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親愛的女兒的一封信:遠離讓你感到自卑的朋友

奶茶漲價的話題最近被討論了很多,大多數人都覺得這波操作不合理。其實,喝奶茶在生活裡真的有那麼重要嗎?你有沒有經歷過,自己不情願卻被朋友拖著買奶茶的事情呢?

《熔爐》作者孔枝泳在《親愛的女兒》一書中,對女兒說了一些不要交往的朋友類型。《親愛的女兒》是孔枝泳寫給女兒的書信,今天和大家分享其中一篇,這不僅是母親對女兒的鼓勵,也是一位人生前輩給我們的成長禮物。


給親愛的女兒的一封信:遠離讓你感到自卑的朋友

日劇《母親》


媽媽知道,生活中必然會遇到這樣的日子:感覺所有的事情都一團糟,再也沒有挽回的餘地,也許只有在來世,這個世界才會發生一些改變。就是在這樣的日子,你會感覺周圍的人都是自私自利的騙子,至少不算什麼好人,他們用不當手段榨取別人的利益。玻璃窗的那邊明明是一個幸福的世界,唯獨只有你站在玻璃窗外面,獨自感受著淒冷的寒風。

✎ 停止思考,去感覺

在這樣的日子,如果能找一個可以發發牢騷、聊聊天的朋友自然很好,不巧的是朋友們那天偏偏都有約,他們跑到了玻璃窗的另外一邊,這就是人生定律。定律?對,這就是奇妙的人生定律。可以跟你這樣解釋:沒有約會、不趕時間的時候,路上反而暢通無阻;剛跟男朋友分手,就遇上一個風和日麗、百花爭妍的週末。就類似這樣的情形吧……


遇到這樣的日子,媽媽建議你,一定要用天然薰衣草精油做個薰香。這個時候,如果是媽媽的話,會在回家的路上順便去澡堂搓個澡,或者回到家裡放上熱水(最好能在浴缸裡放上熱水,不過現在很多人家裡沒有浴缸,所以找一個大一點兒的盆,放上熱水,然後坐在椅子上,這樣也很不錯。我說的是足浴哦)。把燈光調得暗一些,然後點上薰衣草薰香。


也可以聽一聽你最喜歡的音樂,但不要聽太悲傷的,最好是沒有歌詞的古典音樂,或者是有助於冥想的音樂,效果會更好。靜靜地坐下來,做十次深呼吸,用你的身體或者每一個腳趾去感覺,靜靜地感覺身體周圍熱水的溫度。停止思考,去感覺。


先照顧好自己的身體,這是最重要的,也是媽媽常常強調的。能同時照顧好自己的內心,自然更好不過了,但不要著急,慢慢來。從身體開始會更簡單一些。照顧好自己的身體,並不是讓你去做整形,或是用一些奢侈品來裝扮自己。過度的整容,沒有節制、過於執著的減肥,過緊的塑身衣等,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都是對身體的一種傷害。


給親愛的女兒的一封信:遠離讓你感到自卑的朋友


吸氣呼氣都體驗完以後,就開始享用蜂蜜香蕉吧。因為在這樣的日子,身體會覺得很疲憊,需要快速補充一些糖分。要準備的材料是香蕉、黃油、蜂蜜,還有少量的肉桂粉。


首先剝去香蕉皮(大家都知道,但還是要強調一下),然後把香蕉豎著從中間切開。把平底鍋放在爐子上,用中火加熱,放上一大勺黃油加熱融化。用別的油做不出這種味道,黃油最好。把切好的香蕉放進平底鍋裡,兩面都要烤一下,大概烤熟就可以,漂亮地盛放到盤子裡。可以澆上一點蜂蜜,再撒上一些肉桂粉,完成!


如果想看起來更華麗一些,就再撒上一些之前說過的杏仁薄片。如果有客人來訪,還可以再放上一大勺冰激凌,是不是有種西餐廳甜點的感覺?怎麼樣,簡單吧?


重要的是,要一邊品味,一邊慢慢地享用。慢慢品味的話,我們身體中的基因也會感覺到一絲幸福。如果吃得比較著急,我們體內的基因會過分貪戀這種甜味,所以一定要注意。慢慢地享用,我們的大腦也會跟著快樂起來。現在一邊享用美食,一邊聽媽媽說,怎麼樣?


給親愛的女兒的一封信:遠離讓你感到自卑的朋友

✎ 成人後的第一個任務——“離開”

大衛·裡秋(美國資深心理治療師)在他的《當愛遇見恐懼》這本書中寫道:

“作為一個成年人,我們有兩項任務:離開和做自己。成熟的第一步就是離開,即便這意味著挑戰、恐懼、危險和艱難。第二步,不管我們的離開是否得到認可,都必須堅定立場。得到認可,是指符合別人心中對我這個人的期望。”


媽媽在演講的時候,一些女性朋友偶爾會提出這樣的疑問:“您認為女人在結婚生子後,一定要擁有一份自己的工作嗎?”


“問我是怎麼想的?我不考慮這樣的問題,只是明白這樣做到底有什麼意義。”


對,這並不是要去思考的問題,而是在弄明白它的意義之後,如何做出選擇的問題。成年之後(這對於男女都一樣),就需要自己解決吃飯問題,自己承擔電費、水費和電話費。如果這些不是靠你的雙手解決,而是想著去依賴別人的話,就意味著你將要在別人的支配下生活。所謂的未成年人,就是要依靠父母或其他監護人來解決這些生活問題。


聽了媽媽的回答,有些人很疑惑:“我們既要做飯,又要洗衣服,還要照看孩子。我們所得到的只是這些勞動的回報而已,難道有什麼問題嗎?”


我並沒有說這些人不勞動,而是說她們讓別人為自己支付餐費,涉及的是社會支付問題。你不參與社會工作,就意味著把所有的支付問題都委託給了別人(丈夫)。並不是說這樣做不好,我只是想讓她們弄明白其中的道理。


還有人提出這樣的疑問:“有位大師說過,生完孩子以後,要悉心地照顧三年。那這個問題又該怎麼解決呢?”當然,大師這句話非常有道理,媽媽也完全同意。但是,大師所說的,是讓你在三年期間,竭盡全力地去照顧好孩子,並沒有說讓你把一生所有的時間都奉獻給孩子。怎麼去解決這個問題,不是要問大師,也不是要問我。極端的奉獻與極端的自私之間,肯定有一些相通之處,而對於每個人來說卻又不盡相同。


這就是大衛·裡秋所說的“走下去”(to go)。孩子,在走下去的過程中常常會遇到很多危險,但你已經是成年人了,這是你必須要做的事情。

給親愛的女兒的一封信:遠離讓你感到自卑的朋友

✎ 成人後的第二個任務——“做自己”

現在再來思考一下第二個任務­——“做自己”。媽媽之前說過吧,遠離那些讓你減肥、嫌棄你穿衣打扮的朋友。總而言之,就是遠離那些傷害你的自尊心、把你變得悲慘、令你感到自卑的朋友。


換句話說,有些人會把還沒有被世人驗證的價值觀強加給你,對於這樣的人,一定不要交往。


“媽媽,那孩子還是有很多優點的。”不要對媽媽說這樣的話。越是親密的朋友,越是戀人,就越不應該說這樣的話。人類沒有想象的那麼強大。不管什麼時候,跟優點比起來,缺點總會早早地影響到我們。如果有人把你放到一個散發著糞尿味的破房子裡,然後送給你一束百合花,你覺得有什麼意義呢?你最終聞到的只是糞尿的氣味而已。


隨著生活閱歷的增加,這個道理你自然而然就會明白。不管這個人有多少優點,只要他有致命的缺點,就一定不要跟他做朋友。


媽媽認為,有這樣幾種人是絕對不適合做朋友的:回家的路上覺得心情很糟,卻又說不出原因的人;一張嘴就特別悲觀消極的人,經常說一些奇談怪論的人;還有那些讓你對人生充滿絕望的人,諸如此類的吧。


給親愛的女兒的一封信:遠離讓你感到自卑的朋友

日劇《母親》

蔚寧,媽媽雖然比你閱歷豐富,也知道更多調整心情的方法,但是對於這樣的人,上策是乾脆不交往。但是,如果你的上級屬於這樣的人,而且他調離到別處的概率基本為零,那你就該考慮辭職了,或者讓自己獨立起來。媽媽經常說,跟你所掙的錢相比,跟你擁有的事業相比,你自己本身更重要。

不管在什麼時候,自己才是最重要的。你自己到底有多重要呢?可以這麼說,為了你自己,有時候甚至連自尊心也可以拋開。


親愛的女兒,蜂蜜香蕉吃完以後,清洗盤子也很簡單吧?把盤子洗乾淨放回原處,晚上靜靜地看本書。現在已是深秋,媽媽還剩下多少日子,我的女兒又還有多少美好的人生,其實我們都不清楚。但是有一點很清楚,眼前的這一瞬間稍縱即逝,再也不會重新來過。這一瞬間的優柔寡斷,可能會讓我們虛度一生的光陰。


讓今晚成為我們人生中的一個難忘之夜。知難而上,忘掉所有的不快。今晚,就在日記本上記下這樣的內容:那天,我點上了薰衣草薰香,安靜地享用了一份蜂蜜香蕉,還讀了本書。多麼美好而又平靜的秋夜。


本文選自《親愛的女兒》




給親愛的女兒的一封信:遠離讓你感到自卑的朋友

《親愛的女兒》

[韓]孔枝泳 著

陳冰冰 譯

《親愛的女兒》是《熔爐》作者孔枝泳給女兒講述的二十七個人生故事。每個故事都以一道簡單的家常菜為引。簡單的一飯一湯,融化了母女長久以來的隔閡。孔枝泳用親身經歷告訴女兒:你可以抱怨家庭、抱怨生活,但都無濟於事。人生重要的事情,就是愛自己,並且努力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