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系列報告,邀你打開GEI發展藍圖

全球能源互聯網(Global Energy Interconnection,GEI)是中國在2015年聯合國發展峰會上提出的重要倡議。

在2019年12月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期間,全球能源互聯網發展合作組織(GEIDCO)主辦主題活動,系統宣介全球能源互聯網“中國倡議”,首發全球及亞洲、歐洲、非洲、北美洲、中南美洲、大洋洲能源互聯網研究與展望系列報告(簡稱“1+6”系列報告)。

那麼,這7本報告究竟講了什麼?關注全球能源互聯網發展合作組織官方微信,我們將陸續推出解讀報道。

1.概述:何為“1+6”系列報告?

全球能源互聯網是應用智能電網、特高壓輸電、清潔能源、儲能等先進技術,推動全球清潔能源大規模開發、配置和使用的重要平臺。

2016年以來,GEIDCO開展了多層次、跨領域、全球性的綜合研究,形成了由理論、戰略、規劃、技術和標準研究組成的研究成果體系。《全球能源互聯網研究與展望“1+6”系列報告》就是研究成果體系的核心組成部分。

“1+6”系列報告,邀你打開GEI發展藍圖

“1+6”系列報告

“1+6”系列報告對全球及各洲能源電力發展趨勢進行分析和研判,對清潔能源基地開發及互聯互通方案開展了研究,特別提出全球“九橫九縱”骨幹網架方案及各大洲清潔能源基地開發和電網互聯互通方案,為全球及各大洲能源互聯網建設勾畫了藍圖,填補了相關研究領域空白。

2.趨勢:全球能源走向清潔化、電氣化、互聯化

報告分析提出,全球人口和經濟不斷增長,推動能源消費不斷增加,以化石能源為主的能源結構給人類可持續發展帶來嚴峻挑戰,能源低碳化、清潔化轉型已刻不容緩。

全球水能、風能、太陽能等清潔能源資源相當於化石能源剩餘可採儲量的38倍。未來,清潔能源將逐步取代化石能源佔據主導地位,形成清潔能源大範圍優化配置、跨時區跨季節多能互補互濟的電力流格局。

“1+6”系列報告,邀你打開GEI發展藍圖

全球發電裝機結構發展趨勢預測

電能輸送方便,可高效轉化為各類形式的能源,電氣化是清潔能源大規模開發利用的必然要求。2035年左右,電能將超過石油成為終端第一大能源品種。2050年,全球用電量達到60萬億千瓦時以上,電能佔終端能源比重超過50%。

“1+6”系列報告,邀你打開GEI發展藍圖

全球電力需求預測

全球水、風、光資源分佈存在時區差、季節差,資源密集區域普遍遠離負荷中心,需要通過電網互聯互通,實現全球配置、高效利用。

“1+6”系列報告,邀你打開GEI發展藍圖

清潔能源接入電網實現互聯互通

3.格局:覆蓋六大洲的“九橫九縱”電網網架

報告規劃提出,在構建各國國內和跨國電網互聯基礎上,進一步加強洲際聯網,全球建成“九橫九縱”全球能源互聯網骨幹網架,廣泛互聯大型清潔能源基地與負荷中心,實現清潔能源全球配置,跨時區、跨季節大規模互濟。

2035年,建成“五橫五縱”互聯通道,亞洲—歐洲—非洲率先實現跨洲聯網。到2050年,建成“九橫九縱”全球能源互聯網骨幹網架,形成清潔能源全球開發、配置和使用新格局。

“1+6”系列報告,邀你打開GEI發展藍圖

2050年全球能源互聯網骨幹網架示意圖

“1+6”系列報告中的總報告重點提出了“九橫九縱”骨幹網架等總體性解決方案,而各洲報告則重點提出了洲內清潔能源基地和電網互聯互通方案。(各洲報告將在本公眾號後期推送中詳細解讀)

4.技術:特高壓等先進成熟技術讓夢想照進現實

報告指出,全球能源互聯網骨幹網架是以超/特高壓輸電、柔性輸電和海底電纜等先進技術為支撐的。伴隨清潔發電和輸電技術日益成熟,建設全球能源互聯網的條件已經具備。

當前,許多風、光發電中標價格已經低於煤電和氣電。預計2025年前,光伏和陸上風電競爭力將全面超過煤電和氣電。

“1+6”系列報告,邀你打開GEI發展藍圖

全球清潔能源度電成本發展趨勢預測

1000千伏特高壓交流輸電、±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技術及核心設備已完全成熟,並具備豐富的工程運行經驗。中國建成了世界最大的特高壓交直流混合電網,主要用於解決超遠距離、超大容量電力輸送問題。巴西、印度等大國也在研究並應用特高壓技術上實現了突破。未來,特高壓大容量海底電纜、大規模儲能、直流電網是技術研發和提升的重點。

“1+6”系列報告,邀你打開GEI發展藍圖

中國晉東南—南陽—荊門1000千伏特高壓交流輸電工程

5.效益:人類可持續發展的紐帶和橋樑

報告表示,建設全球能源互聯網,將對滿足全球電力需求、拉動世界經濟增長、降低電價水平,應對氣候變化、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創造社會美好生活及支撐服務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等具有重要意義。

經濟效益:以清潔和綠色方式滿足全球經濟社會發展帶來的能源電力需求;有力帶動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智能製造、電動汽車、新型儲能、節能環保、信息通信等新興產業發展;有效降低能源供應成本。

預計到2050年,全球能源互聯網電源及各電壓等級電網總投資約34萬億美元,其中電源投資24萬億美元,電網投資10萬億美元。

社會效益:提高電力普及性,讓人人都能用得上、用得起綠色、清潔、低價的電力;有效降低能源生產和使用帶來的汙染問題;在能源開發、電力生產、電網建設、電工裝備、電能替代、智能技術、新型材料、信息通信等諸多領域拉動就業。

預計到2050年,全球可累計新增超過3億個就業崗位,每年可減少因汙染引發的相關疾病800萬~1000萬例。

氣候環境效益:推動工業、交通、生活部門使用的煤炭、石油和天然氣被清潔電能替代,減少工業廢氣、交通尾氣、生活和取暖廢氣等排放,實現溫升控制目標,並減少化石能源開發、使用等過程帶來的地下水汙染、陸地和海洋生態破壞。

預計至2050年,每年可減少二氧化硫排放5070萬噸、氮氧化物排放7810億噸、細顆粒物排放1143萬噸,實現《巴黎協定》溫升不超過2攝氏度的目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