鄄城縣魚骨村:致富路上“粉條”飄香

鄄城縣魚骨村:致富路上“粉條”飄香

牡丹晚報全媒體記者 郭衛東 通訊員 兆福

寒冬臘月,牡丹晚報全媒體記者隨鄄城縣公安局民警一起走進鄄城縣董口鎮魚骨村舊址,在距離黃河不足20餘米的地方,記者見到幾個村民正在田間地頭來往忙碌著,他們正趁著晴好天氣晾曬粉條。掛在竹竿上晶瑩剔透的粉條“簾子”煞是好看,在陽光的照耀下,散發著陣陣清香,構成了一道獨特的鄉村風景線。

正在忙碌的負責人馮再國告訴記者,這些粉條是用紅薯純手工製作而成的,久煮不爛,清香可口,營養價值非常高。因為種植紅薯的基地緊靠黃河邊,所以他給粉條起了一個很接地氣的名字——“黃河灘”牌粉條。


鄄城縣魚骨村:致富路上“粉條”飄香


紅薯“巧”變身

“頭幾年我只種紅薯,賣起來麻煩還不賺錢,一斤也就幾毛錢,貯存不當還容易壞掉。”馮再國說。

2017年,馮再國種植的80多畝紅薯遇到了“滯銷”。眼看著辛辛苦苦種植的紅薯賣不出去,馮再國很是著急。

“我去河南賣紅薯的時候,看到有做紅薯粉條的,我想家裡貯存的那麼多紅薯要是也能做成粉條就好了。”馮再國說。

紅薯做成粉條不僅銷量好,而且價格也翻了好幾倍,馮再國當即在河南尋找了一位做粉條的師傅請到家中,讓他幫忙加工粉條。

“紅薯粉條製作過程很麻煩,要先將紅薯打粉,再通過傳統的工藝‘漏粉條’,漏出來後還要經過煮、洗、凍、曬等幾十道工序才能製作完成。”馮再國說。

很快,馮再國家中堆積如山的紅薯,變成了飄著“薯”香味的粉條。紅薯變粉條,馮再國的麻煩也隨之發生了變化。


鄄城縣魚骨村:致富路上“粉條”飄香


“俏包裝”的粉條銷路好

“粉條是做出來了,可是怎麼去賣啊?咱這可都是貨真價實的純紅薯粉條,直接拉到集市上去賣,價格肯定上不去啊。”馮再國說。

正當馮再國為如何銷售犯愁的時候,鄄城縣公安局宣傳科科長楊兆福給他出了一個好主意。楊兆福在魚骨村對口幫扶了5家貧困戶,其中有一戶在馮再國那裡幫忙加工粉條,在走訪貧困戶的過程中,楊兆福得知了馮再國遇到的麻煩。

“楊科長很熱心,當時就來找我了,他建議我把粉條分成三個包裝等級,一個用禮品盒裝,一個用編制袋裝,一個散裝,客戶可以根據不同的需求選擇購買。”馮再國說。

雖然包裝不同,但粉條都是一樣的,包裝高檔些,價格自然就會高一點。想到了解決的辦法,楊兆福又幫著馮再國設計包裝,聯繫客戶。沒多久,粉條便全部銷售一空,其中好多客戶把來年的訂單都提前預定了。嚐到甜頭的馮再國,第二年在村裡流轉了200多畝土地全部種上了紅薯。

“春種紅薯秋打粉,寒冬臘月下粉條。”這句諺語恰好正是馮再國做粉條的過程寫照。因為全靠手工,不用機械,只有天寒地凍的時候才能做粉條,從紅薯下來,到加工只有年前一個多月最適合做。

“一個月的時間把紅薯做成粉條,年前就能全部銷售完。”馮再國告訴記者。


鄄城縣魚骨村:致富路上“粉條”飄香


致富路上一起行

眼看著2020年的春節就要來臨了,馮再國的粉條加工點又忙活了起來。不久前,魚骨村的村民全部搬遷到了新建的黃河社區,擺脫了臨河而居的日子。但是楊兆福在走訪貧困戶的時候,仍舊會跨越黃河大堤,行駛過浮橋,到魚骨村舊址馮再國加工粉條的地方看一看。楊兆福不僅是公安局的工作人員,同時也是一名市人大代表,有著雙重身份的他,扶貧路上更加盡職盡責。

馮再國每年加工粉條的時候需要20多名工人,種紅薯的時候更是要80多人,每次招工他總是優先錄用村裡的貧困戶,助力貧困戶早日脫貧,也正是楊兆福當初幫助他的初心。

“我這裡一天能掙60塊錢,還不累。前段時間,俺家搬到新樓上了,我都60歲了不僅能掙錢,還住上了樓。”魚骨村村民呂桂雲一邊晾曬著粉條一邊告訴記者。呂桂雲曾經是村裡的貧困戶,現在已經成功脫貧。

正當記者採訪結束的時候,來自河南的韓改榮帶著同村人到馮再國這裡買粉條。她告訴記者,自從買過這裡的粉條,每逢春節前夕她都會來買一些。

“這個粉條好吃,快過年了,我想著早點過來,別到時候買不上。”韓改榮笑著說。

鄄城縣魚骨村:致富路上“粉條”飄香


鄄城縣魚骨村:致富路上“粉條”飄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