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養雞經驗,育雛15天需要注意哪些地方,經驗分享

育雛是整個養雞成功的基礎,前期管理好,後期的雞就非常好養。育雛前15天分為三個階段,做好育雛這三個階段的管理細節,可以很好的提高養殖的成活率。

第一日齡保溫管理:

提前預熱:

很多雞舍,雞來了以後,提前半天升溫,夏天可以,現在雖然溫度升上去了,但是是空氣溫度,地面,網床,籠子都是涼的。這個時候如果通風,空氣中的熱量快速排走,雞舍溫度會快速降低。

預熱充分的情況下,即使空氣流通,帶走部分熱量,牆壁,地面也會緩慢散熱,來補充損失的熱量,保持育雛室內溫度的穩定性。

新手養雞經驗,育雛15天需要注意哪些地方,經驗分享

新手養雞經驗,育雛15天需要注意哪些地方,經驗分享

很多養殖戶不知道如何判斷自己的雞舍溫度是否合適,其實雞雛的狀態,可以很好的觀察雞舍的溫度是否合適。

新手養雞經驗,育雛15天需要注意哪些地方,經驗分享

新手養雞經驗,育雛15天需要注意哪些地方,經驗分享

進雞前降溫:

雞雛在育雛過程中,育雛箱子內溫度在30攝氏度左右,如果雞舍直接按照標準,升溫到35攝氏度,雞突然進入高溫,會有一種“燥熱”的感覺,更容易發生雛雞洗澡。

預熱充分的雞舍,在雞雛到來前半個小時,把溫度降低到30攝氏度左右,等到雞雛全部進入雞舍,在根據雞雛的狀態,逐漸把雞舍溫度上升到33~35攝氏度。

備註:

飼養品種,雞雛的質量,飼養的方式都會影響雞雛對溫度的需求,雞雛初始溫度設定也沒有標準數據。同樣一批雞雛,地面平養比籠養需要溫度會低2攝氏度左右。

新手養雞經驗,育雛15天需要注意哪些地方,經驗分享

新手養雞經驗,育雛15天需要注意哪些地方,經驗分享

前三天溫度,通風管理:

育雛的前三天,是雞雛吸收卵黃的高峰期,卵黃會給雞雛提供大量母源抗體,這個時候雞雛的抵抗力會非常高。

因此前三天雞雛的管理也很關鍵,不同的管理,會影響到雞群后期的發病率。

前三天雞舍溫度:

前三天雞舍不降溫,保持溫度穩定,促進卵黃吸收。很多養殖戶都遵循標準管理,每兩天降溫一度,其實這樣並不合適。

如果發現雞雛質量不好,弱雛多,甚至可以把雞舍溫度提高1~2攝氏度,來促進雛雞吸收卵黃。

新手養雞經驗,育雛15天需要注意哪些地方,經驗分享

新手養雞經驗,育雛15天需要注意哪些地方,經驗分享

前三天雞舍通風:

很多養殖戶對這個問題比較困惑,雞舍前三天,到底應該不應該通風?

雞雛前三天,天氣不好,不用通風,內部氧氣基本夠用。如果天氣好,可以打開少量通風管,自然通風,不用刻意增加通風量。

新手養雞經驗,育雛15天需要注意哪些地方,經驗分享

新手養雞經驗,育雛15天需要注意哪些地方,經驗分享

三天以後的通風,降溫管理:

三天以後的雞舍,自然通風為主,如果不能達到自然通風,負壓通風也要儘量低,接近自然通風,雞舍不能明顯感覺到風速。

育雛三天後雞舍的降溫技巧:

秋冬季節,雞雛3~14天期間,雞舍溫度大概下降到28攝氏度。這個時候如果初始溫度在33攝氏度溫度,代表11天降溫5攝氏度左右,每天大概降溫0.5攝氏度。

新手養雞經驗,育雛15天需要注意哪些地方,經驗分享

新手養雞經驗,育雛15天需要注意哪些地方,經驗分享

前期快速降溫目的:

1 秋冬季節特點

秋冬季節,雞舍後期需要大量通風,雞舍升溫難,需要在前期快速降溫,讓雞群快速適應低溫環境。

2 不同日齡,雞舍通風量的改變。

前期雞舍基本採用自然通風,這樣情況下,體感溫度對雞群影響比較小,只用考慮實際溫度的下降。後期雞舍通風量大,風速快,雞舍不能降溫太快,需要考慮到負壓通風帶來的雞體溫度降低。

新手養雞經驗,育雛15天需要注意哪些地方,經驗分享

新手養雞經驗,育雛15天需要注意哪些地方,經驗分享

如果此文對您有一點幫助希望能夠給一個關注,多一份轉發,你看到的也許正別人需要的,如果有更好的建議,歡迎留言評論,感謝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