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掛在外的兄長,女詩人將思親念遠之情寄寓文中,情感變化細膩

寄校書七兄

李冶

無事烏程縣,蹉跎歲月餘。不知芸閣吏,寂寞竟何如。遠水浮仙棹,寒星伴使車。因過大雷岸,莫忘八行書。

記掛在外的兄長,女詩人將思親念遠之情寄寓文中,情感變化細膩

女詩人李治

李冶(?-784),女詩人,字季蘭,以字行,一說名裕,生活在長江三峽一帶。六歲就能為詩,後為女道士,形氣甚雄,時有“女中詩豪之稱。她專心翰墨,善琴工詩,為土人所重。與當時的著名詩人劉長卿、陸羽皎然等有詩歌往還。曾被召入宮中,月餘即賜歸山。建中年間在長安,恰值涇原兵亂,曾有詩獻於朱泚,後竟因此而被唐德宗所殺。其詩多為贈別、感懷遣興而作,情感真切,多出之以民歌手法。後人將她與另一位唐代女詩人薛濤的詩歌收集在一起,編為《薛濤李冶詩集》二卷。

記掛在外的兄長,女詩人將思親念遠之情寄寓文中,情感變化細膩

李治生活在長江三峽一帶

李冶“美姿容,神情蕭散,專心翰墨,善彈琴,尤工格律。當時才子,頗誇纖麗,殊少荒豔之態”(元辛文房唐才子傳》)唐代劉長卿“謂季蘭為女中詩豪”(宋計有功《唐詩紀事》)。李冶是唐時頗負詩名的女冠(女道士),高仲武《中興間氣集》稱“自鮑昭以下,罕有其倫”。從詩題中可知,此詩寫給自己的“七兄”。兄長任校書郎(官名,職務是在中央政府做整理圖書工作),從詩歌內容看出他當時正在自烏程赴任所、沿江而上的途中。這首五言律詩出自女詩人之手,詩句看似漫不經心,如素手輕拂,卻自有一番輕柔細膩的韻味。首句即流露這種不經意的意味。

記掛在外的兄長,女詩人將思親念遠之情寄寓文中,情感變化細膩

江邊風景

“烏程縣”是七兄行途的起點“歲月餘”點出時間在年末。“無事”“蹉跎”詞便可見詩人蹙眉輕嘆的面容以及百無聊賴的心境。三、四句回答感嘆何事。“不知芸閣吏,寂寞竟何如”,“芸閣”系政府藏書館,“芸閣吏”即指校書七兄。作為妹妹,她記掛出門在外的兄長,怕他旅途寂寞。對兄長這樣的擔心,可想而知她自己的情緒也不甚高,這就照應了上二句,烘托出“寂寞”之意。詩人不明寫自己的寂寞心情,從兄長角度作想,猜測他是否寂寞,由兄及己,凸顯兄妹之情。

記掛在外的兄長,女詩人將思親念遠之情寄寓文中,情感變化細膩

詩人兄長從烏程縣啟程

五、六二句堪稱一絕。高仲武贊雲:“如‘遠水浮仙棹,寒星伴使車’,蓋五言之佳境也。”詩人心隨七兄的行程,想象他一路上的情形。上句寫水程漢代有以海外三山之一的“蓬萊”來比喻“芸閣”的,所以這裡稱七兄所乘之舟為“仙棹”。七兄乘舟離去,浩浩江水,越行越遠。這一聯畫面悽美,彷彿多情的詩人佇立水邊,目送著輕舟遠去,無奈自己無法同行。下句寫陸程。用“寒”來形容“星”,頗有淒冷之意,七兄日夜兼程,路途艱辛,可憐只有天上的星星可以與之為伴。

記掛在外的兄長,女詩人將思親念遠之情寄寓文中,情感變化細膩

冬日寒星

全詩神聚形散,唯此聯對仗工整,繪景傳神,甚為顯眼,亦很出眾。詩人將道不盡的思念全付與兄長一路的沿途景物中,好似隨兄遠去,可以伴他左右。此情之深,盡在不言中。詩尾借用一典故。南朝宋詩人鮑照受臨川王徵召,由建州赴江州,途經雷池(今屬安徽望江縣),寫下了著名的《登大雷岸與妹書》。鮑照以清新秀美的語言將沿途所見山川風物精心描繪給其妹鮑令暉,使人讀之如身臨其境。同時,鮑照也將思親念遠之情寄寓文中。

記掛在外的兄長,女詩人將思親念遠之情寄寓文中,情感變化細膩

江州風景

此處運用這一典故,可謂貼切而精當,使全詩結尾含蓄,雅緻非常。結尾處又回到初始的散漫風格,似蜻蜒點水,言輕而意重,終鑄成全篇“於有意無意得之”的風韻。這首詩發興無端,頗饒趣味,意象轉換自然,情感變化細膩。全詩取象清寒,措辭簡素,末聯有含蓄不盡之意,是律詩中風格獨具的絕妙之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