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莊太后下嫁多爾袞?是明朝遺老洩亡國之恨?還是確有其事?

博爾濟吉特氏,史稱“孝莊文皇后”,蒙古族,出生於風景美麗的科爾沁草原。為蒙古貝勒寨桑之女,天命十年(1625年),其兄吳克善臺吉將她送到後金,嫁給努爾哈赤的第八子皇太極為側福晉,時年十三歲。1636年皇太極稱帝,封博爾濟吉特氏為莊妃。1638年二十六歲的莊妃生皇第九子福臨。崇德八年(1643年)阜太極病逝,六歲的福臨在多爾袞的擁立下登基,次年改元順治,尊其生母為皇太后,時年三十二歲。

孝莊太后下嫁多爾袞?是明朝遺老洩亡國之恨?還是確有其事?

多爾袞為清太祖努爾哈赤第十四子,皇太極之弟,太宗時封和碩睿親王,清世祖以沖齡即位後,多爾袞即稱攝政王,他為滿清王朝人主中原立下了汗馬功勞。

孝莊太后下嫁多爾袞?是明朝遺老洩亡國之恨?還是確有其事?

關於孝莊與多爾袞的情感,多數史料都這樣記載:皇太極病重時,孝莊與多爾袞一直隨侍在側,兩人時常眉目傳情。皇太極死後,多爾袞不爭皇位,而力主皇太極之子福臨繼承大統。孝莊為此感激不盡,並以太后身份傳懿旨,令多爾衰便宜行事,隨意出入禁中,不須避嫌。由此使多爾袞的權勢愈來愈大,連見皇帝、皇太后時也免除了跪拜。

孝莊太后下嫁多爾袞?是明朝遺老洩亡國之恨?還是確有其事?

更有一些奉承者說:皇上既然尊攝政王為父,何不使父與母婚配呢?於是順治帝頒詔天下:“朕以沖齡踐祚,撫有華夏,內賴皇母皇太后之教育,外賴皇父攝政王之扶持,仰承大統,倖免失墜。今皇母皇太后獨居無偶,寂寞寡歡,皇父攝政王又賦悼亡,朕躬實深歉從,諸王大臣合詞籲請,金謂父母不宜同居,宜同宮以便定省,斟情酌理,俱合朕心。爰擇於本家某月某日,恭行皇父母大婚典禮,謹請合宮同居,著禮部恪恭行事,毋負朕以孝治天下之意!欽此。”(據清末發現“順治遺詔”)清末刊行的明末遺臣張煌言的《蒼水詩集》中有四句宮詞。也有孝莊下嫁的記載:“上壽稱為合巹樽,慈寧宮裡爛盈門;春宮昨進新儀注,大禮恭逢太后婚。”可見太后下嫁確有其事。何況當時兄死弟娶嫂是遊牧民族的風俗,本不足怪。後人還為此賦得打油詩一首:“清宮秘聞傳京都,阿嫂竟爾嫁小叔,若聞此事真與假,寧信其有不信無。”

孝莊太后下嫁多爾袞?是明朝遺老洩亡國之恨?還是確有其事?

易木撰《皇室秘聞》記載了孝莊與多爾衰結婚大典的盛況:孝莊召江南一精巧織工來京,佈置“新房”,“未及一月,上自幔帳承塵,下至椅墊地氈,均以金銀玉彩絲線織成,游龍戲鳳,花卉翎毛,五彩繽紛,燦爛奪目。”爾後,孝莊“又命人去蘇杭一帶採購繡絲冰繭、縷金象玉,以為壁飾;又定製大玻璃屏十二扇。”“還命畫工摹畫《全宮妃女捧金蓮送房圖》”,畫中有孝莊與多爾袞及內監、宮女等,畫工精細,姿態動人。據傳,多爾袞死後,順治為掩其醜,“將圖焚燒了”。


孝莊太后下嫁多爾袞?是明朝遺老洩亡國之恨?還是確有其事?

否認太后下嫁的史學專家和學者,也為數不少。著名史學家孟森先生著有《太后下嫁考實》,認為張煌言為明朝遺老,堅持抗清多年,他的詩句為“謗書”性質,不可信。孟森先生還認為,當時李朝與清廷關係密切,清廷的一些重大禮儀活動,李朝都有使節參加,可《李朝實錄》中卻沒有太后下嫁的記載。因此,可以認為太后下嫁多爾袞,應屬子虛烏有之事;此事之所以廣為傳播,是由於多爾袞奪取了大明江山,並納了他的侄兒豪格的福晉為妃,明朝遺老斥此為亂倫,於是將此事附會太后,以洩亡國之恨。


孝莊太后下嫁多爾袞?是明朝遺老洩亡國之恨?還是確有其事?

總之,“太后下嫁案”爭論了三百年,孰是孰非,至今未有結論,仍有待於專家學者挖掘史料,找到有力的證據解開謎團。

這正是:兄死娶嫂有其俗,皇家之事難度之,為洩私憤謠言起,清宮秘聞幾人知。小編獻醜,請君雅正。(注:內容真實性已考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