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寶寶記憶力的分段特點,從0歲開始,將親子閱讀進行到底


根據寶寶記憶力的分段特點,從0歲開始,將親子閱讀進行到底

圖片源自圖蟲創意


4月23日,世界讀書日。

其實,最怕有家長吐槽自家孩子“不愛讀書”。

孩子是天生熱愛閱讀的。不信?就問問男孩子,他們是不是會把遊戲的通關秘籍作為至寶百看不厭?去看看女孩子,她們有沒有三五成群對星座、明星、娛樂等書籍愛不釋手?

是的,我們的孩子們當然愛閱讀;只是,作為家長,我們可能沒有GET到孩子的興趣點,沒有找到適合她們的書而已。


根據寶寶記憶力的分段特點,從0歲開始,將親子閱讀進行到底


美國幼教專家,北德州大學教授摩裡森說:

較早接觸並發展母語中聽、說、讀、寫能力的幼兒,上小學之後比較能夠自動自發閱讀書籍,在學校的學業及各項表現也較為優秀。

因此,不妨根據寶寶的記憶力特點,從0歲開始,逐步的培養孩子的閱讀能力,讓他能夠在“大語文”時代到來的時候,昂首闊步,走在前端。


根據寶寶記憶力的分段特點,從0歲開始,將親子閱讀進行到底

圖片源自圖蟲創意


【0-1歲寶寶記憶力的特點與閱讀能力的建立】

1、記憶力的特點

★★★重複動作,加深印象

1歲之前的寶寶,記憶時間雖短,但只要媽媽耐心地重複強化,他還是能記住的。

比如當他每每看到自己的奶瓶,都會展現出一副歡呼雀躍感;若有段時間生病需要打針,那他看到穿白色衣服的人就會產生懼怕感,甚至突如其來的嚎啕大哭。


★★★帶寶寶外出,開闊眼界

所有的記憶都是建立在豐富的認知經驗上的。

所以帶著寶寶外出時,他會不斷地從視覺、聽覺、嗅覺等感官上多方面接觸事物,認識事物,由此也在腦海裡留下了深刻的記憶。


根據寶寶記憶力的分段特點,從0歲開始,將親子閱讀進行到底

圖片源自圖蟲創意


2、閱讀能力的建立

有關研究證明:嬰兒八個月大就能聆聽別人讀書,並能夠記得住文句內容,且還會在數個月後開口說話時表達出來。

孩子的母語學習應該在人生的頭一年開始,而且最好的方式是讓孩子“聆聽”。

聲音是寶寶認知和記憶的一種途徑。比如媽媽和寶寶多交流,那媽媽的聲音信息就會反覆儲存到寶寶的腦子裡。

媽媽讀書給寶寶聽,寶寶就會從不斷地聆聽刺激中奠定深厚的語文根基和閱讀興趣。


根據寶寶記憶力的分段特點,從0歲開始,將親子閱讀進行到底

圖片源自圖蟲創意


【1-3歲寶寶記憶力的特點與閱讀能力的建立】

1、記憶力的特點

★★★鼓勵形象記憶,增添動作和表情輔助記憶

形象記憶是寶寶初期最有效的學習方法,圖片、實物和肢體語言隨時用得上。

比如讓寶寶認識小汽車,拿出汽車圖片讓寶寶看,是第一步;然後帶著寶寶去摸摸自家車或者去外邊看看川流不息的車流,是第二步;最後在家中媽媽不妨和寶寶一起做出開車的動作或者嘴裡模仿小汽車的鳴笛聲,這是第三步。

這樣寶寶對於汽車的認知,就會非常的清晰明瞭且記憶猶新。

除此之外,巧妙恰當的記憶方式也可以讓寶寶輕鬆記憶。媽媽不妨引導寶寶嘗試用其他方式來記憶;如聯想記憶法、動作記憶法、諧音記憶法等等。


★★★補充食物營養,調整記憶時的情緒,從而提高記憶

有研究顯示:記憶力的強弱與大腦中膽鹼的含量密切相關。因此,針對性的飲食管理可以幫助寶寶提升記憶力。

建議媽媽們可以在寶寶的輔食物中有意識地增加一些如蛋黃、豆製品、瘦肉、魚、花生、核桃仁等富含膽鹼的食物。

另外,寶寶的記憶效果很容易受情緒的影響而出現差異。在寶寶心情的愉快時,記憶效果就會比較好。反之,如果當時情緒低落、厭煩,則可能什麼都記不住。

所以,在教寶寶記憶時,最好先確認寶寶吃飽睡醒、心情平靜而愉快,這樣才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根據寶寶記憶力的分段特點,從0歲開始,將親子閱讀進行到底

圖片源自圖蟲創意


2、閱讀能力的建立

2-3歲是寶寶的秩序敏感期,因此養成“愛讀書”的好習慣,在這個時期養成就非常重要。

父母除了給寶寶說故事,還要讓寶寶從“聽故事”升級到“聽書”,養成良好的“深度聆聽”習慣,進而延伸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這是孩子未來在小學、中學上課是“坐得住”和“專心聽講”的重要基礎。

另外,有深度的書,絕對需要家長來帶,孩子不是會認字就能自己看懂書,很多閱讀技巧,歷史典故,還是父母口耳相傳最為有效。

好書是值得讀給孩子聽的。想想看,朗讀過的書,會變成自己與孩子的共同話題,更會讓孩子永遠愛上這本書,記得父母和他相處時的甜蜜時光。

這樣快樂的閱讀經驗、親子時間,才是最為幸福的體驗。


根據寶寶記憶力的分段特點,從0歲開始,將親子閱讀進行到底

圖片源自圖蟲創意


【4-6歲寶寶記憶力的特點與閱讀能力的建立】

1、記憶力的特點

★★★幫助寶寶用理解的方式強化記憶

寶寶習慣採用機械記憶,但機械記憶比較枯燥,也較易被遺忘。媽媽應儘早教會寶寶使用理解記憶。

比如教寶寶一首唐詩時,可以先跟他描繪一下唐詩裡所體現的情景,有條件的話,甚至可以親自體驗一下。有了理解做基礎,記憶的效果就會更好,維持時間也更久。

另外,記憶也需要經常訓練的。媽媽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識地給寶寶安排一些需要記憶的遊戲或任務。


★★★幫寶寶樹立記憶的自信心

這個階段寶寶發生一些記憶不精確和記憶混淆是很正常的。

所以請媽媽不要訓斥寶寶說“你怎麼老記不住?又怎麼忘了?你記錯了”一類的話,這是很容易打擊寶寶對記憶的自信的。而且也會在某種程度給寶寶一個“我記不住”的反面心理暗示。

正確的方法應該是耐心教導,及時鼓勵,幫寶寶樹立自信,那記憶也會變得輕鬆。

讓孩子講自己的故事也是不錯的方法。

選擇一個讓孩子印象深刻的經歷,和他一起回憶這段經歷。開始的時候,主要由家長敘述,適當地讓孩子做補充,慢慢地讓孩子做主講人。

長期下來,孩子的記憶豐富了,能繪聲繪色地描述自己的經歷,而且能有條理地整理、重現過去的經歷。


根據寶寶記憶力的分段特點,從0歲開始,將親子閱讀進行到底

圖片源自圖蟲創意


2、閱讀能力的建立

4-5歲是孩子想象力發展的高峰期。

這時期的孩子喜歡誇大,說些想象的話,他們相信小飛俠真的會飛,大象會跟他說話……此時,讓孩子聆聽經典名著或以文學的語言寫成的好作品,這些都是引導孩子愛上閱讀的好素材。

想要孩子喜歡閱讀,家長就一定要把閱讀正正經經當一回事。

在家中替書本找個溫暖的角落,作為家庭的閱讀角,每天陪孩子一起在閱讀角呆上一會兒。讓電視、電腦休息,請出書本陪伴孩子。

常常陪孩子去圖書館,建議他參加圖書館的義工活動。還要陪孩子去書店逛逛,讓他挑選喜歡的書,擁有自己的書。

積極參加一些讀書會,不管是親子讀書會還是兒童讀書會,找一些志同道合的人,交一些有共同愛好的朋友,都是愛上閱讀的好方法。


根據寶寶記憶力的分段特點,從0歲開始,將親子閱讀進行到底

圖片源自圖蟲創意


臺灣繪本作家“花婆婆”方素珍說:

讀到一本好書,就說給孩子聽,這是傳遞智慧;

看到一本好書,就和孩子共讀,這是分享快樂。

有快樂,有智慧,就是一種幸福閱讀。

給孩子讀一本好書,就是為他撒下了一顆種子,這些種子會發芽、開花,然後住進一個小精靈;撒下的種子越多,住進來的小精靈就越多,一個個進駐他的心房。它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就叫智慧小精靈。以後在人生路上遇到酸甜苦辣、生離死別等各種問題,孩子心中的智慧小精靈就會跟他對話,幫助他一起走過所有的日子。

人在一生中會遇到很多挫折和心情沮喪的時候,有人用聽音樂的方式獲取快樂,有人通過閱讀來療傷。閱讀不是萬靈丹,但閱讀為孩子尋找快樂提供了一種非常重要的方式。

為了孩子,請把親子閱讀進行到底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