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之變後明朝宗主國地位下降,明鮮在對女真的外交上達成一致

明朝的政治‚在英宗正統年間出現了明顯的轉折。1449年‚明英宗在“土木之變”中被蒙古軍俘虜‚蒙古軍乘勝進抵北京城下‚明朝遭遇了建國以來最嚴峻的一次考驗。土木之變是明代影響深遠的重大事件‚它是明朝由盛而衰的轉折點‚也是明朝與蒙古實力對比轉化的標誌性事件。土木之變後‚明朝失去了在北方實力上的優勢‚北疆形勢變得越發難以應對。西北的蒙古時時有南下之勢‚東北的兀良哈和女真諸部也蠢蠢欲動‚時有騷擾。正德起‚樓寇又開始猖撅活動於東海海岸。在這種形勢下‚明朝在對外關係方面‚失去了積極進取的精神‚表現為全面的收縮和限制。與此同時‚明朝與朝鮮之間的關係此時日益向成熟的睦鄰關係發展。決定這一睦鄰關係的現實基礎‚除了雙方之間都需要相互支持以共同對付樓寇的海防侵擾外‚東北境女真勢力的興起也是一個重要的因素。

土木之變後明朝宗主國地位下降,明鮮在對女真的外交上達成一致

朝鮮世宗的勵精圖治為朝鮮王朝創造了穩定繁榮的局勢‚不幸的是‚他留下的國家繁榮的局面沒有被他短壽的繼承者們保持下來。景泰元年(世宗三十二年‚1450)文宗即位於景福宮勤政門。文宗體弱多病‚在位僅僅兩年‚便在景泰三年(1452)因病死去。11歲的王子繼承王位‚是為端宗。文宗去世後‚任命了皇甫仁、金宗瑞、成三問等一批顧命大臣輔佐年幼的端宗。1453年‚首陽大君勾結大臣鄭麟趾、韓明洽‚出其不意地撲殺了皇甫仁、金宗瑞、南智等顧命大臣。史稱“癸酉靖難”。之後首陽大君把持朝政‚是為世祖‚並逐漸剪除反對篡位的朝臣。世祖之後是為睿宗‚在位僅一年。德宗未及即位即病死。之後的成宗即位後‚“士禍”頻起‚李朝由此開始走向文恬武嬉、兵備廢弛、黨爭加劇的時代。面對東北女真的時時侵擾‚朝鮮以“小天朝”自居‚使用恩威並施‚又打又拉的手段‚羈糜控制鴨綠江、圖們江內側的女真人‚並與明朝聯合對女真人進行過幾次征討。進入16世紀後‚隨著女真人勢力的逐漸強大和朝鮮的國力漸衰‚朝鮮對女真人不再積極招撫‚到中宗時期‚朝鮮己開始驅逐女真人‚對女真人的態度已變為恐懼排斥了。圍繞女真問題‚明朝與朝鮮積極合作‚共同鉗制女真勢力的發展。

蒙古瓦刺部在正統初年己勢力大增‚正統四年‚也先繼為太師‚開始大規模的擴張勢力。明朝被其每歲貢獻良馬的表象所迷惑‚在北邊不加防備。正統十四年(1449)七月‚也先突然發起了對明朝的進攻。在太監王振的鼓動下‚英宗調兵20萬親征瓦刺‚結果被圍困在土木堡‚王振死‚英宗被虜‚朝中一片混亂‚甚至有主張南遷之說。明朝的政治危機達於頂點。景帝即位‚成功保衛北京‚才使政局穩定下來。經歷了這許多變故的明朝‚元氣大傷‚此後無意開展積極的對外政策。

土木之變後明朝宗主國地位下降,明鮮在對女真的外交上達成一致

與此同時‚統治階層日趨腐化。明中葉皇室的奢侈靡費日益增多‚數量浩大,明王朝內外部的種種矛盾愈益尖銳起來‚開始走下坡路了。在此形勢下‚對女真人的招撫逐漸失去了積極進取性。表現出明統治者對經營東北女真人的消極態度‚也就是明朝在處理建州左衛人民的遷移問題上‚態度遊移不定‚反覆無常的表現。

在明朝幾百年間‚東北女真族始終介於明朝、朝鮮、蒙古三種勢力之間‚女真的歷史就是跟明朝、朝鮮、蒙古三方面發生關係的歷史。由於明朝的強大實力‚掌握了政治上的主導權。明朝政局的沉浮與動盪‚對女真諸部‚對明鮮之間的宗藩關係‚也會產生相當的影響和衝擊。“土木之變”前後‚蒙古勢力的崛起‚是對明朝與朝鮮關係的一次深刻的考驗。對東北的女真人‚明朝仍繼續以前的招撫政策‚設立羈糜衛所‚分而治之。正統以前‚明朝國力充裕‚邊備整傷‚女真懾於明朝之國威‚雖然叛服不常‚間有寇擾‚但不為大害。但隨著女真實力的不斷髮展‚來自蒙古勢力的威脅不斷加大‚明朝對女真人的政策有了變化。

土木之變後明朝宗主國地位下降,明鮮在對女真的外交上達成一致

明初‚與明朝和朝鮮的關係都十分密切的建州女真‚其部落的遷徙比較頻繁。正統五年(1440年)建州女真南遷到婆豬江、蘇子河流域‚該地雨量充足‚土地豐膚‚非常適宜農耕。因而使建州女真社會經濟飛速發展。到景泰二年(1451年)‚移居到婆豬江、蘇子河流域的女真人合計有二千三百餘戶‚比當初來時的三百餘戶增加近八倍。由於農業生產的發展‚人口的增加‚大大刺激了建州女真嚮明朝遼東、朝鮮掠奪人口和財富的慾望。

女真諸頭目雖定期入貢和互市‚但仍不能滿足其日益增長的物質需要。“土木之變”以前‚建州女真人就屢屢抄掠遼東和朝鮮‚搶掠人口和牲畜。至正統末年‚宦官王振當權‚賄賂公行‚政事廢弛。瓦刺也先進攻中原‚英宗向女真各衛所徵兵‚建州女真首領李滿住、董山、凡察等皆率領部族參戰’。“土木之變”‚英宗被俘‚瓦刺也先入寇京師‚其別部脫脫不花侵犯遼東‚此時‚建州女真首領李滿住、董山等趁機協同作亂‚抄掠邊境‚給遼東和朝鮮造成很大的損失。因戰亂的影響‚許多女真族衛所的首領死於戰亂‚無形中使許多衛所自然消失‚許多衛所流移遷徙‚和原住地脫離了關係‚給與了少數強大部落首領兼併的機會。在連年的混戰中‚一些衛所雖然得以保全‚但其首領死於戰亂‚丟失了明廷所賜的救書‚因此其子孫不能繼承其職位。在入貢時不能享受衛所高級官吏的待遇‚只能用舍人的名義入關‚“在道不得乘騷傳‚賜宴不得預上席。賞賜視昔又薄。”所進的土產質地不好的又被邊將所退還‚不能享受“給賜”的權利。物質上的要求得不到滿足‚許多女真部落對明朝產生了反感‚女真人抄掠邊境的現象在“土木之變”後越來越嚴重了。

土木之變後明朝宗主國地位下降,明鮮在對女真的外交上達成一致

另一方面‚女真諸部首領為滿足貪慾‚來朝入貢的人數越來越多‚為了對女真人的寇邊行為進行懲罰‚明朝政府對女真人入貢人數的限定‚使女真人驟然失去了一部分利益‚再加上互市時‚地方官吏的盤查刁難‚剋扣賞賜物品等行為‚更激起女真人的憤恨。因此‚明朝的限制入貢政策導致女真人的寇邊行為愈演愈烈。明政府為制止邊患‚令禮部救戒遼東守臣‚對於女真人進貢的關外特產不要過分苛求。但土木之變後‚明廷的威信掃地‚女真諸部也變得萊警態肆‚不易約束了。雖然明廷命令邊吏改善態度‚也不能從根本上制止女真人的侵掠。

朝鮮一直以積極擴展疆土、招徠人民作為國家的重要發展戰略‚只是根據明朝和其國內的不同時期的情況‚實施的力度不同。面對社會發展相對落後的女真諸部‚朝鮮以“小天朝”自居‚對女真人長期進行積極的招誘。“土木之變”前後‚朝鮮始終對明朝的政治情況保持高度的熱忱‚密切關注事態的發展‚從而作出相應的應變政策。蒙古瓦刺部勢力崛起‚導致明政府無暇東顧‚朝鮮即趁此時機大肆招誘女真首領前來朝貢‚並授以官職‚賞賜物品。李朝政府不惜一切代價招撫爭取建州女真部落‚目的是使招撫的女真部落能在中朝邊界上形成一道防線‚可以阻止或拖延蒙古、圖們江北岸的女真人的進攻。因此‚朝鮮方面將招撫的建州女真視為藩籬‚稱被招撫的女真部落為“藩胡”。女真族的勢力膨脹‚和對朝鮮邊境的屢次抄掠‚致使朝鮮對女真人採取了既打又拉‚恩威並施的政策。

土木之變後明朝宗主國地位下降,明鮮在對女真的外交上達成一致

蒙古勢力崛起後‚朝鮮乘明朝無暇東顧‚屢屢派遣大臣前去女真人活動地區‚招引建州等女真諸衛前來朝勤。對己經歸附明朝的建州女真部落首領‚朝鮮常常招其來朝見‚授以官職‚並賜米糧、衣服、馬匹等生活生產物品。建州女真各部落首領為貪圖利益‚也像對待明朝一樣‚按時向朝鮮繳納方物‚承擔義務。特別是在世祖統治期間‚朝鮮對女真的積極經略‚使女真人的歸附達到了又一個高潮。

建州女真雖然較早接受朝鮮的招撫‚後又接受明朝的羈糜冊封‚但仍時臨時寇‚叛服不常‚不時勾結蒙古騷擾明朝邊地‚劫掠人口、財物等。對南鄰朝鮮也一再騷擾‚屢次聚眾襲擊‚搶掠財物。朝鮮為報復建州女真‚關閉貿易所‚實行經濟封鎖‚給女真人以經濟上的制裁‚又經常收容由建州逃來的奴掉‚將其中的漢族人送還明朝‚與女真人的矛盾較深。朝鮮從朝鮮半島的長治久安去考慮‚女真人的發展壯大‚勢必給朝鮮帶來極大的隱患。因此‚朝鮮除對女真人進行長期的招誘外‚還對女真人叛服不常的行為發動了幾次主動的進攻。1433年‚朝鮮軍隊渡江突襲建州衛‚都指揮使李滿住被射傷‚其妻被殺。1437年‚朝鮮再次發動進攻‚李滿住率部眾遁入山谷。

土木之變後明朝宗主國地位下降,明鮮在對女真的外交上達成一致

隨著蒙古勢力的威脅不斷加大‚建州女真又一再對遼東和朝鮮進行騷擾‚搶掠漢人和朝鮮人做奴隸‚因此‚明朝和朝鮮此時的關係比較以前大有改善‚為防止朝鮮倒向蒙古‚明朝對朝鮮招誘建州女真人口的行為表示縱容。同時‚因為明朝也受到女真的騷擾‚故對朝鮮幾次突襲建州女真的行為沒有干涉。

土木之變”以後‚景泰至天順年間‚朝鮮繼續對建州女真極力籠絡‚特別是朝鮮世祖登基後‚拉攏招誘建州女真首領‚李滿住、董山及其親屬等紛紛到朝鮮朝貢‚接受朝鮮的官職‚乞取糧食、鹽、布匹等賞賜。

但由於蒙古的興起和明朝實力的衰退‚明鮮兩國圍繞女真問題的交涉‚並未引起嚴重的糾紛和不快‚明朝對朝鮮私交女真的行為‚僅僅停留在口頭上的切責‚無暇亦無力進行實質意義上的懲罰。

土木之變後明朝宗主國地位下降,明鮮在對女真的外交上達成一致

而朝鮮方面在外有強鄰的政治環境下‚選擇對外政策和方針‚很有功利性和戰略性‚其政策多具有彈性的變化。明廷用賞賜爵祿羈魔建州女真‚朝鮮也用同樣的手段去控制女真人。但在事實上‚朝鮮又是明的屬國‚在兩屬的情勢下‚不可避免地引起明廷的不滿。懾於明朝的國威‚朝鮮不敢公開與明朝競爭‚表面上烙守“事大”的禮儀‚但暗地裡仍對女真人極力拉攏‚苦心經營其“藩胡”體系。

“土木之變”前後‚明朝和朝鮮在圍繞女真問題的交涉上‚雖有摩擦‚並未引起嚴重的糾紛。由於蒙古的興起‚明朝需要朝鮮的合作‚不得不注意維護兩國的友好關係。而朝鮮亦顯現了靈活機動的外交手段和政治智慧‚獲得了和平時期不能得到的利益。隨著女真族社會的不斷髮展強大‚對明朝和朝鮮均構成了威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