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堂放高考“知識擋板”,高三學生就著考題“下飯”,時間要用好

食堂放高考“知識擋板”,高三學生就著考題“下飯”,時間要用好

近日,廣西北海市第七中學的1000多名高三學生重返校園。開學以來,該校將食堂每張餐桌分隔成4格,隔離板的每一面都印滿了高考知識點。考點涉及每個學科,語數外較多,物化生政史地按比例平均分配。不少學生表示:這種隔板實用,根據想看的學科挑座位,每次吃飯都能挑到不一樣的知識點!

面對高考,高三學生面臨巨大的考試壓力,總覺時間不夠用。越到關鍵時刻越是焦頭爛額、束手無策,有點無從下手。怎麼辦呢?高三學生需要學會用好時間,做到勞逸結合,用好“邊角料”,學會做時間的主人。

食堂放高考“知識擋板”,高三學生就著考題“下飯”,時間要用好

一、學習需要勞逸結合,7+1>8

高考複習衝刺,高三學生需要嚴格遵守學校的作息時間,該上課上課,該休息休息,該運動運動,一心絕無二用。有些高三學生,週末可以練鋼琴、和父母一起去踏青……平時都看不到死命學習的樣子,可學習成績依然優秀。為什麼?這就是學習7小時,放鬆1小時,最終的效果往往大於連續學習8小學。

練琴是為了讓自己放鬆一下,才不是浪費時間呢,磨刀不誤砍柴工嘛。週末,練完琴後,整理好行李返校,可以以全新的狀態迎接新的一週。

很多高中生,耳朵裡常常塞了兩耳機,有些是在聽音樂放鬆,有些是聽英語。為了因應複習,不但坐車的時候會聽,起床的時候、跑步的時候都會聽。這樣一來,英語句法就在潛移默化中記住了。

食堂放高考“知識擋板”,高三學生就著考題“下飯”,時間要用好

二、時間緊,任務重,需要用好時間的“邊角料”

高三學生都有一個共同的感受:時間不夠用,每天連軸轉,連週末都不“放過”。時間真的這麼不經用嗎?根據高三學生的作息時間表,除掉上課、課間操、眼保健操、活動課、晚自修和睡覺時間等安排,還剩下5小時左右。

一天之內,學業最繁重的高三學生都有5個多小時的自主安排時間,只不過,這5個多小時是打亂分散的。數數這些時間的“邊角料”,還真不少。睡覺前20分鐘、晚飯後20分鐘、食堂排隊等候的時間、早讀前5分鐘、進校前5分鐘、預備鈴響後1分鐘……這些時間,學生在做什麼?是無所事事還是巧用時間?

有些學生將知識點摘抄在一張張小紙片上。碎片化的時間,就要用碎片化的學習方法,需要記憶背誦的知識點往往就在吃飯排隊時背熟了。有些高三學生常常是掐著時間點去食堂吃飯,為什麼?用餐高峰期,人太多太擠了,反正飯總有吃,不如先做會兒作業,等等再去,還省得排隊呢。有些學生在晚自習後回到寢室,一邊泡腳一邊還不忘互相抽背單詞。

高三學生,忙是正常的。優秀的學生將零碎的時間“邊角料”利用起來,做起了時間的主人,提高了學習的效率,這就是他們成為“學霸”的秘密。

食堂放高考“知識擋板”,高三學生就著考題“下飯”,時間要用好

三、巧用時間有竅門

擠時間有各種各樣的擠法。有些學生是隨擠隨學,擠出一點就馬上利用起來學一點;有些人是把擠出的時間累積到一起進行學習——下午放學後、途中、日常瑣事等,都抓緊處理,於是晚上學習的時間就擠出來了。

高三學生需要學會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哪裡都能學。把小事適當集中起來,壓縮在一個較短的時間內集中處理。進行簡單或重複性的活動時,可以“一心多用”。容易滑走的時間預先計劃,做好預防。高三學生學習過程中,把各科課本、作業和資料有規律地放在一起。待用時,一看便知在哪。如果查閱某本書時,東找西翻,不見蹤影。時間就在忙碌而焦急的尋找中逝去。高三學生需要把時間分成四個象限,按照緊急又重要事項、重要但不緊急事項、緊急但不重要事項、不緊急也不重要事項的順序來做。


積少成多、積腋成裘,高三學生如果能夠充分利用好時間的邊角料,一定會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