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線考試:高中政治《生活與哲學》古詩詞專項習題(1)


在線考試:高中政治《生活與哲學》古詩詞專項習題(1)

嚴格要求,在線模擬

考試說明

1.考試科目:高中政治

2.考試時長:15分鐘

3.考試範圍:《生活與哲學》

4.題量大小:共12題

5.參考答案:文章末尾


專項習題

1.孟子說:“盡信書,則不如無書。”這從哲學上啟示我們( )

A.間接經驗不如直接經驗可靠

C.在一定條件下,事物會向自己相反的方向轉化

D.認識需要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

2.孟子說:“權,然後知輕重;度,然後知長短。物皆然,心為甚。”這一觀點說明( )

A.事物的運動是有規律的

B.主觀比客觀更重要

C.實踐是認識的來源

D.矛盾著的雙方是不可分的

孟子說:“生,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據此回答3~4題。

3.這句話主要表明的關係是( )

A.物質貢獻和精神貢獻

B.金錢和人生價值

C.事業理想和艱苦奮鬥

D.個人與他人、社會

4.對孟子的上述觀點正確理解是( )

①人的社會價值與自我價值的統一

②個人的社會價值是社會存在發展的基礎

③個人的社會價值是人生價值的基本標誌

④個人的社會價值主要是精神貢獻

A.②③ B.①② C.①④ D. ③④

5.老子說:“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壘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這句話說明( )

A.一切事物的變化發展,都是首先從量變開始的

B.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

C.量的積累必然會引起質的變化

D.事物的變化發展都是量變和質變的統一

6.孔子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主要體現了下列哲理( )

A.生產工具是生產力發展水平的標誌

B.客觀世界是可以認識和改造的

C.尊重客觀規律,按規律辦事

D.要做到按規律辦事先要創造一定條件

7.《淮南子》中說:“走不以手,縛手不能集疾;飛不 以尾,屈尾不能遠。”這表明了 ( )

A.事物之間是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

B.無論自然界還是人類社會都是相互聯繫的

C.人們不能否認或改變事物之間的聯繫

D.事物內部各要素是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

8.蘇軾說:“物必先腐也,而後蟲生之;人必先易也,而後讒人之。”從哲學上看,這句話( )

A.內因是事物變化發展的根本原因

B.外因是事物變化發展的的條件

C.內因是事物變化的根本原因,外因通過內因而起作用

D.矛盾是事物發展的動力

9.“橘生淮南則為橘,橘生淮北則為枳"這句話體現的哲學寓意是( )

①事物是普遍聯繫,事物的聯繫是客觀具體的

②矛盾的主次方面在定條件下相互轉化

③事物的外因是事物變化的重要條件

④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

A.① B.①② C. 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0.“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這首詩包含的哲理是 ( )

A.山外的花一般比山中的花開得早

B.要用一分為二的觀點看問題

C.新事物一定戰勝舊事物

D.矛盾具有特殊性,一定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11.“駿馬能歷險,犁田不如牛;堅車能載重,渡河不如舟。”其哲學寓意是( )

A.矛盾的存在是普遍的

B.矛盾著的事物及每一個側面各有其特點

C.兩點論和重點論統一

D.矛盾雙方在一定條件下可以轉化

12.南北朝詩人王籍有“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的名句,而宋代王安石則有“一鳥不鳴山更幽”的名句,黃庭堅說王安石的修改是“點金成鐵”。從哲學上看,這是因為王安石( )

A.只見對立,不見統一

B.只見統一,不見對立

C.只見相互依存,不見相互轉化

D.只見相互轉化,不見相互依存

參考答案

1—5:CCDAA

6—10:DDCCD

11—12:DA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