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以說,但別聒噪


你可以說,但別聒噪

話多討人嫌的人,多是以自我為中心且希望以向外界傳輸和表達自我的方式獲得存在感的人。

前幾天的清明假期,我和朋友報了一日遊出行,本來帶著不負春光的好心情遊覽了一眾美景,卻被返程中的一張“大嘴”徹徹底底摧殘得心力交瘁

返程要坐三個多小時的大巴車,恰逢節末返鄉潮,高速公路癱瘓得像是停車場。由於旅行團是早上六點集結,所以大部分人都是五點鐘被鬧鐘喚醒,睡眼惺忪了一上午,中午下午在美景的刺激下精神回來不少,到了黃昏返程之際,睡意襲來,大巴內一排排頭歪在座位上,在悶悶沉沉的氣場下昏昏欲睡。

這時,最後一排一個襯衫著身,精緻油頭的中年男子就顯得畫風清奇起來。他絲毫沒有倦意,兩眼放光,嘴裡像是有一萬列火車在奔襲直驅,像鄰座的幾位“中年媽媽”傳授著育兒心經,聲音還中氣十足,吐字飛速,字與字的間距比火車的軌道還要連貫

,聲音從最後一排一直能迴盪到大巴中間

你可以說,但別聒噪

他言語之間儼然一副成功人士,先是就少兒教育培養大談特談,從兒童心理分析到家庭教育模式,再到成長潛力挖掘,後至互聯網新時代人才培育方式,彷彿既對時代的脈絡深刻把握,又與現實案例緊密貼合

育兒說罷還不盡興,又開始描繪自己波瀾壯闊的人生經歷,大概是改革開放下過海,北上廣創過業,港澳臺從過商,雄安新區剛剛買了房。句句表現出超強的邏輯和自我滿足感,字字表達出過人的智商和無盡優越感。如果這不是在一個美團特價旅遊團裡,我都以為他是某上市公司身價上億的負責人。

由於音量過大,再加上機關槍一般的油膩語速,很多前排的人都從睡夢中醒來,帶著怨念向後瞪眼,他彷彿把這些當作對自己的膜拜,搖頭晃腦,情緒愈盛。周圍的幾個“寶媽”剛開始還有些共鳴的點點頭,後來不耐煩起來也不屑於支應他,最後只有他

自得其樂,樂在其中

你可以說,但別聒噪

我真的佩服他滔滔不絕的口才,很好奇他是某集團公司的全國巡迴講師?或是得到APP裡演講口才課的黃金VIP?希望他不是聽TED或是艾倫秀野蠻生長成這般摸樣的,不然我怕是會重新審視自己喜歡的這倆節目的教育作用了。

中年油膩優越口才男讓我不禁陷入思考:

所謂的好口才究竟是什麼樣的?是講起話來滔滔不絕?還是不分場合瘋狂蹦高大上的詞?

1

喋喋不休只能叫愛說話,不能叫善於表達。

你可以說,但別聒噪

作家李筱懿在她的著作《在時光中盛開的女子》中,提到過自己曾經吃過的一個大虧。剛剛工作的時候,她是老闆的秘書。有一天,公司來了兩位重要的客人,其中一位還是她的校友。中午的時候,四人一起吃午飯。

吃飯時校友問她:“教你們當代文學的是不是XXX?”她說是。校友接著問:“他課上得怎麼樣?”或許是急於表現自己有趣的特質,她抖起機靈:“他是一個好老師,但是太沒趣,課上一半人睡覺,一半人看小說。

他還有個最詭的毛病,每一屆都要挑全班最漂亮的女生讀《槳聲燈影的秦淮河》,哈哈哈,怎麼,你們認識?”校友最後吐出四個字:“他是我爸爸。”最後,那個項目換了對接人。

口若懸河的即興發揮很了不起,但這是可以鍛煉出來的。才思敏捷的抖機靈很討喜,但這是可以培訓出來的。真正難鍛鍊培養的卻是高情商的聆聽、察言觀色以及對於是否表達、如何表達、表達效果如何的判斷和把握

2

廢話多的人其實是孤獨者

你可以說,但別聒噪

回到前文提到的中年油膩男,他犧牲了自己和全車人小憩的機會,盤活了整個大巴的氣氛,也許你會覺得熱鬧熱鬧在某些場合也是好事。這樣的人或許在自己四處飛濺的唾沫星子裡能夠活得充實滿足。

其實不然,他只不過是在畫一個餅,把在工作裡沒有得成就感畫在餅裡,把在家庭裡沒有的尊嚴感畫在餅裡,把在朋友圈裡沒有的存在感畫在餅裡,然後他還不能吃下這個餅,只能把餅在桌面上,吆喝著叫周圍的人來看,別人稍一精神疲憊注意力轉移,桌上的餅也就飄散如煙

3

口才是好東西,但教養這東西得有一個

你可以說,但別聒噪

在我們的家庭教育說,似乎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伶牙俐齒,討人喜歡。越來越多的“少兒語言表演”、“口才藝術課”成為人們欣然往之的“成才必修課”。誠然若此,時代的發展需要人表達能力的進步,出現這樣的口才學習潮也無可厚非。

但就我觀察,這些課程裡更多的是在鼓勵小孩子“敢表達”、“樂於表達”、“表達得生動”…但有一個維度卻很少涉及——在何種情形下表達。這反而應該是一切表達的前提,你可以不語出驚人,但你必須在需要沉默的時候學會安靜。

如果我們只是在教育中鼓勵一種盲目的表達,並且對一切的勇於表達都加以鼓勵,培養出來的怕不是白巖松,而是鍵盤俠

你可以說,但別聒噪

你可以說的不對不好,我尊重你表達的權利。但請你別聒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