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使臣馬戈爾尼對“康乾盛世”的不同看法

1793年,大清朝正是康乾盛世,乾隆皇帝時年79歲,大英帝國為了窺探大清帝國的虛實,從而尋求打破清帝國閉關鎖國的政策,拓展這個龐大帝國的市場,以祝賀乾隆皇帝80大壽的名義,向大清帝國派出了以馬戈爾尼為團長的龐大使節團,他們途徑各省,對大清帝國的虛實看得一清二楚,從他們的描述可以知道,所謂的康乾盛世到底是怎樣的一個情況。

英國使臣馬戈爾尼對“康乾盛世”的不同看法

在他們的日記中寫道:“所經每個省的農民大都一貧如洗。就是那些受僱到船上來伺候大使及其扈從的人,情形也強不了多少。我們把吃不完的殘羹剩飯以及不要的舊衣物送與他們時,每次他們都如獲至寶,然後跪地磕頭,千恩萬謝,甚至感激涕零。北京城內屋宇老舊,街道狹窄、骯髒,平時灰塵撲面,一下雨便滿地泥濘,沿街到處是行乞討飯的乞丐,人們衣衫襤褸,面容枯槁。 城內居然有大片大片的荒地,不是長滿蒿草就是房屋坍塌已成廢墟。”

英國使臣馬戈爾尼對“康乾盛世”的不同看法

後來馬戈爾尼給大英政府報告中也描述了清帝國的真實情況,報告裡面寫道:“他們恆久不變的體制並不能證明他們的優越,中華帝國是一個專制的帝國,它翻來覆去只是一個雄偉的廢墟,任何進步在那裡都無法實現,人們生活在最卑鄙的暴政之下,生活在怕挨竹板的恐懼之中,他們給婦女裹腳,他們殘殺嬰兒,他們膽怯,骯髒,而且殘酷,所以無可避免地最終將墮落到野蠻和貧困之中”,

英國使臣馬戈爾尼對“康乾盛世”的不同看法

“中華帝國只是一艘破敗不堪的舊船,只是幸運地有了幾位謹慎的船長才使它在近150年期間沒有沉沒。它那巨大的軀殼使周圍的鄰國見了害怕。假如來了個無能之輩掌舵,那船上的紀律與安全就都完了”。

英國使臣馬戈爾尼對“康乾盛世”的不同看法

“但是這艘破敗不堪的舊船將不會立刻沉沒。它將像一個殘骸那樣到處漂流,然後在海岸上撞得粉碎。但是它將永遠不能修復”。

英國使臣馬戈爾尼對“康乾盛世”的不同看法

“從而,亞洲及世界各地的貿易將受到擾亂,各國的冒險家都將來到中國,企圖利用中國人的衰敗來建立自己的威望。而在他們之間將展開無情的鬥爭。在這種對抗中,富的愈富,窮的愈窮。英國靠著它的創業精神已成為世界上航海、貿易和政治的第一強國,從這樣的急劇變革中,它將獲得最大的利益,並將加強它的霸權地位。”

英國使臣馬戈爾尼對“康乾盛世”的不同看法

馬戈爾尼這份報告讓英國朝野清楚的認識到滿清帝國不過是個外強中乾的落後帝國,對這個龐大的帝國再也沒有一絲忌憚,此時的英國已經發生工業革命成為工業化強國,殖民地遍佈世界每一個角落,而清帝國還沉醉在自己編織的美夢之中,還是以天朝上國自居。

英國使臣馬戈爾尼對“康乾盛世”的不同看法

雖然使團在清朝的重重戒備下雖然沒有完成讓清朝開放市場的使命,但是通過各種沿途細節,把大清帝國的虛實看得一清二楚,幾十年後,再來中華大地上的已經不是使團了,而是船堅炮利的大英帝國軍隊,最終在第一次鴉片戰爭中把滿清帝國打個落花流水。

英國使臣馬戈爾尼對“康乾盛世”的不同看法

康乾盛世,十全老人,都只不過是一個玩笑,是固步自封的自我意淫罷了,一個國家還是要清醒,意淫強不了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