旅“富礦”做活文旅經濟

  壺關太行山大峽谷八泉峽景區成功創建國家5A級景區,實現長治市零的突破;

  成功舉辦首屆文化產業周,拓展“文化+”“旅遊+”,以文化為內容、旅遊為平臺的文化旅遊產業呈現前所未有的生機活力;

  城際旅遊公交引來八方遊客……

  2019年以來,長治市堅持“宜融則融、能融盡融,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總體思路,深入挖掘文化和旅遊資源,實現了多點發力、多方共贏格局的新突破,在探索文旅融合發展上交出一份亮眼成績單。

  兩會期間,“聚力文旅融合”“增添高質量發展優勢”成為代表們熱議的話題。

  豐富內涵 提升“影響力”“競爭力”

  “政府工作報告鼓舞人心、催人奮進,特別是為太行旅遊板塊發展指明瞭方向。”對市人大代表、壺關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魏海玲來說,如何更好地發揮國家5A級景區八泉峽的帶動作用,做強太行旅遊品牌,是她最為關注的議題之一。

  魏海玲認為,作為全省三大旅遊板塊的重要組成部分,長治市當前還存在短板。一是主題不夠鮮明。無法充分滿足遊客體驗參與、感受太行山獨特文化底蘊的深層需求。二是文旅融合還不深不廣。旅遊商品特色個性不足、雜而不精,和景區匹配度不高。三是配套設施有待完善。雖然近年來長治市景區配套建設均有一定規模的提升,但離廣大遊客的多樣性需求仍有差距。

  “改變‘有文化無旅遊、有旅遊無產業’的狀態,就要圍繞‘太行板塊’做足品牌文章。”魏海玲建議,要充分借鑑國內外知名景區成功經驗,深度挖掘太行板塊品牌內涵,激發品牌內生動力,精心打造特色鮮明、文化內涵豐富的旅遊新業態。要突出典型性、特色化,繼續引深“旅遊+非遺”“旅遊+特產”等模式,構建人無我有、人有我優、獨具特色的旅遊文化產品體系。要精心設計品牌精品線路,在加快太行一號國家旅遊專用公路及城市遊客集散中心、低空觀光飛行基地建設項目的同時,進一步加快精品自駕車營地、帳篷營地、汽車旅遊驛站等項目建設,推進“太行人家”建設,不斷提升品牌體驗服務品質,從而全面提升全市旅遊品牌影響力和核心競爭力。

  融合發展 催生“可接觸”“可體驗”

  “報告中提出的‘聚力文旅融合,增添高質量發展優勢’,無疑為新時期的旅遊業發展注入一支‘強心劑’,更是新時代賦予我們的新使命。”市人大代表、武鄉縣委副書記、縣長閻新平為報告描繪的發展藍圖叫好。

  從挖煤礦改挖文旅“富礦”,武鄉縣正加快把文化旅遊產業培育成戰略性支柱產業,建設富有特色和魅力的文化旅遊強縣。對此,閻新平表示,武鄉文旅不僅是“詩與遠方”,還要在融合發展中實現“可觸摸”“可體驗”。

  “武鄉是全國著名的革命老區,紅色資源豐富,如何藉助這一優勢發展全域旅遊,推動文旅融合發展,一直是我們近年來思考、謀劃和推動的問題。”閻新平告訴記者,自2016年被列入第二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名單以來,該縣按照“一軸、一核、三區、三山、四寺”發展格局,全力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目前,正加快推進與山西文旅集團的深度合作,啟動對八路軍文化園等4個景區的提升改造,致力打造太行山八路軍文化旅遊區5A景區新高地。

  春有權店梅杏“雲”賞花、故縣五村播種節,夏有古臺農耕文化節、賈豁梅杏採摘節,秋有小米開鐮節、蔣家莊村金秋文化節,冬有石北冰雪文化節……武鄉縣深入挖掘傳統村落、文物遺蹟、非遺文化以及博物館、紀念館等文化產品的旅遊體驗和價值功能,打造形成了一批多姿多彩的旅遊節事品牌,以此“攪熱”旅遊市場,推動文旅融合發展。

  “目標明確以後,有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通過武鄉縣老區人民的務實擔當和不懈努力,武鄉旅遊定能行穩致遠,成為太行旅遊板塊上一顆文旅融合的璀璨明珠。”閻新平對未來充滿信心。

  注重傳承 培育研學遊人才梯隊

  “作為一個基層文物工作者,政府工作報告令我深受鼓舞,我將自覺落實好這個報告,努力抓住‘聚力文旅融合’的機遇,乘勢而上,順勢而為,為文旅發展事業盡一份微薄之力。”市人大代表、長子縣法興寺文管所所長張宇飛如是說。

  長治市是文化遺產資源大市,現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73處,總量名列全國三甲。早期木結構古建築167處、189座,被網友讚譽為“一個神一樣的存在”。2020年啟動的“對古建築進行搶救性修復”工程,無疑是長治市眾多亟待保護的古建築的福音,但僅僅靜態保護顯然還不夠。張宇飛說,靜態的物質文化保護,保護的是傳統文化的外殼,動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保護的才是內核。政府工作報告中將古建築等文物保護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以及鄉村文化記憶工程等工作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可以說抓住了問題要害,也為長治市廣大文物基層工作者今後的工作指明瞭方向、提供了遵循。

  推動文旅融合發展,人才是關鍵。張宇飛說,近年來隨著文化遺產地深度研學遊的興起,長治市眾多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成為國內外眾多文博愛好者的旅遊目的地。每逢寒暑假和“五一”“國慶”假期,北京、上海、南京、太原等地的一些文化研學機構組織遊客進入長治市,吸引他們的正是元代以前早期木結構古建築,以及彩塑、壁畫等晉東南所獨有的文化遺存。但令人遺憾的是,長治市的文保研究機構卻很少與我們當地的旅遊從業人員對接。

  張宇飛表示,造成“守著金飯碗,別人吃肉,我們餓肚子”現象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這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文化旅遊人才匱乏。所以,加緊培養文化旅遊人才,不僅是當務之急,更是長遠之計。(來源:長治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