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球鞋等於發橫財?大學生的這個愛好,驚動央行

有這樣一種在大學圈裡風靡的掙錢方式,不用投入大量的成本和精力。

只需輕輕動動手指,就能理直氣壯躺在宿舍發橫財聽支付寶到賬的聲音。

買球鞋等於發橫財?大學生的這個愛好,驚動央行

這個讓人想要入坑瘋狂羨慕的賺錢方式,正是“炒鞋”。

2019年以來,因為可觀的轉手利潤們,“炒鞋”已經成為了不少大學生的謀財之道。

根據“毒APP”6月發佈的相關分析報告,Air Jordan與歌手Travis Scott的聯名款深棕倒鉤,溢價高達430%,而此前單價更是突破了1萬元大關。

溢價430%是個什麼概念呢?就是你1000塊錢買進的鞋,轉手能賣5300。

偷偷告訴你,這款鞋在二手市場的價格曾經超過兩萬元。

看到這裡的你不要著急入坑,因為“炒鞋”這種投機現象被央行爸爸給盯上了。

中國人民銀行上海分行發佈了《警惕“炒鞋”熱潮 防範金融風險》的金融簡報。

簡報指出,近期國內球鞋轉賣出現“炒鞋熱”,“炒鞋”平臺實為擊鼓傳花式資本遊戲,各義務機構應高度關注,採取有效措施切實防範此類風險。

還提示人們,“炒鞋”行業背後可能存在的非法集資、非法吸收公眾存款、金融詐騙、非法傳銷等涉眾型經濟金融違法問題值得警惕。

插播一位當事人分享的“炒鞋”經歷,來看看他是咋掙錢的~

曾因“運氣好”抽中了限量版鞋子而開始入行“炒鞋”的大學生黃宇,已經過手了幾十雙潮鞋,流水達到了十幾萬元。

“發展興趣愛好,順便還能賺錢,賣不掉的鞋還可以自己穿,但是,也會面臨跌價賠錢的風險”,黃宇說。

然而,讓很多球鞋愛好者受傷的是,現在大部分人只關心鞋子貴不貴,卻不關注球鞋背後的故事,高昂的價格面前,他們只能“望鞋興嘆”。

買球鞋等於發橫財?大學生的這個愛好,驚動央行

那把鞋圈當成“韭菜園”,價格飆漲背後誰在炒作?

有業內人士表示,“炒鞋”行為實際上是將幣圈的浮躁、割韭菜之風引入心智尚未成熟、缺乏金融風控意識的“95”、“00”後群體。

把鞋圈當成“韭菜園”,這種“竭澤而漁”的做法不利於行業長期發展。

鑑鞋師是鞋圈交易中的一環,他們中不少人認為,很多原先在炒房、炒幣行業的人也開始進到炒鞋領域,成為上游的大鞋販子。

資金盤越大就越能接觸到更上游的經銷商直接拿貨,利潤也越高。

買球鞋等於發橫財?大學生的這個愛好,驚動央行

他們可以通過大量囤貨、形成壟斷、哄抬價格、“割韭菜”的方式形成“殺豬盤”,小販子或者散戶就成了“活韭菜”,而其中不乏還得問家裡拿零花錢的學生群體。

而在這些環節中也想分一杯羹、給“韭菜”更沉重打擊的還有製假商家。

5元的鑑定費讓不少鑑鞋師覺得這個職業“很卑微”,但鑑真責任卻很大。

買球鞋等於發橫財?大學生的這個愛好,驚動央行

一些球鞋交易平臺也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有業內人士表示,一些平臺用K線圖、“雲炒鞋”等炒作手法推出一些類金融產品引爆市場,以爭奪賣家資源刷數據,進而為進一步融資做準備。

部分媒體過於關注炒鞋“暴富”的極端個案報道更是起到“火上澆油”的作用。

買球鞋等於發橫財?大學生的這個愛好,驚動央行

看懂了這裡面的各種“玄機”,阿磊只能表示,啥時候能“鞋穿不炒”,迎來無數球鞋愛好者的春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