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的夢想:擁有一個獨立書房

最近要搬家了,竟然有莫名的盼望。其實人有很大的慣性,我的很多老同事,如果在一個地方租住時間長了,大概率會對這個地方產生感情,買房也會選在附近。我在當下這區域已經住了十年多,按理說已經非常習慣,為何對於搬家產生了嚮往?


成年人的夢想:擁有一個獨立書房


我想了一下,原因有好幾條,包含要距離公司新址近一些,上班方便,距離未來居住地近一些,以便裝修新房。但是最重要的驅動力還是來自於「對空間的期待」,具體而言包含給家人更大的活動空間,也給我自己一個獨立書房。其實以前在過二人世界時,一個80平米的loft或者一個100平米的兩居室對我們而言,都是綽綽有餘,但是當孩子在去年降生之後,雖然我們已經換到了150平米的三居室,但大家的生存空間一下子就侷促了。家裡的人一下子多起來,在安排完每個人的空間,尤其在客廳佈置了孩子的圍欄之後,我自己的獨立空間就失去了:比如我能使用的運動空間只剩下兩塊瑜伽墊大小,而我的書房被安排在臥室一角,用簾子和臥室相隔。


成年人的夢想:擁有一個獨立書房


此外,疫情也產生了很大影響。這次疫情對世界的最終影響還不得而知,但是對我們自己的生活卻產生了實實在在的影響。比如我們現在租住的房子是「臨街房」,剛搬進來時,我經常受困於樓下道路在午夜時分傳來的行車噪音。但是在疫情期間,我非常慶幸自己住在臨街房裡,因為能看到外面街道的動靜。在家禁足期間,憑窗眺望街景是我每天的幸福時光,這讓我想起自己小時候的生存環境:在家裡和學校都可以憑欄眺望附近的田野和山川 —— 視野真是太重要了,難怪我不喜歡高密度的社區!

除了視野本身,空間也帶給大家很多影響。看到新聞,在疫情過後,很多地方離婚排隊,報道說原因是疫情期間,很多夫婦在一起待了很久,原先就有的矛盾被深化,導致離婚。報道總結說:看來每個人都需要獨立空間。

的確如此,不僅夫妻各自需要獨立空間,父母、小孩子都需要獨立空間。所以,一個合適的住所應該能為每個人配置獨立空間,當然,大家也得有其樂融融在一起的空間。這裡的關鍵是「獨立空間」,而不是「大空間」,上次看到日本建築師中村好文的書中講了一個案例,他為自己打造了一個2平米大小的讀書空間。我看到設計圖和照片,甚為感動。其實每個人都需要能有自己安靜做夢的空間,我們在選擇和設計居所時一定要考慮到這種需求。


成年人的夢想:擁有一個獨立書房


上次和同事聊起他的即將收房的新房,他說自己最重要的期待是:在家裡給自己設計一個獨立書房。我在設計自家的新房時,也把書房當成重要的考慮因素。包含此次換租房子,獨立書房也是關鍵的考慮因素。雖然最近兩年還得租住房子,但我已經計劃好好規劃一下這個得來不易的書房。當然,無論是此次租房還是設計新房,在我的整體計劃中,我既考慮了家人聚在一起的空間,也為每個人設計了「獨立空間」。

尤其在考慮新房裝修時,「空間用途」才是第一性的要素,相比之下,用什麼樣的裝修材料或者什麼品牌的電器,並不是那麼關鍵 —— 這就是「第一性原理」在室內裝修領域的體現。很多設計師展示的設計方案可以用一個詞概括:「照騙」,即只有擺拍的價值,沒有展現實用的價值。因此我建議大家在設計、裝修新房時,自己一定要明確自家真正的需求,並且親自為最終的設計方案負責,而不是把責任完全拋給設計師。

有人說:閱讀是一所避難所,那麼書房何嘗不是避難所?基於這個原因,每個成年人都應該為自己的「獨立書房」而奮鬥。努力吧,各位輝友,人生很值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