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沂市貧困發生率基本“歸零”後再啟收官戰 不獲全勝不收兵

臨沂市是全省脫貧攻堅兩個主戰場之一,近年來沂蒙人民在脫貧攻堅戰役中奮勇爭先:1995年,臨沂在全國18個連片貧困地區中率先實現整體脫貧;2016年至2019年,臨沂全市有1275個貧困村摘帽、45.1萬人脫貧,貧困發生率由2015年底的4.85%到2019年基本“歸零”。

□ 本報記者 杜輝升 紀偉

本報通訊員 王利群

沂蒙脫貧,不獲全勝不收兵。今年,臨沂市堅決貫徹中央、省決策部署,將脫貧攻堅列為2020年“縱向抓攻堅”的十大戰役之一,成立10個工作專班,由市級領導出徵領戰、縣區黨委主責主戰、部門單位分線作戰、扶貧幹部一線奮戰、紀委監委掛牌督戰,形成決戰決勝態勢。

老區開進“復興號”

“去年魯南高鐵通車,第一列‘復興號’駛進厲家寨站,我們沂蒙老區脫貧攻堅裝上了加速器。”4月14日,在臨沂市莒南縣朱蘆鎮劉家東山村的扶貧大棚裡,該村黨支部書記劉賢國說,今年是高鐵開通後的首個鮮果成熟季,我們村扶貧大棚距離高鐵站僅有一公里,近期藍莓、櫻桃等陸續成熟,借力“高鐵遊”幫助貧困戶實現增收的計劃正在這裡變為現實。

厲家寨站周邊有18個村都在發展櫻桃產業,形成了2.6萬畝的櫻桃片區。以往,這裡舟車不通,而今,“復興號”載著遊客走進了櫻桃園。“每斤能賣到80-100元,一個一畝多地的櫻桃大棚,每年能為村民帶來7萬餘元的收入。”厲家寨櫻桃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滕厚玉告訴記者,往年厲家寨片區的櫻桃園只能吸引周邊200公里內的遊客前來採摘,今年的櫻桃園裡卻能見到濟南等地遊客的身影,採摘遊的輻射半徑擴大了一倍。

產業項目是保障貧困戶增收脫貧的根本途徑。脫貧攻堅開展以來,臨沂市先後建成2845個產業項目,帶動48.9萬貧困群眾增收。建檔立卡貧困戶年人均純收入到2019年底達到6912.5元。

目前,臨沂市還有32.3萬脫貧享受政策人口,鞏固提升任務依然艱鉅。但隨著一列列“復興號”開進沂蒙老區,臨沂市得以在脫貧攻堅的道路上加速奔跑。

扶貧車間建到農家院

“村民不能出村務工,我們就把扶貧車間建到農家院,讓貧困戶在家門口實現增收。”新冠肺炎疫情為脫貧攻堅帶來影響,如何防止貧困戶因疫情致貧返貧,沂南縣岸堤鎮萬家美滿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寧給出了這樣的答案。

去年,沂南縣投入了186萬元扶貧資金幫助張寧建起了食品加工扶貧車間,按照扶貧資金使用的政策,扶貧車間一方面每年為貧困戶提供15萬元的分紅,一方面招募貧困戶進入公司務工。但前期由於疫情防控需要,村民無法出村務工,張寧就在鎮、村兩級的幫助下,在周邊4個村裡設置了加工點,讓村民足不出村就能進入工作崗位,實現穩定增收。

加快推動扶貧企業項目復工和返崗就業是增加貧困人口收入、降低疫情影響的關鍵。疫情期間,臨沂市對養殖類、旅遊類、加工類影響較大的扶貧項目,分類制定幫扶措施,推動儘早開工復工。對達到復工復產條件的扶貧車間開闢“綠色通道”,集中解決物流、資金、供銷等問題。同時,落實好吸納貧困人員就業的補助激勵措施,幫助扶貧車間順利開工。

目前臨沂市2016年以來實施的2845個扶貧項目中,有2839個項目復工復產。

蓋新房 通水管

4月15日,在臨沂市郯城縣泉源鄉房莊村,貧困戶孫計國看著院子裡鋪好的自來水管道,笑得格外開心。這兩年,受益於好政策,孫計國家蓋了新房,吃水難題也在逐步解決。

為了提高脫貧質量,臨沂市建立健全政策落實機制,突出“兩不愁三保障”和飲水安全,全面落實健康扶貧、教育扶貧、兜底保障等政策措施,加大易地扶貧搬遷後續扶持力度,確保穩得住、有就業、逐步能致富。特別是對“大走訪、查危房”排查出的貧困戶危房,分類建立臺賬,加快實施改造,確保今年6月底前全部改造修繕到位。加快實施飲水安全提質工程,確保6月底前全面完成飲水安全掃尾工程,徹底解決貧困群眾衣食冷暖所愁、安居飲水所困、教育醫療所憂等問題。

今年是脫貧攻堅收官之年,臨沂市正全力以赴開展收尾工作,目前已完成貧困戶危房改造8185戶,兩年已完成4959個村的飲水安全改造工程,年內將努力克服疫情影響,集中力量、全力推進,保障貧困村、貧困戶基本住房和飲水安全需求。

同時,臨沂市全力建立返貧監測和幫扶機制,利用脫貧攻堅平臺和精準扶貧“二維碼”,對因疫情影響生活困難的貧困人口、對突發性收入驟減或支出驟增的貧困邊緣人口,加強監測預警和動態識別,及時開展幫扶,有效防止返貧和產生新的貧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