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伏威、李子通掃蕩江淮

竇建德起義後第二年,杜伏威、輔公祏在長白山舉起反隋旗幟。

杜伏威是齊州章丘人,輔公祏是他的好友,齊州臨濟人。他倆生活都極端貧困,最初參加左才相起義軍,但得不到信任,就離開左才相,自己組織隊伍。杜伏威強悍有力,大公無私,在作戰中“出則居前,入則殿後”,得到廣大群眾的擁護。

杜伏威、李子通掃蕩江淮

大業十年,齊郡一帶農民起義遭張須陀的圍剿,左孝友部失敗。屯軍祝阿的盧明月,也在這年年末被張須陀擊潰,殘部向河南方面轉移。在這樣情況下,杜伏威、輔公祏也離開齊郡,轉向淮河流域。

十二月,杜伏威到達淮北。這時苗海潮領導下的農民軍在下邳活動。杜伏威為了壯大力量,派輔公祏勸說苗海潮合力抗隋,並表示:如果你能當主帥,我們就聽你指揮,假若你覺得無力領導這樣大的隊伍,就聽我們指揮。再不然就兩軍較量一下,誰強就服從誰。苗海潮兵力較弱,只好和杜伏威合併。

兩軍合併後,杜伏威向淮南進軍,準備包圍江都。江都通守派宋顥前來鎮壓。杜伏威誘敵深入,把敵人引向蘆蕩,然後從上風縱火,迫使隋軍陷入大澤,消滅了很多隋軍,取得反擊戰的勝利。

杜伏威、李子通掃蕩江淮


大業十一年(615),杜伏威合併了趙破陣部,佔領安宜等地。冬天,進佔六合。同時,另一支農民軍李子通,奪取了海陵,左才相部也到達淮河沿岸。他們的隊伍,都發展到幾萬人,並且在淮南穩定下來。

大業十二年冬天,隋煬帝回到江都,派遣公孫上哲率近衛軍圍剿杜伏威。在鹽城一帶被杜伏威殲滅。大業十三年(617)正月,煬帝又派大將陳稜領精兵八千餘人前來進攻。

陳稜是能征善戰的將領,曾遠征琉球,並多次打敗農民軍。他到達前線以後,堅壁不戰,消磨農民軍的銳氣,以逸待勞。杜伏威、輔公祏識破了陳稜的詭計,送他一套女人服裝,稱他“陳姥”。陳稜終被激怒,全軍出戰。杜伏威、輔公祏各帶幾百騎兵闖入敵陣,把陳稜軍打得大敗。農民軍乘勝攻破高郵,佔領歷陽。杜伏威自稱大總管,以輔公祏為長史,建立了農民政權。同時分遣諸將,向淮南一帶擴大領地,合併了不少小股農民軍。後來又派大軍渡長江,打敗李子通,佔領丹陽,建國稱吳。在農民軍統治區內,實行“輕賦斂”政策,取消殉葬之風,嚴懲貪官汙吏,“無輕重皆殺之”。他們是江淮地區最強大的農民軍。

江淮地區另有一支李子通領導的農民軍。

李子通是東海人,家貧賤,以漁獵為業。平時,他經常扶老攜幼,見義勇為。大業九年(613),他在長白山參加左才相起義。由於李子通不好殺人,所以“人多歸之”,半年之間,部眾發展到1萬餘人。後來他和左才相發生矛盾,自己引兵到達淮南,並且一度和杜伏威合作。

杜伏威、李子通掃蕩江淮

淮南農民軍勢力的發展,使隋朝的財政受了很大影響。他們為了擺脫困境,於大業十年(614),派大將鎮壓李子通,子通失敗,東奔海陵。由於當時破產農民甚多,所以到這年七月,這支農民軍又擴大到數萬人。

武德元年(618)三月,江都政變,宇文化及帶領十萬人到中原爭奪天下,他任命陳稜為江都通守。

由於江都空虛,李子通乘機圍攻陳稜。陳稜向大士族沈法興和杜伏威求救。當時沈法興正屯兵揚子,杜伏威在清流,他們之間相隔數十里。沈法興招募江南流民,夜襲杜伏威,擴大了沈法興和杜伏威的矛盾,因而無力協助陳稜,從而江都孤立。李子通猛攻陳稜,攻克江都,稱帝,國號吳,年號明政。這樣,農民軍的聲勢大振,又有隋丹陽守樂伯通率萬餘人投降李子通,從此,這支農民軍的勢力便擴充到長江以南。

武德三年(620)十二月,杜伏威派輔公祏圍攻李子通。

這時李子通的部眾甚多,超過對方10倍以上。但輔公祏智勇雙全,他精選甲士千餘人,各執長刀打先鋒,另以千餘人殿後,有臨陣懦怯者立即斬首。輔公祏親自督戰,雙方戰鬥非常激烈。結果李子通大敗,降者數千人。李子通食盡,放棄了江都,渡江到了京口,杜伏威進佔丹陽。李子通奔向太湖區域,擴充農民軍達兩萬餘眾,準備攻打沈法興,奪取浙北地區。

沈法興是吳郡大族出身,曾任吳興太守。他以誅宇文化及的名義擴大武裝,掌握精兵6萬,佔領了吳郡、餘杭、毗陵等10餘郡,武德二年(619)八月自稱梁王,改元延康,署置百官。武德三年(620),李子通渡江攻沈法興,取京口。沈法興敗走奔吳郡,又被李子通襲破,部下也紛紛反對他,最後投江自盡。李子通乘機佔領沈法興故地,佔有“北自太湖,南至嶺,東包會稽,西距宣城”地區。

杜伏威、李子通掃蕩江淮

武德四年(621)十一月,唐政府平定中原,向江南進軍。這時杜伏威、王雄誕已降唐,王雄誕奉命鎮壓李子通。李子通被俘,被解送長安。

江淮農民起義的最後階段是輔公祏的反唐鬥爭。

武德二年(619),杜伏威降唐,五年被留居長安。

他離開丹陽的時候對輔公祏、王雄誕說:“我到長安以後,如果他們保我人身安全,並且有了官職,你們也共同歸唐。否則一定要堅持反唐,不要放下武器。”後在長安被毒殺。

實際上,輔公祏和杜伏威、王雄誕間向來不和,杜伏威走後,長期沒有音信。輔公祏利用王雄誕臥病時機,偽造杜伏威的信件,宣稱伏威進了牢房,我們應當起而反唐。

武德六年(623)七月,輔公祏奪了王雄誕的兵權,發動二次起義。輔公祏在丹陽稱帝,國號宋,署置百官,任左遊仙為兵部尚書、越州總管,以江州農民軍領袖張善安為西南道大行臺,聯合起來共同反唐。首先,派大將徐紹宗進攻海州,令陳正通奪取壽陽。另一方面,輔公祏又派張善安出兵北伐,設法扼守長江中游。張善安系兗州人,於大業九年(613)在齊郡起義,最初只有百餘人,後來合併了孟讓農民軍的殘部,擴充到八九百人。他們打破了廬江郡,從廬江渡江。武德六年(623)七月,他和輔公祏聯合反唐。張善安派兵北進,攻克了夏口,唐將周法明出兵黃州,準備討伐張善安。周法明喪失警惕,夜間在船上飲酒,被張善安的部下刺死。

當輔公祏第二次起兵反唐的時候,中原的農民軍業已失敗,全國的政治形勢對江淮農民軍非常不利。這年十一月,朝廷派李孝恭、李靖等率領強大水陸軍圍剿這支農民軍。武德七年三月,輔公祏軍被擊潰,光榮犧牲。

隋末農民起義是唐朝以前歷史上規模最大的起義。這次起義狠狠打擊了士族門閥及反動官員,從此“

燕趙右姓,多失衣冠之緒。齊韓舊俗,或乖德義之風。名雖著於州閭,身未免於貧賤”(《唐會要》卷八十三)。“關東魏齊舊姓,……皆淪替”(《舊唐書》卷八十二《李義府傳》)。另一方面,由於隋朝政權被推翻,部分地主死亡流徙,有些農民取得土地,唐初個體自耕農顯著增多。與此同時,過去被嚴格控制和奴役的部曲、佃客,多在農民戰爭中爭得人身解放。這次農民大起義,又推動了唐初的政治改革,“貞觀之治”就是在隋末農民戰爭推動下出現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