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高贊:當代年輕人,為什麼越來越窮?

知乎高贊:當代年輕人,為什麼越來越窮?


01

這個問題,在知乎被瀏覽了400多萬次。

不吹不黑,我們先來看一組數據。

知乎大V、經濟學博弈論話題優秀回答者Manolo列舉了Raj Chetty等六位研究者2017年發表在Science上的研究數據。

研究者把1940-1980年間出生的孩子在30歲年紀達到的收入,與其父輩的收入做了對比。


排除通貨膨脹等因素後發現:1940年生人,有大於90%的概率,30歲收入超過父母;1950年生人,不到80%的概率,30歲收入超過父母;而到了1980年,只有50%左右的概率。

從這組數據看,我們想要在壯年,收入超越父母,變得越來越難了。


當代年輕人,確實越來越窮了。

02

上文數據的研究對象是美國社會。

我試著結合咱的國情,和我自己的經歷體驗,聊聊這個話題。

1. 消費的變遷

倘若我們僅看物質生活條件,咱絕大多數年輕人是比父輩更富有的。


改革開放至今,我國國民經濟保持高速增長,社會物質財富日漸豐富,居民生活水平不斷提升。

別的不說,就說當下經常上熱搜的話題結婚是不是必須要買房買車,要知道在不遠的50年前,70年代,和房子車子等同的,是手錶自行車縫紉機這“三大件”。我是80後生人,我父母結婚的80年代,30多年前,“三大件”也還僅僅是冰箱彩電洗衣機。

但隨著經濟增長放緩、老齡化加劇,在經歷了物質極大富足、消費慾爆棚後,一定會有個理性的迴歸。

日本消費觀察家三浦展在他的著作《第四消費時代》中,基於詳實的數據,把日本居民的消費文化劃分為四個時代:

第一消費時代,1912-1941,西洋化與大城市傾向明顯。大城市人口開始激增,消費屬於東京、大阪的一小部分精英人群。


第二消費時代,1945-1974,家庭消費興起。城市化進程推進,冰箱、電視等開始普及,居民不追求個性消費,崇尚“越大越好,越多越好”。


第三消費時代,1975-2004,個性化消費來襲。民眾“為自己消費”的意識覺醒,“新人類一代”擁有更加富足的物質基礎及更加強烈的消費慾望,崇尚個性,喜歡購買奢侈品。


第四消費時代,2005年至今,消費迴歸理性。人口老齡化程度的加劇、經濟下行壓力的增加,社會共享意識被激發,簡約消費備受推崇。

參照日本消費變遷,橫向對比一下,我們當前的消費進程,其實與日本的第三消費時代接近。但因為我國城市間經濟發展階段不同,且人口老齡化的大幕已經拉開,所以具體劃分會更為複雜,更具多樣性。

中信建投證券的研究報告指出,我國三線以下城市,很多還處在“第三消費時代”甚至“第二消費時代”,但一二線城市已經開始向“第四消費時代”過渡了。

我們看下上面各消費時代的特點,不難發現,前三個消費時代的更迭,帶來的都是越來越富有的感受,從一小部分人花錢到大家都能買買買,從追求數量到追求個性品牌。

唯獨從第三消費時代到第四消費時代的更迭,帶來的是“消費降級”的感受:

消費去品牌化,二手平臺用起來,共享單車騎起來,換季打折優衣庫走起來。

這麼看來,當代一二線年輕人,也確實越來越窮了。

2. 貧富分化、信息對稱帶來的“窮”的感受

法國經濟學家托馬斯·皮凱蒂在其著作《21世紀資本論》中的寫到:


西方社會資本回報率遠高於勞動回報率以及平均的實際經濟增長率。

除了世界大戰等非常規影響因素縮小不平等差距外,財富分配一直以來都是向少數富人階層聚集,50%的國民收入都來自於前10%的收入者。

《中國民生髮展報告》顯示,1995年中國財產的基尼係數為0.45,2002年為0.55,2012年達到了0.73。財產不平等程度確實是逐年遞增的。

且改革開放以來,城市間、區域間、行業間的收入差距,都在不斷拉大。

舉個例子,你和好友是同一所大學畢業的,你進入傳統行業,肉眼可見的天花板是年薪20萬,你頭髮禿了上有老下有小衝出重重競爭的領導目前這個薪水,還是稅前;你朋友程序員,畢業後進入了人工智能領域,畢業第二年拿到了平均水平的薪酬,年入50萬。你,焦慮不?

曾經我問我爺:“你們年輕的時候,那麼窮,為啥不焦慮?”我爺說:“因為大家都窮啊。”

這是樸素的真理。

貧窮、富有,都是相對的,是需要比較才能感受到的。


30年代生人如我爺,大家都是農村赤手空拳、跟著部隊奔未來的年輕人,結婚發個喜糖瓜子就開開心心的了,都沒房沒車,領幾十塊工資,焦慮啥?

信息的對稱,加劇了“窮”的感受。

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除非你是做跨階層服務的行業,我們大多數人,跟周圍人的差距,並不會太大。


可如今信息可以0障礙觸達,咱刷了個微博,發現某某家的狗做私人飛機,而咱買個經濟艙特價票都感覺肉疼,窮不窮?

人往高處走,每個人都知道了“外面的世界很精彩”,超出自己能力的慾望便被激發,便會由衷發出“窮”的感嘆。

03

既然我們不可避免地進入“窮週期”,那如何應對呢?

1. 你一定一定要存錢

請重複:勞動回報永遠跑不過資本的回報。

這一點,不是你我能改變的。但你要知道,並不是資本家才有資本,你我存下的錢,都是資本。

積累我們自己的資本,合理做好資產配置,獲取資本回報,讓資本回報在我們總收入中的佔比越來越高,便能最大化我們自己的收益。

很多人崇尚及時享樂,不存錢,喜歡講“錢花完了還能掙”。錢花完了是還能掙沒錯,可是這樣你便不得不永遠在用單一的勞動掙取回報,效率低,風險高。

能否獲得更高效的資本回報,選擇權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有。


2. 選對城市、賽道


在老齡化、少子化大潮下,城市面臨著喪失活力的焦慮。我們看到,2018年開始,全國幾十個城市紛紛放大招搶人:送戶口的、給補貼的、甚至送50%產權房的……


這正是人才的機會。


資本和人才都會用腳投票,因此城市發展也是強者愈強。


多關注一座城市的人均本外幣存款餘額、營商環境、資本活躍度、創新活力、上市公司數量等指標,找到適合你的快車,搭上它。


新興行業,也都有一個快速發展、人才供不應求的階段,行業大門友好地向人才敞開。


如果你看好一個賽道,在這個階段介入,你的努力便有更大概率獲得超額回報,千萬不要錯過。


因為區域間、行業間的收入差距,在不斷拉大,所以我們這些赤手空拳的年輕人,一定要理性選對城市、選對賽道,才有可能實現跨越式發展。


3. 捕捉新消費週期的機會


我們熟知的優衣庫,便是伴隨著日本的第四消費時代,快速成長起來的企業。

1998年,經濟衰退中的日本,一件搖粒絨衣服一般在1萬日元左右。優衣庫的搖粒絨橫空出世,一件1900元。這衣服立即受到當時不追求品牌、消費迴歸理性、更在乎性價比的日本年輕人的追捧,迅速走紅成為爆款。

反觀中國這兩年的消費變化,不難發現,平價國貨也正在崛起。

這兩年走紅的國貨護膚品HFP,帶紅了“成分黨”這個詞兒。這些客戶會著重關注護膚品的成分、工藝,選擇性價比高的產品,而不再是盲目追求大牌。HFP便是大牌的成分,十分之一的價格,成功圈住這批客戶。

近三年異軍突起的彩妝完美日記,也是出了名的性價比高。比如一隻口紅,在大牌的加價倍率普遍是10倍的市場裡,它做到3倍。名副其實完美的大牌平替。

當下,還只是一二線城市剛剛開始向“第四消費時代”過渡。未來,受益於中國極強大的供應鏈,抓住新商機快速崛起的國貨品牌,必將迎來新一輪爆發。


04


當代大部分年輕人,可能確實在變窮。


但此窮非彼窮,這“窮”中,正孕育著無限機會。每個人都有可能,成為創造的一環,從這些機會中分得一杯羹。


就看你是否能認知先行,讓自己的頭腦先變富有,在每一個人生岔路口,選對路,進而全方位變富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