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能不能改為“渝蓉”?重慶官方大氣迴應!


“成渝”能不能改為“渝蓉”?重慶官方大氣回應!

“名無固宜,約之以命,約定俗成謂之宜,異於約則謂之不宜。”

——《荀子·正名》

“成渝”能不能改為“渝蓉”?

對於這個問題,有的人認為應該改,有的人認為不該改。

由於民間有這樣的爭論,所以一些論壇、文章留言,偶有“把‘成渝’改為‘渝蓉’”的聲音。

儘管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熱度越來越高,官方和民間的合作越來越好,川渝相向而行倍受點贊,但是“‘成渝’能否改為‘渝蓉’”的聲音仍時有發生。

到底改不改、能不能改,此時來自官方的“一錘定音”,顯得甚為重要。

2020年4月6日,兩江財經查詢到,3月19日,重慶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以下簡稱重慶市發改委)公開了一封市民來信:

關於重慶和成都的簡稱問題

“成渝”能不能改為“渝蓉”?重慶官方大氣回應!

在這封市民來信裡面,對“‘成渝’能不能改為‘渝蓉’”一事,重慶市發改委進行了大氣地旗幟鮮明地回應:

不宜改。

兩江財經認為,在成渝兩地面臨共同的重大任務、共同的戰略機遇時,作為成渝兩地雙城經濟圈核心城市之一的重慶,旗幟鮮明地作出官方回應,很及時、很必要。

重慶和成都的簡稱,“成渝”不宜改為“渝蓉”,為什麼呢?

01

“成渝”能不能改為“渝蓉”?這種爭論分為兩種觀點。一種認為該改,一種認為不該改。

對於持“‘成渝’應改為‘渝蓉’”觀點的人,他們的理由是:

1、重慶是直轄市,成都是副省級,把一個直轄市城市放在副省級城市後面,豈不是掉了直轄市的身份?

2、重慶是國內新一線城市,成都是二線城市,一線城市怎麼能在二線城市之後呢?

對於持“‘成渝’不能改為‘渝蓉’”觀點的人,他們的理由是:

1、重慶、成渝簡稱為“成渝”,這是國內外多年以來都已習慣的叫法,突然改為“渝蓉”,實在有些不妥。

2、“成渝”改為“渝蓉”會涉及到兩地眾多招牌、文件的重新制作,比如,僅以“成渝高速”為例,要重新制作的道路指引牌,可能就是不小的工程。“成渝”改“渝蓉”會給兩地企事業單位造成資源浪費。

3、城市群裡面的城市,不是把你排在前面你就厲害,關鍵還得看你的綜合指標。與其說爭論自己在簡稱裡面排在前還是後,不如把這些精力花在謀發展、促民生等方面。

無論是重慶,還是成都。關心這個問題的,均大有人在。

大家可以從重慶的兩個現象來“管中窺豹”。

第一個現象:見“成渝”二字就敏感。

無論是機構媒體,還是自媒體,凡是發佈帶有“成渝”二字的文章,時常都會遭遇一些網友這樣的“質問”:

為什麼還在用“成渝”?為什麼不用“渝蓉”?

更為甚者,個別人還給媒體扣上“不愛重慶”的帽子。

誰不愛自己的城市?誰不愛自己的城市群?

第二個現象:呼籲“成渝”改名。

重慶有人撰文呼籲“成渝”改名,認為呼籲“‘成渝’改‘渝蓉’”是“對家鄉的熱愛”。

一個希望把自己家鄉簡稱排在城市群前面,也是無可厚非,可以理解的。

對於想把“成渝”改為“渝蓉”的人,出發點是好的,想法是可以理解的。可惜的是:

兩個城市簡稱的改名,是一個複雜而且牽一髮而動全身的系統工程。

在對待“‘成渝’能不能改為‘渝蓉’”這個問題上,更多重慶人展現出的是理性思考:

發展才是硬道理。

無論是支持“成渝”改“渝蓉”,還是反對“成渝”改“渝蓉”,兩江財經認為:

這都是一種愛。

成都人對“成渝”會不會改為“渝蓉”也非常關心。大家可以從一個細節“管中窺豹”:

一個在成都人當中比較有影響力的論壇——最成都,2016年,一個人第一次走“渝蓉高速”後,發了一個帖子發問:

成渝高速什麼時候改名叫渝蓉高速了?

“成渝”能不能改為“渝蓉”?重慶官方大氣回應!

儘管“成渝高速”還是原來的名字,“渝蓉高速”只是重慶和成都之間新修的一條高速通道,但是這個發問的貼子還是火了。

02

“成渝”不宜改為“渝蓉”。

作出這種回應,重慶官方的理由是什麼?可能這是很多人關心的問題。

大家先來看一下市民來信(以下是原文,無刪節,連標點符號都沒作改動)。

關於重慶和成都的簡稱問題

我歷來關注城市發展的事情,對於重慶目前的發展非常關心,只是最近有關國家提出的大城市圈中重慶的(成渝城市群)命名不解,

第一:按照國家的標準,重慶市排序在四川省之前,兩地並列應該重慶在前,四川在後(成都同理),因此,為什麼重慶方面不爭取將城市群名稱命名為(渝蓉城市群),這是合理合法的,也有利於重慶方面建設的主動性,成渝城市群名稱的落實是不是我市相關部門不作為的結果?放棄了重慶市人民的主人意識,因為任何兩方的稱呼都應該是主前客後,我愛的祖國與外國之間都是稱呼“中X”而不是“X中”,為什麼重慶作為直轄市要在成都面前自降一等,將自己擺在客人的位置?

第二:還是命名問題,渝蓉之間的高鐵為什麼命名為(成渝鐵路)而不是(渝蓉鐵路),按照中國對於高速及鐵路的命名規則,除首都北京外,任何兩地之間的道路命名都要遵循“北到南,東到西”的規則,重慶成都之間重慶在東成都在北,但經度差比緯度差更大,所以命名應該為渝蓉而不是成渝。

作為一個熱愛家鄉的重慶市民,我熱切的希望重慶的領導要更正這些問題,提升重慶市民的歸屬感及主人意識。

大家再來看一下重慶官方對這封市民來信的回應(以下是原文,無刪節,連標點符號都沒作改動)。

來信人:

您好!

感謝您對重慶經濟社會發展的關心。

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提出建設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這是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是重慶改革開放和高質量發展的重大機遇。“成渝”作為約定俗成的提法,就像“巴蜀”一樣,並無排名先後之分,在國家相關文件中一直如此表述,為避免引起不良影響,不宜修改此稱謂。

重慶的發展離不開每一位市民的關心和支持,感謝您的理解和支持。

從重慶官方對“成渝”改“渝蓉”的回應來看,這三層意思非常重要:

1、“成渝”與“巴蜀”一樣,是約定俗成的提法,並無排名先後之分。這說明,“成渝”沒有排名先後之分,只是一個提法而已,沒有必要較真兒“成”排前,還是“渝”排前。

2、國家相關文件中一直表述為“成渝”。這說明,國家對“成渝”簡稱是認可而且使用已久,“成渝”改為“渝蓉”不是兩地任何一方都能夠隨意提出、隨便實現的,即使想改,“由下而上”顯然不妥,“至上而下”則水到渠成。

3、“成渝”改為“渝蓉”會產生不良影響。這說明,一方面,改名可能成都人不高興,影響兩地共同推進國家戰略的大好局面;另一方面,改名可能對重慶人有負面影響,放著大好的發展機遇不抓緊推進,容易給人以“抓大事外行,糾纏細節內行”的誤會。

“成渝”能不能改為“渝蓉”?重慶官方大氣回應!

對於重慶官方的回應,兩江財經給予滿分。

03

為什麼兩江財經要給重慶官方大氣地回應給予滿分?

如果大家把“‘成渝’不宜改為‘渝蓉’”的大氣回應,放在重慶、四川當前面臨的“第一要務”來分析,那麼大家就會發現重慶官方的回應不僅僅是大氣,而且還蘊藏著一個著名的經濟學理論:

納什均衡。

1994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約翰·納什,在博弈論領域提出了“納什均衡”理論。

重慶和四川可以看成是一個策略組合。一個策略組合可以稱為納什平衡。兩個城市各是一個博弈者。

當兩個博弈者的平衡策略都是為了達到自己期望收益的最大值,大家也都會遵循同樣的策略。

重慶和四川,當前各自期望收益的最大值,其實是一樣的:

抓緊推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

重慶官方大氣地回應“成渝”不宜改為“渝蓉”。這是一種充滿智慧的納什均衡。

這就像一句大家耳熟能詳的名言:

兩利相權取其重,兩害相權取其輕。

重慶和四川合作的納什均衡,歡迎大家點擊下面紅色的文字,閱讀《兩江財經》此前推送的具有前瞻性的深度文章:

1、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重點突進方向與戰略路徑(深度好文)

2、重慶向西:成渝抱團,會有意想不到的擔當!

3、經濟學家致“成渝經濟區”萬言書:區域競爭已進入“第二季”!

如果“由下而上”地推動“成渝”改名“渝蓉”,那麼絕對是弊大於利。

重慶人都應該要明白這個道理。

別問為什麼,因為重慶、四川當前的“第一要務”是共同發力、相向而行,把成渝兩地雙城經濟圈建設好,共同把國家交給兩地的這個重擔給擔起來。

重慶和四川要擔起這個重擔,像“‘成渝’改為‘渝蓉’”這樣的聲音越少越好,無論是兩地官方,還是兩地民間,都應該把精力放在推進成渝兩地雙城經濟圈建設上來。

這不僅是重慶和四川的任務、榮耀、機遇,也是重慶人和四川人的任務、榮耀、機遇。

城市如人,人如城市。格局決定高度。

04

2020年1月3日,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提出,要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在西部形成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重要意義在於:

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有利於在西部形成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打造內陸開放戰略高地,對於推動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兩個核心城市,重慶和成都,中央作出了明確的定位。原話是這樣:

要尊重客觀規律,發揮比較優勢,推進成渝地區統籌發展,促進產業、人口及各類生產要素合理流動和高效集聚,強化重慶和成都的中心城市帶動作用,使成渝地區成為具有全國影響力的重要經濟中心、科技創新中心、改革開放新高地、高品質生活宜居地,助推高質量發展。

從中央對重慶、成都的定位,我們可以看出這樣幾個重點:

1、重慶和成都,都是中心城市。這兩個城市都要強化各自的帶動作用。

2、重慶和成都,要把成渝地區作為“一盤棋”來謀劃。中央對成渝地區的整體定位是“兩中心兩高地”(具有全國影響力的重要經濟中心、科技創新中心、改革開放新高地、高品質生活宜居地)。

3、重慶和成都,要為助推高質量發展作出應有的貢獻。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對於怎樣讓重慶和成都唱好“雙城記”,中央強調了“兩個要”:

1、要加強頂層設計和統籌協調,突出中心城市帶動作用,強化要素市場化配置,牢固樹立一體化發展理念,做到統一謀劃、一體部署、相互協作、共同實施,唱好“雙城記”。

2、要加強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加快現代產業體系建設,增強協同創新發展能力,優化國土空間佈局,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推進體制創新,強化公共服務共建共享。

05

重慶和四川已經把建設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作為了經濟社會發展的“第一要務”。

儘管新冠肺炎疫情尚未完全解除,但是重慶和四川步調一致地傳遞出來的強烈信號是:

一手抓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一手抓“雙城經濟圈”建設。

無論是兩地高層,還是兩地區市縣,都已經按下了建設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快進鍵”。

先來看兩地高層最近的幾個動作。

1、2月26日,重慶市委常委會召開擴大會議,進一步研究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部署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工作。

2、2月27日,省委書記彭清華在調研指導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重點項目復工開工建設時指出,要發揮好投資關鍵作用,結合“十四五”規劃編制以及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謀劃儲備一批重大項目,帶動擴大民間投資規模,有力助推全省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3、3月17日,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四川重慶黨政聯席會議第一次會議以視頻會議形式召開,兩省市開始務實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開好局、起好步。

這次會議通報了重慶、四川兩地共同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幾個重磅方案、機制、任務:

《深化四川重慶合作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工作方案》《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工作機制》《四川重慶兩省市共同爭取國家支持的重大事項》《深化四川重慶合作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2020年重點任務》。

……

再來看兩地部門、區市縣最近的幾個動作。

1、2月26日,川渝兩地簽署了協同加強新冠肺炎疫情聯防聯控工作備忘錄,從人員流動互認互通等8個方面建立合作。

2、2月28日,兩江新區和天府新區舉行了共同打造內陸開放門戶第一次聯席會議,雙方將商定在自貿區建設、口岸、物流等領域加強合作,攜手探索內陸開放新模式。

3、2月29日,重慶市榮昌區委書記曹清堯與四川省瀘州市委書記劉強視頻通話,商議雙方擬簽訂《推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一體化發展2020年行動方案》的有關內容,以實現產業互補、交通互聯、政策共享,促進榮昌瀘州兩地經濟社會一體化發展,共同打造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重要增長極。

4、3月10日,四川遂寧與重慶潼南簽署了一體化發展“1+N”合作協議,涉及人才、教育、產業、交通等17個專項合作協議;重慶榮昌區和毗鄰的四川瀘州市之間日前也通過視頻連線,商討了基礎設施、產業協同等7個領域的具體合作事項。

5、3月25日,重慶高新區、成都高新區共同推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第一次聯席會議舉行。

我國西部兩大國家級高新區共話“雙城新藍圖”,共謀“兩地新合作”,標誌著雙方共同邁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合作實質性步伐。

重慶高新區和成都高新區就《重慶高新區、成都高新區“雙區聯動”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工作方案》等內容和事宜進行細緻商討,並分別介紹雙方規劃建設、產業發展、科技創新等相關情況。

根據初步商討,重慶高新區將攜手成都高新區,重點圍繞優勢產業合作、創新資源共享、全球資源鏈接、共建共贏模式探索、重大功能性平臺打造等5個方面共同推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工作。

6、3月27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住房公積金一體化發展座談會在重慶市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召開,深化川渝合作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住房公積金一體化發展。

……

新冠肺炎疫情沒有擋住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速度,“雙城記”已經在成渝地區響亮地唱了起來。

回到重慶官方對“成渝”改為“渝蓉”的回應,正如兩江財經在本文開頭引用的《荀子·正名》名言:

“名無固宜,約之以命,約定俗成謂之宜,異於約則謂之不宜。”

兩江財經相信,重慶、四川兩地齊心協力,聚精會神推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成渝地區一定能夠成為我國經濟增長第四極。

希望重慶、四川兩地民間再無改名之爭!給重慶官方及時、大氣、正面的回應點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