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丹、樊振東及女足之冠軍路!教育視角:信念創造奇蹟的五大步驟

林丹、樊振東及女足之冠軍路!教育視角:信念創造奇蹟的五大步驟

近日,在馬來西亞羽毛球公開賽中,老將 在開局不利的情況下,頑強拼搏,實現大逆轉。比賽過程精彩連連,35歲老將甚至呈現跪地救球的精彩動作。竭盡全力的林丹,賽後累得實在站不起來,太精彩了,大將風範!

同樣,國乒冠軍樊振東面對老對手馬龍,曾經輸多贏少,即便在開局不利的情況下,依然頑強作戰,最終圓了冠軍夢。

還有,女足在對陣喀麥隆強敵時,雖然在體能、速度方面並不佔優,但隊員頑強拼搏,在團隊素養上始終展現優秀品質,終於拿下四國賽冠軍。

筆者在這裡為獲得冠軍的個人以及團隊喝彩、點贊,並擬從教育之視角進行深入分析,冠軍之路的秘訣在哪裡?

林丹、樊振東及女足之冠軍路!教育視角:信念創造奇蹟的五大步驟

信念創造奇蹟,但何為信念?

對於信念的定義,美國著名的作家麥克斯威爾博士(Dr. John C. Maxwell) 曾有準確的描述:

信念是一種堅定的信仰,支配著你的意志與選擇,以至於你願意為信念付上生命。

而體現信念最好的地點,莫過於身處逆境之中。

猶如茶葉遇見滾燙的開水即散發出原來的香醇,人的信念也會在其經歷困苦之時彰顯出本色。

林丹已經35歲,屬於高齡運動員,若要在比賽中持續發力,需要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努力。此外,還要忍受常年的傷痛。在競技賽場待的時間越長,傷病積累的就越多,對人毅力的考驗則越大。

堅持亦或是放棄,信念的價值就能充分體現出來。

信念不是想法,後者是一種思想,通常因為好奇而具有吸引力,但缺乏穩定的錨。

同樣,信念也不同於觀念,那是一種情感所伴生,也會隨著情緒起伏而變化。

想法與觀念都很重要,使人擁有健全的理智與情感,但還不足以成事,因為缺乏穩固的意志來為成功保駕護航。

而信念之所以重要,就是它能支配人的意志選擇,甚至付出生命的代價也在所不辭。

下面我們從教育視角來分析,信念如何幫助人施展才能,步入成功的殿堂!

林丹、樊振東及女足之冠軍路!教育視角:信念創造奇蹟的五大步驟

01 信念激發你的熱情

冰冷的鐵與熾熱的鐵,千差萬別。前者只能慢慢被腐蝕,而後者卻能千錘百煉,鍛造成鋼。

同理,一顆冰冷的心與熾熱的心所產生的效果,也有霄壤之別。

古猶太人的智慧箴言曰:

你要保守你心,勝過保守一切,因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發出

例如,中國現代教育深受美國教育的影響,而美國教育之父曼恩的故事,則是一部信念的活見證。曼恩本是一名家喻戶曉的律師,雖然出身寒微,但憑著自身努力,終於成為美國議員。在志得意滿、名利雙收之時,他因看到美國男女教育不平等,黑人入校受歧視,以及國家忽視平民教育等現象,遂放下名望與地位,從事困難重重的教育行業。他看到聾啞學生在知識上的進步,就興奮不已。

內心的熱情,被信念點燃,人之價值,由此可見。

林丹、樊振東及女足之冠軍路!教育視角:信念創造奇蹟的五大步驟

02 信念提升你的才能

空有熱情而無能力,也就是三分鐘的熱度,人走即茶涼。

從教育歷史來看,東西方文明在五百年前不分軒輊。然而到了文藝復興時代,西方文明開始加速,遂領導了世界教育的潮流。當時,意大利與英國的文人們認識到,唯有人民與統治階層皆受過良好的教育,才能有效擔當治理公共事務之責。

對美好社會憧憬的信念,融入到具體的學術研究中。歐洲的學者們通過刻苦鑽營,在近一百多年當中,重新挖掘出希臘文、希伯來文以及拉丁文著作的精華,為日後改革陳舊的天主教王國,奠定了堅實的學術基礎。

由此可見,信念是美好的,而“才能提高”則是重中之重。理想需要汗水浸潤,方有可能成就。

就如林丹、樊振東等運動名將,對於運動的熱情,需要轉換為高超的技能,這樣才能奠定勝利的基礎。

信念是起點,才能是重點,而邁入勝利是最後的終點。

林丹、樊振東及女足之冠軍路!教育視角:信念創造奇蹟的五大步驟

03 信念激發你的主動性

對於信念激發主動性的論點,這裡再舉一個例子。

英國的伊頓公學曾培育出19位英國首相,誕生了著名詩人雪萊,聞名遐邇的經濟學家凱恩斯。這個不平凡的中學,至今仍保持嚴謹治學的傳統,只招收13~18歲的男孩,旨在培養有擔當的領袖。

為此目的,學生入學後,必須合理安排時間,完成高強度的學習任務。而體育訓練,亦為重中之重,意在鍛鍊男孩子的堅毅精神。

在伊頓的男孩子們,必須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否則很難完成學業。

主動性,體現在自律、自立、自強的品質中。

若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存有這樣的心態,孩子是無法成為有擔當的領袖,卻只能作繭自縛,自斷前程。

信念要付諸實踐,領導力必然要由內到外地展現,這就是主動性的體現。

林丹、樊振東及女足之冠軍路!教育視角:信念創造奇蹟的五大步驟

04 信念保障專注力

凡事業有成者,幾乎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即心無旁騖地專注於任務上,而非三心二意,淺嘗輒止。

例如,曾經的互聯網老將張朝陽,因率先有兩個互聯網上市企業而傲視群雄。在自認為是中國最聰明的人士之時,開始花天酒地,歌舞昇平。有一次,他邀請馬雲深夜赴約遊玩,而 礙於情面勉強答應了他。在坐了約半小時後,馬雲遂即起身告辭,說還有事情要做,當時已過午夜。在張朝陽的自述中,他很懊悔盛年頹廢,還依稀回憶起當年馬雲忙碌的身影。

中國有古話雲:業精於勤而荒於嬉。若要事業有所成就,非專注不為功。

林丹、樊振東及女足之冠軍路!教育視角:信念創造奇蹟的五大步驟

05 信念會不斷磨礪你

英雄會越挫越勇!

還是舉第一條的例子,即美國教育之父曼恩的傳奇故事。

在這位偉人辭世前,他曾這樣表述:

除非吾人在人道上贏得一些勝利,否則愧對人生,羞於死去。

另外,他還含淚對臨終前看望他的學生說:

我妻子會還你的借債,你不必償還。

此情此景,不禁令人落淚。這位偉大的教育家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受人愛戴。

不過,他的一生頗為坎坷。

十三歲時,父親因病過世;十四歲時,哥哥溺水身亡;三十七歲結婚,翌年元配因肺疾而香消玉殞。這對他的打擊非常大。

不過,這在他的事業征程中,只是一隅。

為了爭取男女同享教育權利,曾送兩位女教師到哈佛大學進修,被無情拒絕。另外,他也招收一位黑人女學生入校學習,竟然遭到當時最開明的白人強烈反對,而那時候,是他辦學最為困難的時刻。所有的困難一擁而入,衝擊力可想而知。

而能夠抵禦反對浪潮的,是源自於內心的信念。

正是這樣的夢想,促成他在推動公共教育事業上愈發努力。

曼恩的帶領下,美國自獨立戰爭後,教育水平扶搖直上,直追歐陸一流學府。到曼恩臨終前,美國已經執世界教育之牛耳。而曼恩的功勞,有目共睹,後人無不推舉他為美國教育之父。

點題:

冠軍,人人羨慕。而征途之艱辛,卻少有人敢問津。與其羨慕別人的美麗彩虹,不如抓住自己足下的玫瑰。成功從來不是空穴來風的,卻是由信念而發,經由艱苦努力而取得的。信念,人人需要,否則人生垮塌,你如何應對?

歡迎關注:「 」!「優秀」教育領域創作者。

「青雲計劃」獲獎作品:

《 》

《 》

......

歡迎賜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