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冤屈”的中國電影,從來都不是可有可無

我們的電影突然變得可有可無,一無是處。

在中國內有很多觀念根深蒂固且難以改變,特別是在這次疫情期間,一些原有的矛盾在消融,但很多矛盾卻被無限度的擴大並激化。中國電影就是其中最被“冤屈”的一宗,想必有許多偏激的言論會讓很多仍在堅守的從業者和一些實在看不下去的影迷都略感心寒。

要知道電影對於一個國家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他可能是一個國家的名片,也可能是一個國家的代表,特別是中國,電影往往要去擔負起很多更重要的使命。

近九十天的停工停映有可能要延續一百二十天乃至更多,根據業內人士透露,目前國內倒閉的影院數量已經達到一個驚人的數字,該數字也伴隨著停工期的延長在不斷的激增。

拋開經濟的問題,拋開娛樂的問題,電影在中國其實從來都不是可有可無的。


被“冤屈”的中國電影,從來都不是可有可無

中國電影所承載的意義

遠比其他文化產品更深遠、更重要

新中國第一場關於文化的大討論就源於電影,儘管他是一場“嚴厲”到近乎無情的批評,但也可見電影對於新中國的重要性和非凡意義。

被“冤屈”的中國電影,從來都不是可有可無

▲新中國第一部“禁片”《武訓傳》


熟悉中國電影近代史的朋友應該都知道《武訓傳》,他也是被冠以新中國第一部“禁片”,如果用現代的眼觀和後續一些對於電影批評來看,《武訓傳》成為第一部“禁片”肯定是略顯教條了,但他在建國後初期所引發的討論是空前的。

之所以新中國第一場文化大討論是由一部電影而引發,重要的原因在於建國初期我國對於電影的重視。

新中國初建,百廢待興,國家一手抓經濟建設、一手抓文化建設,學校開始向工農開門,開展識字掃盲運動;大力建設公共圖書館、群眾藝術館、文化館(站)、劇場以及廣播、電影設施。

在聯絡和建設西藏少數民族地區之時,我們建立起了第一所民辦小學、第一所夜校、第一個識字班、第一個電影放映隊,由此可見在相當長的時期內,電影在中國處於教育和文化一樣的地位。

被“冤屈”的中國電影,從來都不是可有可無

▲“老許,你要老婆不要?”

《牧馬人》謝晉1982年


十年浩劫和撥亂反正時期,電影所承擔的意義變得更為重要,他成為比其他文學載體更直接有效的工具,甚至一些影片的出現也彰顯了那個時代所特有的變化和趨勢,成為更多民眾所討論的話題,即便在今時今日也極具生命力。

在相當長的時間內,中國電影一直都在承載著記錄歷史、演繹歷史、表現群眾、歌頌文明、諷刺落後的集中代表,這也是中國電影能夠在早期獲得極高的民眾聲譽,並能夠得到相當一部分群眾支持的重要原因。


被“冤屈”的中國電影,從來都不是可有可無

中國電影人和中國電影

正在承擔和行使更大的責任及使命

很多更年輕觀眾對於中國電影一直都抱有較大成見,因長久以來,中國電影在意識形態方面過於嚴苛,雖在八九十年代中國電影開始進入美學弘揚時期,但仍沒有進入完全的市場化運作,畢竟在相當長的時間內,中國一直都是計劃經濟時代。

被“冤屈”的中國電影,從來都不是可有可無

▲北京奧運會開幕式 張藝謀導演(圖片來源網絡)


新世紀中國最大的盛會2008年北京奧運會,其開幕式由中國著名電影導演張藝謀指導,這對於中國電影和中國電影人是非常重要的榮光,把這樣的盛會交付給中國電影導演,可見我們對於電影的重視和青睞。

事實也證明,北京奧運會的開幕式可能是奧運會有史以來,幾乎是最成功的一次難以復刻的壯舉之一。

如果說張藝謀作為藝術性導演在中外取得相當成績可以代表中國電影,那麼作為純商業性的成龍大哥則代表了另外一種中國電影,甚至可以成為李小龍後,中國在世界電影的一張響噹噹的名片,他也是目前華人唯一獲得奧斯卡終身成就獎的演員,他也為中國電影和中國電影人更多的進入世界和好萊塢起到了關鍵作用。

自然在很多觀眾眼中,中國電影到現在也沒實質的拿過奧斯卡最佳影片(或最佳外語片),近些年也和歐洲三大電影節漸行漸遠,特別是一些影片因參賽的風波而導致在國內上映受阻,也會讓一些影迷不悅。

但必須要看到,電影在世界範圍內已經越來越功利化、越來越傾向於政治訴求和意識形態的表達,但在目前的中國,國內的北京&上海電影節其背後的招商已經越來越豐富和多樣性,國內的西寧FIRST青年電影展和平遙電影節也要比早幾年規模更龐大,這些電影節的規模和厚度已經開始接近歐美一些主流電影節了。

其實從上次疫情(2003年非典)之後,到2008年北京奧運會,中國終於將電影市場完全放開,中國電影也開始逐步從簡單的意識形態表達和單一追求美學訴求,逐步走向商業和藝術統一。

很難想象,還有其他什麼文學藝術形式可以像電影這樣有魅力,可以像電影一樣通俗並廣為普通群眾所接受,相比於其他國家和地區而言,中國大部分的普通群眾較少接受高雅藝術的薰陶,高規格的體育比賽也只是一部分體育迷在欣賞,對於大部分觀眾而言,電影和電影院仍然是最親民、最友好的文化消費場所。

在大家羨慕緊鄰拍出了《寄生蟲》《小偷家族》時,中國也拍出了像《我不是藥神》《流浪地球》和《紅海行動》這樣的影片,甚至像昆汀這樣導演,也對《南方車站的聚會》讚不絕口。

2018年4月16日,國家電影局揭牌成立,中國電影納入中宣部直管,這也是所有具備商業屬性的機構之中,唯一一個劃歸到中宣部管轄的部門,可見中國電影的獨特性和特殊性。

出乎很多人意料的是,新主旋律影片&全新的先進人物傳記片這幾年脫胎換骨,拍攝水準和發行規模都要比早些年更成熟,電影院作為最佳載體,承擔了網絡和小熒屏無法達到的效果。

仍然會有觀眾在質疑“主旋律”和戰爭動作影片的大行其道,但也必須看到,中國目前的主旋律影片已經逐步更多向商業化靠攏,已經並不是那種長久以來“硬邦邦”的教條主義,這種新形態下的中國電影,更多還是需要走回到電影院之中。


被“冤屈”的中國電影,從來都不是可有可無

承認中國電影的缺點,也請正視他的成長

這些年,因為存在了一些明星個人的問題,也包括了相關部門對於電影過於嚴苛的審查和技術問題,讓中國電影在民眾層面遭到不少非議,很多觀眾將中國電影劃歸一個整體,把個別的偷稅明星、存在不良行徑的公司與普通電影院從業者等同討論,把一些因市場原因到導致的價格變動歸罪到電影院“利慾薰心”。

一部分觀眾批評電影院利慾薰心的言辭無外乎是“平日裡賺那麼多錢,為什麼一到疫情就喊窮。”但當他們接受到第三方和片方優惠的特價票時,卻又把這些優惠當成理所應當的正常價格。

這可能是目前極大一部分觀眾對於電影院抱有懷疑態度的主要原因,也是消費者本身趨利的主要表現,但不幸成為電影院不能正常復工的一個強加理由。

被“冤屈”的中國電影,從來都不是可有可無

▲雙11一天2684億交易額


從表面上看,近幾年中國電影的票房也就五六百億,對比起其他行業真心不值一提。要知道天貓雙11的銷售額是中國年票房的四倍,一個大的樓盤便等同於中國電影年票房,一個省的月旅遊收入可能也是全年票房。

但中國電影的進步和發展是近年來中國多個經濟層面中最迅速的,據統計中國電影的增長速度在近幾年一直都跑贏GDP,並且在觀眾層面大家的滿意程度一直都在提升。

中國電影和中國電影也從另外一個角度變向的拉動GDP。據不完全統計,在商業中心,最先被招商和競爭力最激烈的往往都是影院項目,電影院項目在商場中入住率也是所有商戶中最高的。

在規劃一個商場時,電影院幾乎是這個商場等級最顯著的標誌,也是招商過程中多方最關心的項目,大部分商場都會把影城設置在商場的最頂或最底層,臨近影城的門市其價格往往會高於其他門市,同時影城外的一些空置區域也會被特別規劃出來用以出租,這些都是其他商戶所不具備的吸引力。

有沒有一個星級電影院往往是一個商場是否具有競爭力的重要標準,同時一些非傳統商品購物廣場型商場,現在也都標配一座電影院,而且這些電影院往往要比整個商場其他商戶更吸引顧客。

近幾年因中國電影市場良好的成長態勢,讓更多的觀眾走入電影院,群眾收入的逐漸提高以及電商&片方價格的補貼,使得看電影從之前小眾文化逐步走向快銷品,根據不完全統計,近年看一部電影觀眾所需要負擔的成本(包括時間和費用)已經比多年前大為降低,電影也是青年朋友日常消費重要的一個支出選項。

只不過由於互聯網的發達,觀眾能夠接觸到海外優秀影片的渠道更為便利,相比目前中國電影的產能和質量而言,兩者之間仍然具有一定差距,但中國電影的工業化進程較晚,目前仍然相對有不足的一面,這更需要我們的市場能夠有一個長久和安穩的發展態勢。

仍然還是會有人說,中國電影的衍生能力太差,更多是在依靠票房賺錢,雖然我們要承認目前中國電影更多回收成本的方式是票房,但也必須看到,中國電影和中國電影院在努力改變這一切,因電影而發生的額外利潤和利益這一兩年也在逐步加強。

無論是情侶、朋友還是家人,一場社交活動的中心可能是看電影,但伴隨而來的是餐飲、交通出行等多方面的經濟行為,中國的電影和電影院日前已經不僅僅是一個層面,已然是多個層面的共同體。

當然,困擾中國電影的一些問題一直都存在,特別是在這次疫情期間,所有的問題也被集中提及,包括行業之間的摩擦、觀眾訴求一直不能得到滿足、也包括了長久以來電影行業本身因特殊性而導致的矛盾。

更年輕的觀眾真正接觸電影的時間非常短,更成熟和年長的七八零後也逐步離開了主流觀影群體,現在的觀眾更注重個人表達,大家的情緒化是很容易相互渲染的,這也會讓一些看似不是是問題的問題變得更嚴重,更一發不可收拾。

在短期內,我們無法破除和避免一些問題和阻礙,這些問題雖然觀眾發洩到網絡上、針對明星藝人和影視公司,但最終落腳點和傷害的往往是電影院,這些也使得在多個商戶均已恢復營業的時期,電影院仍然是最被大家所遺棄的場所。

歸期未定使得中國電影在當下的境遇很尷尬,一些影片的轉網也不斷讓“中國電影無用論”甚囂塵上,但無論是從歷史地位還是他在目前中國政治經濟還是民生中都已經是不可或缺一環,相信在近期內通過媒體的呼籲和影迷的反饋,中國電影解封的日子會很快到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